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嘉  海燕 《新闻传播》2005,(3):19-22
自从实现媒介市场化运作以来,有两种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窄播论”者称:“窄播”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分化。广告上更注重对特定人群的宣传:“大众化”论称:目前广告商看重的还是收听(视)率,而提高收听(视1率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这似乎是一个永远的悖论。无论是“窄播论”还是“大众化”,都是以广告商锁定的目标受众为核心。来增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石溦 《中国广播》2009,(5):37-39
广播曾经是一个“广而播之”的大众媒体,“我说你听”是它原有的传播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个性化欲望的日趋强烈,广播走上一条“说给爱听的人听”的“窄”播之路。  相似文献   

3.
电视窄播化,或称“频道专业化”,指在当今电视频道众多、受众市场逐渐分化的趋势下,电视的频道开始由原来的大杂烩式“综合性”频道逐渐向单一的“专业性”频道转变。而事实上,“窄播化”在字媒体领域早已“大行其道”,各种专业化的报纸和几乎所有的杂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众比传统的综合性日报要窄。同时由于受众组成比较单一,所以对受众较为关注的问题可以进行专业且深度的剖析和报道。  相似文献   

4.
丁舒 《记者摇篮》2005,(5):26-26
有人说,广播电台的广播从“广播”向“窄播”发展几乎是世界广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传播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受众细分”,这其中除了涉及媒体间的竞争.也引发了我们对节目“对象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代国际范围的媒体变革,促使中国电视传媒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分化和改变。凭借特殊媒介资源的核心媒体,正在逐步丧失独霸市场的专属权和主导话语的掌控权,而许多地方媒体通过整合资源,开始“强势出击”,以求在一定时空内主导市场。区域电视媒体参与竞争,最终得走区域性竞争之路,但它又是在高位运行的,表现为:高起点的组合型博弈,寻求文化上的贴近性;由“分众”到“适位受众”,以“窄播”实现专业化的亲和力量;通过定制化产品的深度开发,张显服务的增值效能。也就是说,区域电视媒体应该努力让自己变成某种意义上的“大媒体”,借助优势嫁接,资金、人才、管道的共享,实现传媒的产业化转型,在信息深加工中博取自己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受众研究,对任何一家广播媒体来说,也许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和急需。频率专业化,受众细分化,节目市场化,已经成为大多数广播媒体的共同追求。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几经改革和发展,广播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广播”发展到“窄播”,和由事业管理调整到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的今天,受众明显分化,媒体也随之精确定位,越来越“分众化”。这种做法在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带来某种隐忧,其中存在诸多的弊端。分众传媒的成功给分众传播这一传播形态点火加温,越来越多的人也在据此误读分众传播这一概念,认为分众传播是媒体成功的王道。分众传媒的成功在于其独特定位,即它开发了一片信息传播的“蓝海”。这是特定商业实体的特定做法,而不应该由此就对分众传播趋之若鹜,从而淡化大众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分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媒体由"广播"走向"窄播",大量新生媒体以满足特定受众的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为目标,逐渐分化以往的大众消费群,使大众传播媒体受到严重威胁。作为新生媒体的一个代表,航空电视利用自有的高端受众与优质的传播环境,以其独特的市场细分,聚拢众多高端人群的视线,成为分众媒体中一个特殊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细分化运作已成为中国媒体生存竞争及发展的基本策略,成为媒介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和必由之路。在这种趋势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广播行业也逐步进行了“频率专业化”的改革,更多的频率将节目定位为只为某一部分听众服务,即从“广播”走向“窄播”。据调查显示,很多电台自频率专业化改革后,媒体到达率高达40.9%,受到广告商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体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无论纸质媒体或是电视媒体都面临着自身转型,特别是电视媒体,在电子科技迅速发展与节目制作面向外来对手竞争的背景下,迅速确立了频道专业化、栏目品牌经营等电视媒介经营模式。而制播分离的实施,更使得电视媒体经营内部存在着不断细化的走向,而且不少电视媒体已经分栏目经营。媒体经济的发展对电视栏目营销的要求逐步提升,一个电视栏目只有在有效的管理经营下才能在媒体市场上立足乃至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受众市场细分化成为必然选择,广播逐渐走向了“窄播”,各个专业频道应运而生。有人这样形容,“从前的广播是综合型大商场,而现在的广播就像是专卖店,经营得好的专业频道就是名牌专卖店”。所以,专业频道的经营就应该像经营专卖店一样,做出特色、做出品位、做出品牌来。  相似文献   

12.
王菡 《东南传播》2011,(4):130-132
由"广"而"窄"是现代广播发展的趋势,广播已进入窄播化时代。频率专业化是广播进入窄播化时代的主要标志。然后,目前微博的出现,其作为互联网web2.0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由于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和特点,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窄播化时代下的广播媒体有必要对微博这一产品进行深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在微博定义、传播价值以及广播媒体与微博的融合做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播前“三审”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制度。三级审查着重审导向、审事实、审文稿、审视频、审编排。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台应坚持执行“三审”制度,强化把关意识、细化制度设计、加强督促检查、落实终审责任,确保电视新闻政治导向正确、新闻事实准确、节目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传媒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对受众的争取,由此引发的受众细化革命,将广播推向窄播,广告也“适者生存”向“窄告”发展。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如何构建节目评估体系,全面建立、完善广播节目市场,推进广播事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近几年来,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大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受到业界认可。  相似文献   

15.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品牌是指打算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货物或劳务的名称、名词、符号、象征或设计或组合,并打算用来区别一个或一群卖主和其竞争者。而电视栏目的品牌,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从而达到推广节目的作用。“在电视事业化模式向产业化转型的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作为电视传媒的有机组成部分,最早被赋予品牌标志的色彩。一批极富个性魅力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甚至成为某些栏目或某家电视台的‘Logo’”。随着受众需求的碎片化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定位日益细分,“窄播”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频道提出准确的节目定位、明确的服务对象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在这种情况下,主持人也随之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定位,以使自己的风格与“窄播”的趋势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报纸两大媒体的蓬勃发展,第四媒体——因特网的崛起,传统媒体中的领军老大广播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可以说,广播已经变成“窄”播,听众数量和收听率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但广播毕竟是三大媒体之一,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它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传播手段和形式上的特色及风格还是极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可以形成自己的市场,找到受众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契合点的。  相似文献   

17.
陈旭钦 《新闻记者》2001,(10):37-39
我 国的晚报目前仍保持着发展势头。但由于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和多元化的休闲方式 ,已经使受众进入“分众化”传播时代 ,传媒的“窄播”趋势日益明显 ,不少人远离了晚报。如何营造“媒体社区” ?这不仅关系到晚报的特色定位 ,同时关系到晚报的可持续发展 ,更是传媒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晚报营造“媒体社区”就是倡导这么一种理念 ,“社区”的建设者———报人 ,与“居住者”———受众一起互动 ,报社真正敞开“社区”大门 ,使“居住者”对他们所居住的“社区”有认同感 ,呈现一种开放式办报的新气象。一、“媒体社区”概念的提…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是媒体平民化的世纪,本文就广播媒体目前面临的挑战论述了其体现和强化平民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其优势分析提出广播媒体实现平民化的途径和方法.本文认为广播媒体应以窄播化为突破口,从电台的经营和定位方略中体现平民意识;以创新求实为基石,在广播节目采编实践中体现平民意识;以建立和完善与听众双向沟通的渠道为依靠,在受众的关心和批评中体现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美国KDKA广播电台开播至今,广播已走过了近90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在技术、节目质量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作为现代电子传媒先行者的“主流媒体”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广播积极改革创新,以其独特的“伴随性”和在内容上“窄播化”的改进,创出了“直播”“互动”等新形式,成功地度过了电视出现后带来的危机,并使广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20世纪末互联网、  相似文献   

20.
杜军 《新闻传播》2010,(2):88-88
作为非视觉传媒,广播在众多传媒中曾经被一度认为是"弱势媒体"。但近些年在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竞争需要的改革中,广播愈加"窄播"化,专业频率的划分、专业节目的分工,乃至节目、频率人性化的制作,广播逐渐被人们当做了生活中的“斑马线”和“寒暑表”——与人们同行.须臾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