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琪玉先生《情报语言漫笔》系列之八,收录“《全球中文网址速查手册》简介”、“自然语言接口的对应词表”等专题文章5篇。  相似文献   

2.
《图书与情报》伴我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鲁斯特在谈到《追忆似水年华》的构思时说:“人们敲遍所有的门,一无所获。唯一那扇通向理想的门,人们找了一百年也没有找到,却在不经意中碰到了……”。这情形恰恰适合于我对《图书与情报》的感受。三年前的某一天,当我在书架的一角取下《图书与情报》,并细细地为它擦去灰尘时,也同样是在擦拭自己蒙尘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情报意识与编辑素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树江 《编辑学报》1992,4(4):232-234
本文试图从情报学的角度来探讨编辑素质与情报意识的关系。 “情报”一词按《新华词典》意为:“泛指一切最新的情况报道”。现在也有人将情报定义为: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需要,从情报源中觅取提炼能够为我们所用的或为我们所借鉴的知识单元和知识体系。我们这里所说的“情报意识”是编辑情报价值观的体现。编辑如何运用情报信息指导实践,在组稿、审稿及稿件的加工过程中,实现文献信息的优化增值。这取决于编辑的情报意识,它对编辑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张左之 《情报工程》2017,3(6):004-013
本文以《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文章为对象,用文献计量的方法,探寻“情报”“信息”二词使用的变迁演化,以期对当下情报(学)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琪玉先生《情报语言漫笔》系列之十一,收录“教师数据库”、“两种同义词词典的结构和功能”、“关于书次号的标准化”、“文献去重”、“我的藏书的排架号”等5篇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6.
情报语言漫笔(J)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琪玉先生《情报语言漫笔》系列之十,收录“全文数据库检索的三种深度”、“目录索引书刊与数据库的更新和改造”等专题文章4篇。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论坛》1996年第3期刊登的陈一阳《“情报”改名论》一文,全面细微地梳理了当前对这一问题讨论的观点,阅后颇有同感。陈文的一大功绩是把这个人人都想说,入人又不好说,说起来很难的问题表述得比较透彻,让人读来,思路清晰多了。当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也不是容易的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与科研人员历时两年,共同设计开发的“《图书与情报》网络采编系统”将在2008年6月中旬投入使用。“《图书与情报》网络采编系统”集作者投稿、编辑办公、专家审稿、互动交流与新闻发布等功能于一体,所有用户均可在线投稿,查看刊物信息、过刊目录等。  相似文献   

9.
“新融合”作为《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南京共识》(简称《南京共识》)中大情报观的重要论点,成为中国特色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构建与发展的核心要义,也对情报人才的定位和培养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本文旨在突破传统情报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全情报能力框架探索构建应用型高层次情报人才培养新模式。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比及类比等分析方法,对《南京共识》发布前后国内情报人才培养相关文献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再从全情报能力框架出发,结合国内外人才培养先进经验及政策发展轨迹,总结提炼应用通路,探索构建全情报能力人才培养体系。新融合视域下的全情报能力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在课程设置、学科体系、应用领域、关键技术及关联资源等方面实现跨主体、跨时空、跨基础的多维度合作,以期形成良性反哺效应,在新技术、新思想共同影响下,快速全面发挥全情报能力人才“耳目尖兵参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报语言漫笔(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琪玉先生《情报语言漫笔》系列之一,包括“标引深度”、“检索入口”、“浏览性检索”3篇。  相似文献   

11.
书目情报与CD-RO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序日本图书馆协会和国立国会图书馆为实现Japan MARC的CD-ROM化,专门成立了“Japan MARC CDROM研究开发特别委员会”,通过几年的努力,已于1988年4月正式将J/MARC光盘投放数据库市场。它由日本《图书馆设备  相似文献   

12.
情报语言漫笔(C)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琪玉先生《情报语言漫笔》系列之三,包括“因特网上的大众分类法”、“检索结果的甄别”、“标引新事物能力与检索新事物效果之间的差异”3篇。  相似文献   

13.
情报语言漫笔(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琪玉先生《情报语言漫笔》系列之七,包括“对未来分类法的憧憬”、“事物分类与学科分类”、“虚拟分类体系”、“术语学对情报语言学的重要性”、“需要专业引文索引”5篇。  相似文献   

14.
情报语言漫笔(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琪玉先生《情报语言漫笔》系列之二,包括“可使检索系统更易用的五项技术”、“异曲同工的三种组配检索”、“自动标引是否能避免标引不一致”3篇。  相似文献   

15.
张冠文 《新闻界》2005,(5):109-109,88
2005年7月5日,《环球时报·生命周刊》刊登了一篇标题为《啤酒业早该禁用甲醛》的读者来信,文章“揭露”:“啤酒加甲醛在业内变成了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行规。”报道引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某的观点:“就产量的比例来看,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有些企业宣称自己不用甲醛,其实往往只是部分产品不用而已。”文章还说,现在高档啤酒基本上已不再使用甲醛,但一两元钱的啤酒不可能不加甲醛,因为成本根本下不来。7月7日,《成都商报》转载此稿,标题为《啤酒界人士揭内幕:甲醛作稳定剂》,标题下面有一个题解:“企业明知可能致癌却因…  相似文献   

16.
情报语言漫笔(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琪玉先生《情报语言漫笔》系列之九,收录与网络环境下情报语言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的专题文章5篇。  相似文献   

17.
彭知辉 《情报学报》2023,(5):537-547
误导性信息正成为情报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何以能进入情报学领域,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有必要对此做出理论阐释。本文根据误导性信息的属性特征、基本条件和构成要素,分别从情报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和情报研究(intelligence studies)视角阐述误导性信息研究的可行性和基本路径。误导性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类型,可从情报科学视角,围绕“特征”“质态”“治理”三个维度开展研究;它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活动,可从情报研究视角,围绕“信息”“施动者”“受动者”三个维度开展研究。情报视角的误导性信息研究表明,在信息化环境下,情报学不必局限于原有体系框架,可不断拓展其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研究新现象,探讨新问题,提出新理论。  相似文献   

18.
情报语言漫笔(E)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琪玉先生《情报语言漫笔》系列之五,包括“文献标引和检索中的主题”,“全文检索系统较好的模式”,“体系分类法的后组式使用”,“标识的字顺排列法”4篇。  相似文献   

19.
张卫山 《图书馆杂志》1994,13(4):16-17,45
1992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国家科委根据科技情报界的要求,决定把“科技情报”这一名称改为“科技信息”……,在今后的宣传中,特别是外事活动中,少用或不用“情报”一词,而以“信息”代之。于是乎,各地文献情报部门纷纷改名为××科技信息中心,××科技信息研究所。事实上,情报并非如此简单。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来仍然有必要对此问题再进行一番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假冒≠伪劣?     
1994年10月2日,上海《新民晚报》第九版刊登了陈梅荐自《服务导报》的文章,该文称:无锡市郊区工商局公开销售处理假冒五粮液酒,这批酒是办案中查获的,经上海酒类专卖局鉴定,属于“假冒”。但不是“伪劣”。对“酒是真的,牌子是假的”还有食用价值的食品,究竟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可留待有关部门商量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