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及其他自由命题省市的试卷中的文言文试题。大多是给出一篇人物传记,要求考生阅读传记后按要求解答9分的选择题和10分的翻译题。对这道文言文试题。应该如何解答呢?下面,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中的文言文试题为例,来谈谈这道试题的解答方略。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占了一定的比重。从每年考生的复习与答卷情况看,大多是投入多,收效少,得分率低,所以文言文阅读就成了考生们“头疼”的问题。考生如何才能更好地解答这类试题,取得好成绩呢?笔者在对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研究中发现,高考文言文的应试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效率。一、着眼整体,实施整体阅读近几年的高考阅读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文言文也不例外,整个出题思路完全遵循整体阅读的思维模式。以9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为例: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  相似文献   

3.
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的命题严格遵循和贯彻高考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设题覆盖了文言文阅读的ABCD四个能力层级。试题基本反映了广东省语文教学实际和高考改革趋势,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对今后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具有明确而积极的"指挥棒"作用。下面就试题试作一些评析并对2012年高三文言文阅读备考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概述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一般特点,试说201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趋势,以期对考生备考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阅读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较高的分值(2006年江西卷中,文言文占21分)在高考中占据重要位置。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文言文试题平稳,得分相对较易,因此往往是考生高考得分的一大亮点,也是考生在高考总复习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那么,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应该怎样有效地进行文言文复习,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呢?下面结合今年江西卷的文言文试题谈谈具体的复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题?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下面就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为例,加以说明。一、熟点切入法有的选择题涉及到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知识点,很快便可找到正确的选项。如试题第11题。这道题最明显的切入点是D项“结发”。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年龄的说法。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熟悉该知识点,就不会受其他选项干扰,能够迅速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二、确认排除法有的题目所列的选项较多,考生没有把握对每一个选…  相似文献   

7.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这是把句意理解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的一种考查方式,是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带有综合性的一道试题.从学生答卷情况看存在诸多问题:语言不合规范,误译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误译原句语气,因此必须准确理解原文.翻译的前提是理解,而翻译的目的就是让人明白原文的内容.从考查的形式看,1992-2002年全国春季卷的文言文翻译均采用“四选一”客观性题型,从2002年全国秋招卷开始,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侧重考查考生翻译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文言文翻译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对考生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的判定,句子语气把握等,常常是阕卷的采分点.本文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想从中探究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帮助同学们掌握解答此类试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2004年高考进一步加大了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一道客观题,文言文翻译的主观题的分值增加至8分。随着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结构的调整,文言文翻译的地位更为凸现,文言文翻译的复习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张贵福 《山东教育》2005,(35):41-43
一、NMET完形填空题的要求。完形填空是高考英语科试卷由客观性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考题型,也是考生感到困难、得分率较低的一种综合性题型。由于全国范围内采用含听力卷后的高考试题,“完形填空”的长度,阅读量以及设空的平均间隔与前几年相比稍有变化.但总的来说,它还是体现出了明显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考生备考的需要,从本期起,将刊发全套高考阅读试题评析改为刊发专题高考试题破解。本期特约浙江宁波中学纪勇老师撰写“社科文阅读高考试题破解”,此后将陆续刊发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文学作品阅读等专题的高考试题破解,以供考生备考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文言文阅读,延续了历年来的高考传统。选材来源广泛,注重人物传记类,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次高考题目设置难易适中,注重落实基础,对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进行多方面考查。本文就文言文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两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张玉冰 《甘肃教育》2010,(17):42-42
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看,全国卷的古代诗文考题分值为32分,其中文言文阅读题19分,诗歌鉴赏题8分,古诗文默写题5分。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考生考试复习的重点、难点,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现笔者将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古代诗文阅读鉴赏题应试策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在要求考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命题相对保持平稳,设题难易适中,落实基础,注重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对全国高考17套试题的文言文阅读命题进行研究和评析,有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总结规律,探析其命题规律和发展趋势,有效促进新一届高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指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卷的文言文试题,具有难易适度、重点明确的特点。先谈“难易适度”,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要求一直偏高,而高考的文言文试题更是明显偏难。难在哪里呢?难在大量地繁琐地考文言语法,难在不分主次钻牛角尖式地考课本中的注解,难在不切实际地考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文言文试题一向被考生视为难题,望而生畏,尽管考试前为文言文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成绩总是不高,能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翻看今年的全国卷语文试题,感觉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制是非常稳定的。通过对今年试题的深入剖析,我们不难对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基于其上,才是对高三文言文备考的切实勾画。  相似文献   

16.
王白 《现代语文》2008,(7):152-153
文言文阅读试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很大的分值,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道题;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经验以及在高考评卷中发现的问题,谈谈文言文阅读及解题技巧,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一、读懂文本,准确把握主旨读懂文本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要读懂文本、准确把握文本主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3套高考语文试题,将主客观试题的分值定为120:30。有消息说:2006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将进一步加大主观性试题的考查,分值120。赋分比例的调整,意味着考试内容权重的变化,意味着高考语文的“制高点”非主观题莫属。如何拿下这60分(作文除外),成为教师和考生最关注的问题。’掌握主观性试题的应试策略,无疑是2006年高考语文获胜的第一要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阅读、表达水平,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2002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增加了翻译题,即让考生直接书面翻译文言文句子,分值由5分增至2005年的10分,并在《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相似文献   

19.
林健 《广西教育》2012,(36):32-33
一、命题特点分析今年全国卷的高考语文试题依旧属于“稳妥型”:基础知识布点全面、出题标准,和我们平时的月考题目非常接近,但题目陷阱不少,不细心的话往往会丢分。阅读题中科技文阅读相对降低了难度,虽然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文献、诗句,在人物的资料表述间不停地转换,但只要静下心来,理清头绪,题目并不难作答。文言文阅读难度也不大。往年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主要有两种题材,一种是人物传记,一种是散文小品文,前者相对容易,只要抓住时间这根主线,将人物的主要事迹理清楚,问题就迎刃而解。最近几年,全国卷文言文考的都是人物传记,但考生的文言文翻译得分较低,这和考生平时阅读量和训练量少,并有畏难情绪有关。  相似文献   

20.
白占功 《现代语文》2008,(4):126-127
众所周知,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赋分比重较大,往往左右着考生的命运,“一言不慎,全盘皆输”。在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的情况下,我们应进一步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卷面提供的解题信息,形成最优的解题技巧,“曲径通幽”,从而取得“豁然开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