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现代文阅读鉴赏,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方面对考生进行考查,考生往往茫然无措。因此,掌握该类试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对于提高考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和答题的准确度意义重大。本文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为例,就现代文主观阅读题中表现手法的鉴赏略作探讨,以抛砖引玉。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以下几种技巧:  相似文献   

2.
高考对每个学生而言,是一次改变命运的考试,高考成败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未来。当然,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题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全国多地高考题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同省份的变化也略有不同。本文以2005年山东省独立命题为起点,以2013年为终点,寻找山东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在九年间的发展变化,分别从文言阅读文本、试题及试题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在选材、命题等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题让不少学子遗憾终身。其实,突破此题并不难,关键是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判定这类试题的选择肢中的错项在设计技巧上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现以高考题为例试作展示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联柱 《时代教育》2007,(9Z):102-102
自从将文言文阅读纳入高考试题以来,它已成了其中的“重头戏”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卷、各省市卷,该题的分值基本上在20分左右。面对如此厚重的考试内容,广大考生应如何做到“与古人亲密接触”,如何应对看似庞大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呢?笔者就十多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谈一谈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题规律以及复习备考策略,仅供广大同行和考生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阅读一直是高职类语文高考试题中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针对高职类高考教学时间短。考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本文总结出一套高职类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帮助考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要领,最大可能地拿到文言文阅读的分数,从四个方面对这套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出现的几率较高。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往往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掌握文言文阅读中人物分析题的解答技巧,是很有必要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特对这方面的解题方法总结如下,以期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技法指津】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与人物分析相关的题目,基本上都是选择题,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排除法进行解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的解题思路已确定这样的模式:整体感知——细项阅读——整体回读。这一模式告诉我们:整体感知是文言文细读回读的前提和基础,是文言文试题应答的关键。因此,解读高考文言文试题,切不可忽视对试卷所供文言文材料的整体感知。如何整体感知?下面介绍“四字法”,把它作为解答文言文试题的一把“钥匙”交给学生。操作程序如下:跳:回顾高考十多年的文言文,就体例而言,大多是史传文;就范围而言,大多为汉至唐宋时期的文章;就内容而言,大多为古代良臣名吏的美言佳话:或表现其运筹帷幄、深谋远虑的雄才韬略(2001年高考文言文);或表现其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的感人事迹(96年—2000年高考文言文);或表现良  相似文献   

8.
分析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概述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一般特点,试说201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趋势,以期对考生备考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5年以来,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在考查目的、测试材料类型、题型设置和分值设定上一直保持稳定。这种稳定虽有益于考生有的放矢地备考,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中教学。"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和"高考怎么考学生就怎么练"是广大师生心照不宣的行动指南。一、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对教学的影响受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影响,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课程目标窄化高中文言文教学要依次达到语言上的认读目  相似文献   

10.
高考语文试题中,除了文言文阅读理解难度相对较高外,写作也是一个让很多考生都头疼的事情。然而,作文又是高考语文试题中占分值最大的一题,可以说高考语文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文成绩的高低。面对学生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素材及技巧,帮助他们克服作文恐惧症,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的命题严格遵循和贯彻高考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设题覆盖了文言文阅读的ABCD四个能力层级。试题基本反映了广东省语文教学实际和高考改革趋势,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对今后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具有明确而积极的"指挥棒"作用。下面就试题试作一些评析并对2012年高三文言文阅读备考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近几年的语文高考中,文言文阅读题的分数逐年增加,尤其是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从无到有,又从6分增加到8分、12分。许多考生原本就对文言文阅读感到吃力,分数的增加,意味着困难加大,其中困扰考生的最大问题是文言词句的深奥难懂,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把学习文言文等同于学习一门外语。其实,学习文言文最根本的是要积累足够的常用词的词义和用法,在此基础上,再寻求一些阅读理解的技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体  相似文献   

13.
高考文言文试题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几年该题的分值基本保持在20分左右,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值的12%。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试题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本文从命题依据、文本选择、考点分析、题型题量等方面评述2005~2009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并就今后高考文言文命题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4.
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占了一定的比重。尽管广大考生十分重视,教师辅导时也千方百计找提高能力的突破口,但往往是花费时间多,下的力气太,而收效甚微。原因何在?最近几年,经过对文言文教学和高考的实际情况认真地分析,我以为主要原因是广大教师和学生没能从文言文阅读的自身特点上找原因,只是一味地搞分解式的训练,即单纯地、片面地就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分项突击,以题海代替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及其他自由命题省市的试卷中的文言文试题。大多是给出一篇人物传记,要求考生阅读传记后按要求解答9分的选择题和10分的翻译题。对这道文言文试题。应该如何解答呢?下面,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中的文言文试题为例,来谈谈这道试题的解答方略。  相似文献   

16.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这是把句意理解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的一种考查方式,是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带有综合性的一道试题.从学生答卷情况看存在诸多问题:语言不合规范,误译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误译原句语气,因此必须准确理解原文.翻译的前提是理解,而翻译的目的就是让人明白原文的内容.从考查的形式看,1992-2002年全国春季卷的文言文翻译均采用“四选一”客观性题型,从2002年全国秋招卷开始,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侧重考查考生翻译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文言文翻译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对考生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的判定,句子语气把握等,常常是阕卷的采分点.本文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想从中探究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帮助同学们掌握解答此类试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在要求考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命题相对保持平稳,设题难易适中,落实基础,注重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对全国高考17套试题的文言文阅读命题进行研究和评析,有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总结规律,探析其命题规律和发展趋势,有效促进新一届高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指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阅读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较高的分值(2006年江西卷中,文言文占21分)在高考中占据重要位置。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文言文试题平稳,得分相对较易,因此往往是考生高考得分的一大亮点,也是考生在高考总复习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那么,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应该怎样有效地进行文言文复习,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呢?下面结合今年江西卷的文言文试题谈谈具体的复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由于林彪、“四人帮”十多年来的破坏,中学文言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从最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答卷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句式不清,词义不辨,表达不当。不少考生对比较简易的是非题也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要使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就要切实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把时间和力气花在认字、辨词、诠句上。  相似文献   

20.
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题?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下面就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为例,加以说明。一、熟点切入法有的选择题涉及到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知识点,很快便可找到正确的选项。如试题第11题。这道题最明显的切入点是D项“结发”。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年龄的说法。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熟悉该知识点,就不会受其他选项干扰,能够迅速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二、确认排除法有的题目所列的选项较多,考生没有把握对每一个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