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现在如果有人问你:你会阅读吗?你懂得如何阅读吗?你一定觉得很可笑。但若干年之后,同样读过许多书的人,有的变得睿智了,而有的看上去依然"懵懂无知"。原因在哪里呢?——后者不懂如何阅读。阅读其实是有方法、技巧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曾在贵州卫视《领航客》栏目做过一个演讲,叫《其实你不懂如何阅读》。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我们到底该读些什么,我们该怎样阅读。你一定想知道吧?下面就是他演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据《北京娱乐信报》消息,2010年12月,由新闻出版署发起、中信出版集团和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回归阅读之旅阅读主题公益活动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开幕,并开启了回归阅读主题签名墙。在启动仪式上,张颐武、海清等阅读先锋到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2014,(17):66-66
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年轻时吃过亏、尝过苦头、受过益之后反思得到的点滴感想发在微博上,他说:"时代在变,但做人的方法却是相通的。"微博文章集结成书《年轻时》。面对真实年轻时常不敢面对真实。如春节回家最反感人问有没有女朋友、收入和职场发展。怕邻居亲友看不起,或含混其词,或打肿脸充胖子。很多渲染海外神话的也是如此,出门混的还不如国内,回来就说海外比国内阔多了自由多了。想通点,没人真在意。  相似文献   

4.
余华在《鲜血梅花》和《古典爱情》两个短篇小说中以其鲜明的反传统的特征展示了他独特的创作观念——以最“虚伪”的方式展现最真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张颐武教授认为,在"世界读书日"这一活动契机下,读者最应纠正一个阅读习惯——改变阅读越来越实用的现状。他指出,中国人应该重新建立自己的读书生活,中国人现在读的书并不少,但其中大量  相似文献   

6.
庾信的《拟连珠》与他的《哀江南赋》一样都体现了他的史家意识。它不仅真实地展现了梁朝的兴衰,而且反映了庾信对“史”的认识,在史学价值上与后文互为表里。文中的悲情内涵丰富,具有真诚率直、阳刚阴柔之关。  相似文献   

7.
余华的小说从来都不回避现实,他常常以夸张、荒诞的方式展开对日常生活的叙述,从《兄弟》到《第七天》,作家游走在虚构和现实之间,逐步寻求从表现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在《第七天》中,通过对现实的想象性重建、艺术荒诞和真实荒诞的二重奏展现了一幅独特的现实与虚构交叉景观,实现了以虚构抵达现实,具有了更强烈的现实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2014,(11):63-63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年轻时吃过亏、尝过苦头、受过益之后反思得到的点滴感想发在微博上,他说:“时代在变,但做人的方法却是相通的。”微博文章集结成书《年轻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2014,(13):117-117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年轻时吃过亏、尝过苦头、受过益之后反思得到的点滴感想发在微博上,他说:“时代在变,但做人的方法却是相通的。”微博文章集结成书《年轻时》。  相似文献   

10.
石慧萍 《考试周刊》2014,(47):31-31
正《百家讲坛》于2001年开播,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从褒贬争论中走到现在,没有更辉煌,收视率下滑,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曾发表文章说,易中天走红是"浅思维"的成功。课堂上,很多教师"清浅化"地处理教材,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这样才是生动的课堂。不知道看过《百家讲坛》的观众,有多少被激发了阅读《论语》、《三国演义》等原著的兴趣,课堂下经典依然冷冷清  相似文献   

11.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桃花源记》,充分展现了陶渊明自然洒脱的形象,但这只是陶渊明形象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入《咏荆轲》《闲情赋》《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其三)》开展群文阅读,使学生看到一个既恬淡宁静又金刚怒目,既柔情满怀又清高孤傲,既胸怀天下又逃避现实的立体而真实的陶渊明,同时,读懂这些形象特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2014,(9):62-62
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年轻时吃过亏、尝过苦头、受过益之后反思得到的点滴感想发在微博上,他说:"时代在变,但做人的方法却是相通的。"微博文章集结成书《年轻时》。  相似文献   

13.
陈桂君 《音乐世界》2010,(23):38-39
帅气的姜东元,一直都以很不一样的角色,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在他这次的新作《超能力者》中,他又展现了全新的面貌。然而真实的姜东元不仅拥有演技的超能力,还有各种我们不知道的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吸引了全世界不计其数的读者,他以其奇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个魔幻般的世界,使拉美19世纪的历史进程如哈哈镜中的影象,夸张而真实地得以反映,体现出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
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自澳大利亚杰出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的小说《辛德勒方舟》。电影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迫害的真实历史事件。影片中呈现的诸多片段和《圣经》中为人耳熟能详的篇章形成了鲜明的呼应。通过对两者的类比阅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辛德勒的拯救者形象及他为犹太人所做的义举。  相似文献   

16.
李晓乒 《文教资料》2014,(20):13-14
《我弥留之际》通过一组人物对比展现了生活表象与真实之间的落差,探讨这种落差之下,直面真实人类真切的罪恶及应有的救赎方式。作品由此展现了一个独特而完整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7.
李猛 《江苏教育》2023,(20):31-33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追求是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深度阅读,发展高阶思维。在《简·爱》整本书阅读中,融合戏剧阅读与表演,建构“青春版《简·爱》表演”任务群,搭建发展支架,创新评价方式,助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融合学习与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8.
《随想录》的写作,既不同于一般的散文书写,也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回忆录。作为一名幸存者,巴金的历史见证者的角色意识,决定了《随想录》的写作面向。《随想录》中,巴金忏悔的向度并不是线性的突进,而指向的是灵魂的安妥,即在肯定—否定—肯定的往复辩难过程中展现人性的真实。巴金以一个幸存者的姿态强调友谊之于他个体生命的重要性,可以说,那些停靠在他记忆深处的亡灵构成他写作《随想录》最重要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9.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同样也是美国文学创作的一种新趋势。当代美国著名作家威廉.肯尼迪在他的代表作《铁草》中充分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这种艺术手法来展现当代美国社会的真实画面。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是一个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作丰富。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此书是作者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与艺术才能的真实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