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然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受到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科学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自然界,看待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科学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的和长期的过程。小学自然教学,应当而且可能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科学自然观就是我们对自然界总的看法,也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自然界。它的形成是逐步的、长期的,取决于人们参加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对小学生来说还谈不到树立完整的科学自然观,也不是进行系统的自然观教育,但要求结合具体的自然知识内容,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达到有所感受、有所体验、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为科学自然观的形成建立初步的基础。因此,让学生直接感知,获得生动的感性经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浅谈在自然教学中渗透科学自然观教育枣阳市罗岗镇中心小学张兴武(441200)从《义务教育自然教案大纲》规定各年级教学目的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重点之一。所谓科学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科学的看法,用辩证唯...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就是科学自然观,在小学自然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辩证思想,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启蒙教育。 一、强调实践出真知,正确判断事物。 实践第一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小学自然教材中许多新知识的教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认识自然的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参  相似文献   

5.
自然观指的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联系、演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正确的自然观的确立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从而以人的活动促进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对于培养科学精神、批判伪科学、破除迷信有重要意义。在自然观教育方面 ,地理学科教学能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地理教学在自然观教育方面的作用。一、阐述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和系统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 ,自然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物质具有统一性 ;物质的统一性表现为在普遍联系中的存在和运动 ,而普遍…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是高等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物理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物理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培养,必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结合物理学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物质世界观教育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非生命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宏观物理学研究自然界中人的眼睛可以看得见的各种物质运动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归纳为机械运动规律、电磁运动规律、热运动规律。微观物理学研究组成物质的原子内部各…  相似文献   

7.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科学素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主渠道。各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可充分地挖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用活《科学》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的科学自然观教育。教材中到处蕴涵着“自然是由物质组成的”、“自然界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等辩证唯物的科学自然观,这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科学自然观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8.
现代物理学的物质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它是世界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发展表明,新的自然观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的。自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取得了巨大发展,这必将对人  相似文献   

9.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自然观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建立现代自然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很久以来,人们就重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的教育,法国著名数学家保罗·朗之万就说过:“在科学教学中,加入历史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化学学科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科学发展史揭示了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物质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它无形地融合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就是一个典型,如果没有众多化学家致力于实验研  相似文献   

11.
谈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英 《物理教师》2008,29(6):63-64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物理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在物理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观点之处比比皆是。挖掘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学德育工作可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形式也多种多样,学科渗透就是一种很常见、很有效的方法,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具有重要作用。各科教师应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谈一些看法。 一、物理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物理学中含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教学中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使学生在接受正确知识的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例如:在讲述光的波粒二象性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指导思想 “数学是通过数和形的关系来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恩格斯语),因此,就其内容来讲是抽象的,就其方式来说是精确的。它与德育有联系但不是表面的直观的,而是内在的隐晦的。这就决定了在数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指导思想必然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科学育人为核心,培养学生精密思索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一、进行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线的渗透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化学学科的发展与形成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以此为主线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可分层次突出渗透几个观点。 1、初中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认识原子、分子、氧气、氢气时,应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实看不到摸不着的原子、分子是客观存在的,使学生思想上牢固确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这一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化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戴健自然科学的一切成果都是对自然界的客观的、辩证的反映。在化学这门基础自然科学中,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许多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素材。学生通过学习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文化知识来认识客观世界,发展认识能力,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伴随变化所发生的一些现象的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中得到自由的一种重要武器。这门科学发展到今天这种情况,经历了复杂的漫长的道路,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现在我们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对化学科学发展史予以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通过学习,不仅帮助人们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为此,在高师理科开设自然辩证法课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下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生物课的教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生物的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等基本知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教学实践中怎样体现这些观点呢?  相似文献   

19.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一切自然科学中是客观存在的,在化学科学中的表现尤为丰富、生动。虽然初中生还未接触辩证唯物主义,但是在教学中恰当而有成效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对于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将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一、培养学生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的观点1.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因此,物质…  相似文献   

20.
小学目然课的思想教育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这一思想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生物进化”、“无限宇宙”等观念。激励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建立正确的科学自然观。 (二)科学态度教育。通过介绍竺可桢、李四光、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坚韧性和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树立为科学献身的思想,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愿望,同时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