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整合营销理论在旅游产品生产和销售中的应用日臻成熟。近年来,泛长三角旅游产品整合营销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中,安徽省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产业规模较小、整合开发相对缓慢。安徽旅游产业应以地缘为基础、以品牌为方向进行旅游认知、品牌构建、旅游供需整合和旅游相关者关系整合,把自然山水、休闲养生、人文佛教的徽风皖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主题、线路、品牌有机融合,推出基于泛长三角一体化的安徽旅游产品,形成泛长三角旅游的重要一极。  相似文献   

2.
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安徽才能发挥自己比较优势,这也是长三角地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泛长三角产业互动合作,要建立多层次合作机制与平台,设立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研究机构,搭建统一、快捷、方便的信息共享平台;实施分类指导、兵团作战战略,培育协同作战能力;突出安徽优势,提升资源和产业的品位,科学制定产业互动合作与发展规划,着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对接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省体育健身服务产业融入泛长三角为切入点,采用SWOT分析方法探讨了安徽省体育健身服务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安徽省体育健身服务产业融入泛长三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积极融入大都市圈是后发城市和地区的当然选择。安徽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对接长三角,必须从淮北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为此,我们从优势所在、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三个方面探究淮北怎样参与泛长三角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使安徽省具有发展体育旅游的先决条件;但由于管理理念滞后,人才匮乏,区域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失衡及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不足等原因,使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化.基于此,结合安徽体育旅游实际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推动安徽体育旅游产业向着健康化方向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实现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进程中的安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目的.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安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判,探寻在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建设中的应对策略.发现:制度障碍、产业障碍和驱动障碍致使区域内体育协作的政策协调效应未能完全凸显,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内体育事业合作不足.认为:确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确保区域内体育产业协同演进;强化规划对接,形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坚持重点业态与社会需求相适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区域内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区域旅游的合作步伐逐渐加快,泛长三角地区旅游一体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泛长三角旅游圈逐渐形成。通过回顾泛长三角旅游圈的发展历程,从旅游资源互补、旅游市场共拓、旅游交通畅通、旅游教育协作和旅游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了泛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泛长三角旅游圈一体化发展尚需进一步完善的诸多问题,为泛长三角旅游圈的长远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对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及资源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角度,对安徽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及其调整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SSM)对安徽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安徽主导产业选择、结构定位及产业整合问题。并提出安徽产业定位的整体思路:以现代农业为特色产业,以资源性产业为基础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突出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服务,全面推动安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皖南"两山一湖"地区体育旅游休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皖南"两山一湖"地区公共设施服务业在体育旅游休闲产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徽派"建筑是吸引人们体育旅游休闲重要因素之一,工业及教育业在体育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也要加强商业、公共服务业的发展,而体育旅游休闲产业与高新技术、科技服务业关联最低.旨在正确认识体育旅游休闲产业与其相关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组合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泛长三角旅游区正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安徽旅游应该趁势而上,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区之势、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之势、旅游业发展空间的扩展之势、开发资金集聚与溢出之势、旅游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之势、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之势、海内外市场名声之势,实施以下腾飞策略:政府推动建立合作和联动发展机制,制定和实施安徽旅游业促进政策,强化与苏浙沪的联合营销,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建立高效的旅游交通与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长三角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发展要宏观调控,统一规划,并要建立体育旅游良性发展的长效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加快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体育旅游的纽带,带动和促进长三角各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安徽与长三角两地居民在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诸多问题的认识上,共同点远多于相异之处,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共同思想文化基础初步具备。在对安徽与长三角两地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作创新”、“互利互信”及“平等协商”等方式,形成以“合作”与“共赢”为主体内容的“泛长三角意识”的认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旅游业成为广西与台湾经济合作中发展最快、收效最理想、未来前景最广阔的行业。通过人文视阈的角度,对桂台旅游区域合作、产业对接进行阐述和分析,对桂台旅游共同和谐发展提出优化产业对接软环境、打造产业对接合作平台、促成桂台旅游产业集群、推进民间产业集群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地处长江下游、紧邻长三角地区,是长三角地区的自然延伸地带,无论是从安徽与目前的长三角地区的历史人文的基础考证,还是双方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互动、互促和互补关系,以及合作的现状来考察,可以说,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现实基础和可行性。近年来,安徽以区域经济合作为中心,主动寻求与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各省市及周边其他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安徽要想真正融入长三角,广泛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还需采取诸多积极措施和进行全方位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资源依赖性强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特点。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如何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制约因素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就成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因此,以我国体育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制约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实地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黔南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族风情浪漫、气候爽爽宜人的黔南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对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黔南州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多彩贵州"为载体,以生态体育旅游为发展模式,以2011年贵州省承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杠杆,推进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高效、健康发展,使旅游产业成为黔南州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贵州"旅游强省"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前旅游作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开始受到追捧。咸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底蕴,本文就如何促进咸阳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相关探讨,通过多种方法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内涵及其重要性进行相关论述,分析咸阳市体育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化模式,最后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范式。  相似文献   

18.
东向发展战略下安徽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向发展战略指导下安徽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要点,首先是政府主导全面优化安徽省与长三角旅游合作的大环境;其次是加快旅游产品的档次提升与结构调整;再次是加强安徽旅游产品与长三角地区的互动性开发。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9,(1):144-148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海南西环高铁的建设和推进海南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以海南高铁环岛通车为背景,对海南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阐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期海南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措施:优化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加快体育、旅游部门体制改革机制;抓好休闲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快网络+休闲体育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工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安徽省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景区、景点的240名游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休闲体育活动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开发休闲体育旅游契合现代社会人们利用余暇时间的倾向;休闲体育旅游应该成为旅游景区未来发展的题中之义;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情况符合休闲娱乐项目分类标准。据此提出了安徽体育旅游项目发展的思路、措施和建议,安徽高校要加强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