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的抑郁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一D)、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对大一至大四的7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不同程度的抑郁检出率较高;不同性别、不同出生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抑郁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被试抑郁状况有显著差异;抑郁总分及抑郁状态的各个侧面均与自尊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李双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3):98-101
采用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913名不同性别、不同来源、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整体状况良好;不同性别、不同来源、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自尊差异均未达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文科大学生的自尊比理科大学生更低且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2)大学生的抑郁检出率较高(44.5%);抑郁的性别差异、文理科差异及城乡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大一学生抑郁状态高于大二、大三学生且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3)大学生的自尊与抑郁呈统计学上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通过整体分层抽样方法对唐山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大学生的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总体上有焦虑的人数比例为19.27%,有抑郁的人数比例为24.22%,有自杀意念的人数比例为11.72%;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无性别、年级、宗教信仰的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焦虑水平存在差异,但在抑郁与自杀意念上则无明显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自杀意念有差异,但在焦虑、抑郁水平上则无显著差异。结论: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自尊、应付方式间的关系。方法: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自尊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测查340名大学生,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没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型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差异显著,理工类学生高于文科类。(2)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自尊水平负相关显著。(3)大学生焦虑状况与自责、幻想、逃避和合理化4个应付因子正相关显著,与问题解决、求助2个应付因子负相关显著。(4)解决问题对状态焦虑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自尊、自责对状态焦虑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自尊和自责对特质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对特质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焦虑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消极性应付方式。结论: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自尊、应付方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症状,本人对漯河医专36名大学生进行了8次系列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后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前测和后测,并对两组的得分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研究发现,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成员在社会支持评定得分、社会回避与痛苦、抑郁自评和自尊得分等方面显著性高于控制组,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在社会回避及苦恼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调查者在上述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意味着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状况,有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内隐联想测验、自尊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贫困和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生都存在内隐自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无显著相关;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只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少数症状因子有显著负相关,而其外显自尊与所有症状因子都存在显著负相关;高内隐-高外显自尊组合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好,低内隐-低外显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高内隐-低外显贫困生与低内隐-高外显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自尊和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对200名大学生进行试测。结果:①学生的抑郁与外显自尊显著负相关(t=-0.066,P〈0.01),与自我价值保护策略显著正相关(t=0.419,P〈0.01);②抑郁对自我设限和防御性悲观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2.988,P〈0.01;t=5.856,P〈0.01),外显自尊对自我设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2.875,P〈0.01),对防御性悲观有负向预测作用(t=-4.846,P〈0.01),内隐自尊对自我设限具有负向预测作用(t=-2.466,P〈0.01)。结论:自尊在抑郁和自我价值保护策略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05名普通高中生进行测验。结果:(1)不同性别、年级的高中生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自尊水平组的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高中生自尊发展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部分因子有显著的相关。结论: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男女大学生自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问卷测验法和深入访谈法相结合,该文调查研究了大学生自尊水平上的性别差异及其具体表现。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城乡,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因子对男女大学生自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对男女大学生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侧重和差异,且整体上呈现为两极性影响。(3)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假性自尊现象;(4)男女大学生中均存在因低自尊而导致的弱热群体,且表现出特定的性别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河西学院2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当前大学生抑郁心理和自尊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抑郁、自尊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抑郁与外显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内隐自尊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父母依恋对大学生身心适应的影响机制。方法:应用自编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自尊量表、信赖他人量表、青少年自主性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编身心适应量表对重庆、四川、浙江247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依恋的年级差异不显著;(2)男、女生父母依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一年级的身心适应水平显著好于其他年级;(4)身心适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5)父母依恋对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身心适应有积极影响;(6)父母依恋以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为中介对身心适应产生积极影响。结论:父母依恋首先以自尊、信任他人为中介,然后通过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的中介作用对身心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师范类大学生自尊与特质焦虑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40名大学生,采用自尊量表(SES)以及特制焦虑量表(STAI)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学生总体的特质焦虑分布为43.97±7.579,自尊分布为28.94±4.194,师范生特质焦虑与自尊在性别与生源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年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师范生特质焦虑与自尊水平间存在中等程度负相关,相关性显著,特质焦虑为自变量可解释自尊变化中的34.1%。结论:师范生特质焦虑在不同年级间存在一定的波动,自尊水平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师范生特质焦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对其自尊水平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白尊量表(SES)、社会支持领悟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等,对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在整体上低于一般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资助方式和社会支持领悟水平与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应特别关注非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完善社会资助体系等,以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整体自尊。  相似文献   

14.
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68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特点,以自尊和幸福感为心理健康的两个指标,探讨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民族认同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抑郁幸福感产生影响。(2)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对主流群体态度呈负相关;(4)民族认同具有情景性,随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民族认同逐渐减弱;(5)民族认同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社会中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采取不同文化适应策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随机选取滁州学院2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镶嵌图形测验与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一般特点分析中发现,大学生认知风格测验得分与自尊水平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2)相关分析中发现,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自尊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对二者分别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场独立性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场依存性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西藏日喀则二高86名学生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班级人际关系量表、自尊量表考察了藏族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班级人际关系、自尊水平。结果显示藏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比全国的常模好;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和生源地纬度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成绩等级和家庭收入纬度上有显著的差异;班级人际关系和自尊水平在性别、生源地纬度上不存在差异,在成绩等级和家庭年收入维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体育舞蹈、武术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学业自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体育舞蹈、武术选项大学生身体自尊、学业自我等方面的差异性,对丽水学院部分体育舞蹈、武术选项的大学生进行了身体自尊、学业自我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舞蹈选项的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各维度上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且性别对各量表均有不同的主效应,而学业自我的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武术选项的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学业自我各项评价上虽有差异但没有显著差异,且性别对各量表均有不同的主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心境特点。采用《简明心境状态量表》,随机抽取内蒙古地区三所高校778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大学生与全国常模比较,在消极情绪紧张、疲劳、抑郁、困惑和积极情绪活力雏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蒙、汉族大学生在生气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大一和大四年级学生心境状态在消极情绪(除生气、抑郁外)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心境状态在紧张、疲劳、困惑和活力维度上有极其显著差异。结论:本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良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中可以采用心境状况来测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SES自尊量表对云南省6所大学1240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研究生低自尊水平、中间水平、高自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12.6%、66.3%、20.7%;(2)不同培养类型研究生的自尊状况有显著差异;(3)个人不同月支出研究生自尊有显著差异;(4)父亲不同教育水平研究生自尊状况差异显著;(5)母亲不同教育水平研究生自尊状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旨于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和自尊对抑郁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抑郁的策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自尊量表,随机抽查260名在校大学生,从而得出结论:性别对依恋类型、自尊水平及抑郁分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依恋类型对抑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自尊水平越高,个体的抑郁情绪越少。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减少大学生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