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异质性技能劳动力变化的结构效应,理论分析显示:工业机器人技术进步促使它加快对传统物质资本以及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并与高技能劳动力形成互补关系,增加对其需求。利用21个国家和地区在1990—2015年的经验数据分析证实了上述推论:即工业机器人应用数量增加10%,则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在所有劳动力中的比重将下降0.64%。而高等、中等技能劳动力需求在所有劳动力中的比重将分别提高0.26%、0.38%。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不同类型劳动力收入份额变化的影响,并提出减少工业机器人应用负面冲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森  王瑞瑜  孙晓芳 《软科学》2020,34(1):90-96,102
从四个方面分析人工智能影响下人口老龄化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基于2003~2017年31个省份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倒逼企业用资本和人工智能替代劳动力、催生智能养老产业,同时,人工智能填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减缓由其导致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地,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更加明显,且人工智能强化这一效应的作用凸显。此外,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经济竞争力强的地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较小,但在人工智能影响下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投资数量增长迅猛,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力结构转变之间关系值得关注。本文的模型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进步会加大对工业机器人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但同时会提升对中、高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性需求,进而能够促进一国的劳动力结构转型。通过对1990-2015年间22个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数据分析表明,不断增长的工业机器人投入正在缓慢地促进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结构转型,其高技能劳动力比例在逐年上升,韩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表现尤为突出。本文给出了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中国劳动力结构转型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机器人技术在中国发展极为迅速,关于机器人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影响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职业层面出发,运用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的方法测算出了O*NET上435个职业(对应中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千余个细分职业)的被替代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有大约33%的劳动力处于高风险等级,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工资都与被替代可能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探究了机器人对未来中国就业的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背景下,若中国未来三十年GDP平均增长率达到5.5%左右,机器人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并不会对总体就业水平产生很大的冲击。在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的情况下,机器人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将给中国就业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黎常  金杨华 《科研管理》2021,42(8):9-16
人工智能在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诸多伦理困境与挑战,建立新的科技伦理规范以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类,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本文从科技伦理的视角,围绕机器人、算法、大数据、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所出现的伦理主体、责任分担、技术安全、歧视与公平性、隐私与数据保护等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治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未来需要在中国情境下伦理原则与治理体系的建立、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跨学科合作、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的融合、多元主体伦理角色分工与协作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领域中应用不断广泛,尤其是在工业加工和生产操作流程中,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精度和质量,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产业的转型与发展。人工技能技术将工业加工生产引入新时代,推动了我国工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1991—2017年国际机器人联盟和世界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的创造效应,即增加国家层面的就业量;分经济发展阶段看,工业机器人对国别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低收入国家的就业创造效应最大;分产业结构看,工业机器人对工业就业的促进作用小于对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分性别结构看,工业机器人对女性劳动力的创造效应大于男性,且在工业内这种促进作用较服务业更为显著。因此,工业机器人不会替代劳动力,不会加剧失业,反而会通过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8.
姜仲琪 《科技风》2014,(8):250-250
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是最早产业化的机器人技术。它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非常活跃、应用日益宽广的领域。随着我国制造业面临低端劳动力短缺、产业结构需优化升级、提高生产率、节约人力成本等多种因素挑战,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正在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首次人机对奕,以诸宸2比0败给“紫光之星”而结束。 中国的首次人机对奕,意外地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媒体对人工智能的一些讨论与思考。本文想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一下人工智能的几个问题:要清晰界定的两个概念 人工智能的主要表现形式,现在通俗地称为“机器人”,但这个  相似文献   

10.
工业产业的集群化不断加深,也拉动了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如同当下刚崛起的人工智能技术,他们的本质都是计算机的集成系统。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低端劳动力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保障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笔者通过对当前工业机器人专业的现状分析,结合院校和企业的专家意见,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青年劳动力开始不断流失、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化投资成为弥补劳动力不足的重要手段。企业如何规划部署人工智能等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避免智能化投资一拥而上导致的资源浪费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利用江苏省2008—2017年市级面板数据,对智能化投资与总就业和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用江苏经验为中国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目前智能化投资对苏南、苏北总就业并未形成显著的影响,其中智能化投资对苏北第一产业就业产生创造效应,对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没有造成影响,而对苏南第二产业就业产生了替代效应,但没有对第一、第三产业就业产生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人工智能等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弥补劳动力不足的角度,为中国不同区域优化智能化投资结构以及更好地发展和利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数智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如何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并促进企业创新成为重大命题。本文基于企业创新理论,以人力资本为视角,选取2011-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与上市公司创新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了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分析了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创新具有提升效应,这种提升效应在进行多种检验后保持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水平提升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业机器人从增加高质量劳动力和提升现有员工技能水平两个维度提升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本文丰富了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创新的研究,对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和推动数智技术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提升经济社会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技术性失业"、不平等和政府税收收入可能下降的担忧,"机器人税"作为一项应对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负面效应的重要举措,目前已被广泛提及和激烈争论.文章基于已有文献,首先讨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可能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然...  相似文献   

14.
工业机器人发展与国家经济、科技实力成正相关,我国"十三五规划"将机器人发展正式纳入其中。文章通过分析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日本、欧洲、美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与全球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状况,对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产生的根源是对重复繁重型劳动的解放和劳动人口不足的“补位式”替代,劳动人口越稀缺,增加劳动力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会越高,人工智能替代创造的边际价值将越大,对经济促进作用相应越明显。通过青岛市人工智能替代企业劳动力的实证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替代促进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流出、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流入,促进人力资本的学历和综合力提升、岗位和工资收入提升。本文建议:提升“智能替代人工”的导向意识,重视人工智能“低成本战略”的有效推动,着力促进“人力资本提升”的精准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一直是科学前沿的研究热点。前不久,以"通向机器人时代的大门"为主题的国际机器人学术大会在德国召开,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又一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根本动力来自世界各地无数研究机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实验室来自美国,它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方伟 《今日科苑》2020,(3):81-87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之中的广泛应用,在为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点以及国家政策着眼点更多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然而,有研究者呼吁,人工智能引发的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鸿沟问题需引起更多关注。本文基于从经济、社会等视角较早提出"人工智能鸿沟"概念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当前国际上关于"人工智能鸿沟"问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关注重点,并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对此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6)
我国制造产业中目前面临巨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各院校的制造类专业都相继开设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课程内容实践操作性强,与生产过程结合紧密。本文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化建设进行分析,希望为培养制造类产业所需的工业机器人方面高质量技术人才提供一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11)
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从农耕时代踏入工业文明时代,再从工业文明时代步入了信息化技术时代。在这个时代,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强盛的标志。"智能化"这一新兴名词,无疑成为了人类社会所关注的对象。为了研究出更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国际社会许多研究者前仆后继。其中,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最典型的成就之一,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焦点更是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1)
本文以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为例,在企业人才需求、课程特点以及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机器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革新研究,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课程,建立以ABB工业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为培养工业机器人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