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出版物涉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与政治路线,具有正式性和严肃性特点,它们的对外翻译除具有一般出版物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性.主题出版物的外宣翻译策略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逐渐从直译的"形式对等"转变为"动态对等",从以译"形"为主转向"形神兼备",从强调译文的"信"发展到兼顾译文的"达"与"雅".总体来说,我国主题出版物外宣翻译努力在准确性、忠实于原文的信与达方面和读者的接受度之间求取平衡,使其更加契合外宣翻译原则.本文旨在通过对主题出版物的英译案例分析,以微见著,揭示我国外宣翻译策略的上述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主题出版物具有高度政治性、实效性和导向性,利用融媒体技术构建的主题出版物营销场景能够更好满足读者的即刻情感,激发读者的消费意愿.不同类型主题出版物的"近身信息"需求、场景构建度、销售周期、数字化需求等场景构建要素不同,导向不同的营销场景形态,如历史地理类主题出版物宜构建融入地域风格的红色书店大场景,政策解读类、纪录类主题出版物适合020模式的环绕阅读空间中场景,科普类、虚构类主题出版物可考虑全媒体关联的线上阅读微场景.  相似文献   

3.
柴畅 《编辑学刊》2021,(5):76-8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党的诞生地的上海早早启动了相关主题出版物的编纂和出版工作.上海人民出版社旗下"逗好"文创品牌依托《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火种》两本荣获"中国好书"的主题出版物,开发了多款红色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一经上市多次售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文创产品的形式助力主题出版,献礼建党百年,是"逗好"文创所做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所从事的出版事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图书编辑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其社会责任是高尚而神圣的.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和影响力,因此,作为图书把关者的图书编辑必须理性地在头脑中牢固树立导向职责,编辑出高质量的精品图书,把最真最美的精神产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5.
徐海燕 《出版参考》2021,(7):13-16,28
基于"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统计表明,美术类主题出版物质量和效益存在巨大提升空间.现有美术类主题出版物重点选题表现出注意体现年度选题重点、利用既有资源优势、持续发力主攻方向等基本特点.新时代美术类主题图书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着重从深入研究政策、增强转化能力,提升专业素养、聚集高端作者,发挥特有优势、准确把握市场,推动出版融合、巩固传播效果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为响应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在2007年开展"出版物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号召,探讨和解决目前出版物质量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保证和提高科技出版物质量,经中国编辑学会批准,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筹)拟于今年九、十月间召开"新形势下编辑如何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为主题的研讨会议.  相似文献   

7.
郧军涛 《出版广角》2021,(11):33-36
文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时代价值以及2003年以来地方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的策划出版情况作了梳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出版物面临原创性选题开拓空间较大、选题融合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向好、精品项目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等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从而提出加强宏观统筹、优化策划机制、彰显特色优势、实现融合出版、强化市场营销、构建长效机制、加大"走出去"工作力度等诸多切实可行的出版策略.  相似文献   

8.
钱方针 《出版广角》2021,(12):37-39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围绕建党百年做强、做亮、做活主题出版物,既是政治任务、文化责任,也是时代使命.文章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科技主题出版实践,对科技主题出版的意义和特质进行探索,重点讲述如何围绕建党百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做好科技主题出版.  相似文献   

9.
朴力 《出版广角》2021,(4):57-59
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家协会以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打造的抗击疫情全媒体图书《出征出征——抗击疫情优秀歌曲集》,以全新的形式出版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书是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代表成果之一,同时是上海音乐出版社首次尝试全媒体出版形式的主题出版物,它的诞生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章从选题策划、内容制作、推广运营三个层面就此书的出版意义进行阐释,以期为现阶段出版业建立全媒体出版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出版物鉴定工作对依法开展"扫黄打非"、准确判定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德国有逻辑清晰、体系严密的制度设计,可以为我国在出版物鉴定性质、出版物鉴定依据与标准等方面的一些理论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德国的有关制度,完善出版物鉴定主体、程序等体制机制,提升"扫黄打非"工作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08年10月8日至9日,中国编辑学会第13届年会在太原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优秀出版物价值探讨".  相似文献   

12.
唐立馨 《出版广角》2016,(14):30-32
近十几年来,围绕主题出版,出版界深挖主题、精心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有规模、有分量的主题出版物,在唱响主旋律、积聚正能量、体现时代风貌的同时,展示了出版领域的新成就,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不同于教材及一般出版物,主题出版物有其特殊的策划及运作模式.本文对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与运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东亚出版人会议的主题之所以定为"出版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发展策略",是因为韩国出版业已出现危机.出版业在韩国和日本的地位虽然已经确立,但我们的危机感在于,我们和其他文化行业相比较,这一行业还相当薄弱.尤其是在韩国,除了电影,电玩和动画片之外,新的媒体如网络和手机都威胁着传统的阅读市场.更让人不安的是学校和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于出版的内容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更加剧了我们的危机感.更严重的是出版物的"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威胁.  相似文献   

14.
正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所从事的出版事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图书编辑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其社会责任是高尚而神圣的。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和影响力,因此,作为图书把关者的图书编辑必须理性地在头脑中牢固树立导向职责,编辑出高质量的精品图书,把最真最美的精神产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读者。立足质量优势,优化效益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讲到出版事业和产业成就或业绩的时候,我们往往首先提及的是一些重要的政治类出版物,或是和重要政治活动相关联的出版物,或是一些内容的政治性并不很强但服务指向却有很强政治倾向的出版物.这种情况重复出现的频率较高,甚至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一种"总结"模式.有的同志对此不以为然,有的同志甚至认为这有某种"八股"的味道;其实,这恰恰是出版的社会责任使然.当然,出版的社会责任不仅限于此,我们不妨作一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版》2017,(9):5-5
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在京颁奖4月23日,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颁奖典礼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数百位出版人、作者、读书人汇聚于此,围绕"走进名作、名家、名社"主题,共同享受世界读书日这一美好的日子。两年评选一次的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是与"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列的三大奖项之一。本届颁奖典礼是对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音像电子和游戏出版物奖、出版科研论文奖的300余种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出版品牌出版物的过程中,除了要开发新的原创作品,还应该关注既有产品的延伸开发和内容创新.社会大众对优秀文化产品的需求,读者对优秀出版物的期待以及出版社自身发展和建设的需要,都要求我们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经验表明,对已有品牌出版物的延伸开发和内容创新是一条"捷径",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物力;如果运作得当,还可以凤凰涅槃,焕发品牌出版物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提高书籍质量是出版的永恒主题.出版物关系社会导向,永远不能有满足的时候.但近年关注质量,并且更感迫切,在于书籍质量较前为低,已是谁都不否认的现状.出版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已经多年,虽然市场中质量是产品的命脉之一,根本还在于出版的导向永远是出版第一位的事,值得花力气研究提高质量的途径.在出版物质量问题上,我们有个误区--着重在排校差错上找问题.而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孤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0月23日,由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主办,科学出版社承办的"新体制、新业态下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研讨会旨在研究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出版物质量方面遇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要求及采取的新策略、新措施,为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正明,中宣部出版局图书处处长何瑞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新业态下出版物质量对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性,指出了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这里是想考察一下,主题出版是否只是我们中国才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是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专利?它有没有空间上的普遍性和时间上的恒久性.粗略地或者说大致地思考了一下,很可能是古今中外的普遍现象. 我国漫长封建社会的"三玄"(《老子》《庄子》《周易》)、"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尚书》《春秋》《诗经》《礼记》《易经》)、"六典"(《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涅粲经》《华严经》《坛经》),其实就是经过大浪淘沙、千修百改、数千年、数百年检验的主题出版物.其中的宋明理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