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教师威信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一些教师这样抱怨:“我们班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你说他一句,他项你两句,好像觉得他有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大没小,我有时管教他,他还说这个你不懂,有时真的很生气。”诸如此类反映出来的缺失教育效果问题,仔细推敲起来,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缺失威信,这样教师的教育效果一定不会好。由此可见,教师具有威信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条件。马卡连柯指出:“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严,他的力量和价值。”教师的威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威信缺失。本文对教师威信对教育成效的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作了分析,并对如何建立教师威信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威信是一种影响力,构成威信的因素有权利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当前教师威信的现状是观念落后、教育性缺失和威信的异化。新时期树立教师威信的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是更新教师威信观念,其次是增强教师威信中的教育性因素,最后是杜绝、减少教师威信中的浮躁、功利行为。  相似文献   

4.
谈谈教师的威信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在学生中享有的声望和信誉。如果学生不服从教师的要求,不相信教师的教诲,对教师不具有信任感,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威信是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师生关系。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作用于学生,必然引起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师的威信效应是指威信在教学中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位很有威望的人,那么,他对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教师的威信越高,工作越能顺利开展。古人说:“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具有很高威信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正是由于威信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所以,每个教师都有一个共同心理,即都希望在学生中树立高度的威信,以此从心理上获得学生信任,取得良好的威信效应。 有威信的教师都应具有良好心理品质,在各方面都应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教师既“听其言”,也“观其行”。教师  相似文献   

5.
教师代表着社会年长一代的意愿和希望,担负着向年轻一代“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重任。要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除了要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等条件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凭优良的言行赢得学生的信服,从而受到学生的尊敬。它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客观的心理现象。评价一个教师的威信高低的标准只能来自实践,即既不能凭教师自己的感觉来确定他们的威信的高低,也不能由学校领导的主观认定来确定。应以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效果而确定。教师的威信直接影响着教育的  相似文献   

6.
我以为,教师只有从“我”做起,苦练“内功”,威信才能树立。一、自身素质是威信形成的基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也决定着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学生往往喜欢公正无私、诚实守信、学识渊博、幽默风趣的教师。如果一位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出众...  相似文献   

7.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忽视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上英语教师片面注重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掌握,针对“听、说、读、写”(现在一些专家又加上了“译”)这几方面加以训练。此外,教育者自身的责任感和社会、学生等方面的原因也导致了英语课堂教学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基于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忽视与缺失、大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和学生德育工作的首要性三方面,应该从教材、学生和老师等方面加强英语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教师德育工作绩效现状的分析从当前教师德育工作现状来看,广大教师的德育意识是较强的,其中也不乏一批师德优良、教书育人成绩显著的优秀教师。然而,从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来看,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教师德育工作现状的分析,我认为教师德育素养尚存在如下不足:(一)现代教育理念的缺失现代教育理念是现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的教育实践相适应的教育新理念,其中最鲜活的是“以生为本”的主体观。因此,“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应当是教师践行教育工作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以人的幸福为终极目的。教师能否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对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都很重要。本文针对当前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现象,深入分析了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师个体、学校组织、社会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亲其师、信其道”,“度德而师之”,“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德以修己,教以导人”,只有德才兼备、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任,才能在学生中享有威信,学生才乐意接受他的教育。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教师威信的形成,最根本的因素是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其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素质条件。近年来,在学校这片圣洁的教育园地里,竟发生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强迫学生互打耳光,动手往学生脸上刺宇,甚至剪断幼儿手指……谁能想到。这一切竟然是某些肩负着育人重任的教师所为。这些令人愤慨的行为之所以发生,究其原因,除了某些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道德之外。他们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消极情感带入课堂也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前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主体缺失正成为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学生主体缺失主要外显为:学生被动地向教学目标靠拢;教学内容程式化;教学效果评价的单一化,且忽视学生的能力差异。其主体缺失的原因为:书本知识和教师话语霸权下的课程文化:本土知识和个体知识的缺失;“教师中心”论的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威信”历来是教师的生命线。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的确不能没有权威。《中国大百科全书》把“权威”界定为“在社会生活中靠人们所公认的威望和影响而形成的支配力量”。那么 ,被视作“教师生命线”的权威力量从何而来呢?许多专家、学者、教授已从理论方面作了深入地阐释 :1.教师的权威源于教师的民主作风 ,没有民主 ,老虎也没有威信 ;有了民主 ,熊猫也有威信 ;2.教师的威信源于教师的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 ,而不是靠“少说话”、“保持神秘感”、“不流眼泪” ;3.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很多 ,但决定教师的个人威信最重要的因素却…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而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理解不准确,目标不明确,心态不平和,就难免会出现“走极端”或者“扭曲”、“变味”的现象。如:为了体现这一“新型”的理念,教师忍痛割爱,放下架子,一味亲近学生,一味迁就学生,一味赞赏学生,以为这样就会缩小师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就会感恩戴德地接受教师对其实施的教育,但效果往往并不如意。原因在于:一方面,教师不但没有建立以人格魅力为基础的威信,反而使原有的靠师道尊严撑起的威信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4.
教师威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而言,教师的威信越高,其教育效果就越好,同时也有钳制学生思维、导致学生行为怪异、发生教师威信的“马太效应”,使学生自信萎缩、自卑生成等消极影响。所以应把握、利用其积极影响,控制、消除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重取“信”忌施“威”罗荣惠教育者在教育学生时,要注重取“信”,切忌施“威”,才能真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有了威信,学生就尊敬你,拥戴你,教师的要求也就成了学生们的自觉行动。如果把威信误解为“我说你听,我说你做或者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得听...  相似文献   

16.
“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这是加里宁在《教师报》编辑部所召开的城乡优秀教师会议上的讲话中的一句,可见教师的威信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一段教师也都注意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可是许多教师却常常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其重要的原因是当从者不从,当忌者不忌.当从者且不论,只谈忌者,简言之“六忌”.一忌不负责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松松垮垮,不负责任,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叶圣陶在《国文教学》中说:“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  相似文献   

17.
李丹 《西藏教育》2013,(12):59-60
“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一个教师是否有威信,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所谓教师威信,就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尊严、威望和影响力。树立教师威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总结不断积累,更需要教师不断摸索与创新。下面,就树立教师威信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教师的威信呢?我认为:“威”是指人之师表的堂堂正气;“信”即是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尊崇。威信,绝对不是威风。那种动辄指责训斥学生的做法,效果往往不佳。学生当着老师的面唯唯诺诺,老师一走则乱糟糟,这只证明“怕”,而不能说明老师有威信。  相似文献   

19.
威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个人、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对于其他人们的一种影响力。教师的威信是由其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决定的。随着新的课改理念的确立,传统的师道尊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教师开始报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尊重老师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的确,对教师唯唯喏喏的“好学生”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学生个性越来越张扬,他们敢于对自己所不喜欢的东西说“不”,善于公然表达自己的好恶,善于用他们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如果说作为教  相似文献   

20.
有的人把学生“怕不怕”:作为教师威信“高不高”的尺度,其实这是一种浅薄的看法。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让学生爱,先得爱学生。教师的威信应该建立在对学生的关爱、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你可亲、可敬,从而信任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