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琴 《早期教育》2006,(11):15-15
一、模仿与创造 模仿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学习新行为的有效方式。对儿童来说.模仿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不断的模仿中,儿童完成了自我建构。语言,最初也是通过模仿习得。但是如果仅仅停留于模仿阶段,不进行体验、重组,那么语言仅仅是语句的重复。人无法理解词语的意义.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向。所以,我们要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才能达到自我表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使人聪明之学。其实,教育何尝不是开启智慧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全人”功能首先在于教人学习模仿,完成“类”生存方式的传承、“类”文化的习得。这是教育之于人的发展的第一功能。但是,倘若止于此,那么人类及人类社会只能在发展的原点作周而复始的循环。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使人聪明之学。其实,教育何尝不是开启智慧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全人”功能首先在于教人学习模仿,完成“类”生存方式的传承、“类”文化的习得。这是教育之于人的发展的第一功能。但是,倘若止于此,那么人类及人类社会只能在发展的原点作周而复始的循环。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社会的许多东西都是因模仿而传承和升华,人的绝大多数技能也是多靠模仿获得。人生无时不与模仿相伴,也因它是司空见惯的技能习得方法。"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在新教育的环境中它仍青春依旧,在教育教学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模仿即效  相似文献   

5.
模仿在语音获得与学习中的地位林羽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发育正常的人在新生儿时期(出生后28天)就有模仿母亲表情的能力,人类许多知识技能的获得都与模仿有着直接的联系。语言心理学家特别指出:模仿是语音获得与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某大学中文系一个教学班进行的关于语...  相似文献   

6.
刘锌 《辅导员》2009,(5):6-7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日常生活中95%以上的行为,都是模仿别人得来的。例如.婴儿就是通过模仿父母和亲近的人,学会笑、走路和说话等一系列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的技能。由此可见,模仿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模仿学习,也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7.
人的模仿力是人类智慧结晶代代相传的纽带,而现代社会对模仿的要求更呈多元化,并且要求更高。体育教育是训练学生提高身体模仿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大学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大学生提高身体模仿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学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其集中体现就是人类从一出生开始就处于社会化环境中,并不断通过模仿、交流等途径进行学习,由于社会性媒体的不断应用,社会化学习的方式与内涵都发生了改变.本文从知识管理中SECI知识转化模型出发,在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相互融合的趋势下,提出一种基于SECI模型的社会化学习框架.  相似文献   

9.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爱模仿是婴幼儿的学习特点。特别是宝宝到了两三岁,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往往超乎你的想象,而且好的、坏的他都会学。一旦发现他认为有趣儿的行为,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去模仿。宝宝的语言能力、待人处世的方式,都是从这些模仿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没有什么能逃得过宝宝那双探究世界的眼睛,他们学习小伙伴的行为,模仿周围人的行为,甚至学卡通  相似文献   

10.
如何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对语文教师来讲,往往是个难题。通过近6年的不断摸索和总结。我们发现"仿写"是一种操作简便、见效快捷的好方法。在此,结合平时的训练方法和步骤,谈几点体会,并希望"仿写"这种方法能够迅速推广。一、"仿写"符合由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创造、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写作规律,可以防治学生的写作"恐惧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模仿"而言,它符合人类掌握和学习各种技能的自然特征。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是在模仿前人或其他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古人在学习上很重视模仿这种方法。朱熹说:"模拟者,…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09,(5):9-9
模仿学习疗法又称“示范性疗法”,它是利用我们人类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向,来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以适当的反应取代其不适当的反应,或帮助某些缺乏某种行为习惯的人学习那种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学习与模仿     
模仿是一种学习;但学习不止于模仿。 模仿是一种学习;但学习不止于模仿。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向优秀教师和 班主任学习,是提升专业化水平的一种方式。 但这种学习应当是一种自主创新性的学习;而 不是简单地、亦步亦趋地模仿其具体的教育方 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3.
学习作为人类认识自己、认识客观世界的行为,它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人的认识来源于间接的和直接的认知、模仿与创新的实践,人的认识的全面性、深刻性、完整性,有赖于实践检验与不断完善。这个认识过程永远没有终结。人的认知过程中包括传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条件良好的城镇学校,没有一个敢于支持这样一个"吃螃蟹"的人。在这样一个偏僻的乡村,相关领导发现了他,并为他提供成长发展环境,其胸怀气度不同寻常。往小了说,为地方教育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往大了说,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继承优秀传统的新突破。一、教法改革:返璞归真,高效实用模仿和尝试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手段。人类最初获得知识是多次尝试总结出来的,下一代获得这个知识就有了两个途径,一个是自身尝试总结,一个是得到传授;得到传授是增长知识的捷径,人类进步的不断加快正是由于得到  相似文献   

15.
学习与模仿     
模仿是一种学习,但学习不止于模仿。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向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学习,是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方式,但这种学习应当是一种自主创新性的学习,而不是简单地、亦步亦趋地模仿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不管什么时代,学习对个体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活动。个体从模仿到真正的学习,从好奇学习到被人要求的学习再到自觉、主动的学习,学习的品质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哲学史上,柏拉图关于诗歌教育的看法向来很有争议。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虽对诗歌及其模仿术进行了攻击与批评,但由于人自身的局限性,无论学习还是教育城邦民众都需要借助于诗歌。诗天然地理解人的情感,借助于诗歌才能达到教育城邦的目的。被拒绝的是传统诗歌中坏的模仿而不是模仿本身。这意味着一种新诗,它对以荷马为代表的城邦传统诗歌教育发出了强劲的挑战,并试图取而代之。《理想国》既是柏拉图诗歌教育的典范,也是柏拉图教育哲学的完美展现。  相似文献   

18.
出场宝宝:邵文漪性别:女年龄:4岁叙述人:文漪妈妈专家点评专家名片冯夏婷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情况分析3岁 ̄6岁的孩子好奇、爱模仿,自我中心意识强,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喜欢别人赞扬自己,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文漪就表现出这些典型特点。她喜欢做老师管人,这是她在模仿她们班上的老师;她遇到推销的人就很大人地跟他们说“我很忙的,没有空”,这肯定是在模仿大人。好模仿本身没有什么错,孩子最初的动作学习、语言学习、行为学习、道德学习、社会知识学习,都需要借助模仿这条途径,但我们要对孩子的模仿进行一些影响和指导。文…  相似文献   

19.
何太平 《甘肃教育》2014,(21):58-58
正一、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学英语的人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先动口模仿。在模仿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语言知识,培养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基本能力。朗读所学的句型、名言名句、优秀短文等,无疑是模仿的一种极好方式。对学习英语来说,听得懂不一定说得出,但能说得出就一定能听得懂。能听会说,自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际上,朗读是  相似文献   

20.
学习向来与生活密不可分。人类的生活史即是终身学习史。学习使人能够继承人类发展的知识成果,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并在使用中不断的丰富完善发展。学习是人类生存及不断地进步的关键。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也叫做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理念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人类在教育史上提出的伟大的理念。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对学习的需求日益变成工作学习中的一部分。因此,人们不单单满足于学生时期的学习,而是将学习的过程贯穿整个生命,这就是终身学习理念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高科技的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使得继续教育能够针对社会人员以实现其终身教育。只有劳动者不断提升技能、增长知识,才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