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各年级有所侧重,又互相联系。进入高年级以后,要民把所学知识连贯起来,形成一体,这对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倍”“分”“比”的概念分别在不同的年级学习,进入高年级以后,应通过教学沟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把  相似文献   

2.
廓清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概貌是语文知识研究的方向之一。文体阅读知识是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炼制文体阅读知识可使语文课程知识研究更进一步。小学文体阅读知识的炼制思路是:选择炼制的知识种类,以“年级”和“文体阅读知识”为纵横维度,遵循连续性、循序渐进和继承性等基本原则,归类与筹划小学阶段的常见文体。小学文体阅读知识的炼制结果既要考虑文类特质,又要兼顾文体差异,这对优化教师阅读教学实践及提升学生文体阅读素养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凡教学改革都有一定的模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会对教学目标作出自己的定位。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重知识轻能力 ;重结果轻过程 ;重承传轻创新 ;重求同轻多样……其中重基础知识固然重要 ,但如何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又发展其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呢 ?要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对“掌握基础知识”的内涵进行重新认识 ,并要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什么途径得到发展。本文主要就在化学教学中 ,基础知识 (初级知识 )怎样转化成高级知识 ,怎样培养学生获得高级知识的能力 ,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与探讨。一、高级知识的含…  相似文献   

4.
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和概念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经验、新概念的过程。学生的前知识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前知识水平 ,不断为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知识的机会 ,使学生在学习中对学习内容能够清醒地自我判断出“已经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 ,以及在完成了阶段学习以后 ,能明白“已经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思源于疑,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思考,有了问题思考方有目标,这是对知识进行探究的开始。但目前课堂上老师要学生质疑往往流于形式。如讲完以后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低年级学生会用齐声答:“没—有—啦!”高年级学生则缄默不语。是不是真正没有问题呢?我们说,学生的智能水平是有差别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学生对某些知识没有理  相似文献   

6.
治学的秘诀 一、导语设计 想必大家都知道一家企业因将“乌鲁木齐”写成“鸟鲁木齐”而损失几十万元的事情吧?是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家企业的主管人太粗心了,才给我们留下了这值得深思的遗憾。那么,我们这些学习知识、研究学问的人应从中悟出些什么道理呢?今天,通过阅读《短文两篇》来得到圆满的答案。 二、速读“自读提示”,回答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什么?以本文为例。 2.本文的结构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为陈述性知识 ,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前一类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怎样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后一类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如利用转基因技术设计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的方案 ,如何培育无籽西瓜等 ,这两类知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即狭义的知识 )与“会”(即知识运用 )。只有先让学生“知” ,然后才能使学生“会” ,即先知后会。可见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首先经历陈述性知识阶段 ,然后才过渡到实际办事、调控阶段 ,亦即程序性知识阶段。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内…  相似文献   

8.
文体知识是文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它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文体知识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知识短文的形式被分散编排在各册教材的相应单元之后,与该单元的读写教学紧密结合。同一文体的知识短文前后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师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主要以课本为凭借,学生则凭借课本获得学习的门径,达到学习语文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339,自引:1,他引:339  
教师在从事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身如何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什么知识基础 ?为什么教师学了教育学、心理学 ,还是不会教书 ?教师如何提高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这些问题是本文探讨的焦点。文章从教师的知识构成入手 ,将教师的知识分成“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然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内容、状态和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并强调了“教师实践性知识”这一概念的赋权意义和专业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注缄默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缄默知识?简单地说,缄默知识就是指那些平时为我们所意识不到但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知识,相当于中国古人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也可称之为“日用而不知”的知识。缄默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而言的。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有两个关键特征:第一,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第二,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从缄默知识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教学改革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生活中大量缄默知识的存在,必须改变自己只是一个显性知识“传递者”的观念以及学生只是一个“无知”的人或“不…  相似文献   

11.
这个题目是西方的一个谚语。有了知识就有能力。相反,没有知识或只有一知半解的落伍的知识,能力就无从谈起,教学生落伍的知识,这种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中国驻旧金山市领事馆教育组负责人李志明参赞最近寄给我一份《人民教育》,1993年6月份出版的。我看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论争,有些意见想与国内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讨论。首先从张军、郑镇锋和姚国辉几位教育工作者的文章里,我不清楚什么是“传授的知识”,这个“知识”一词是指什么?如果是在台湾,是指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我看大陆的电影《牧马人》,那个主角教师放弃到美国继承他父亲的大企业,宁可在下放吃苦的地方做一名教师,而在课室内“传授知识”,是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把“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到的知识能有效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学习 ,称为知识的有效学习。囫囵吞枣 ,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 ,机械模仿都不是有效学习。要做到有效学习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必须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做到“四化” ,即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笔者将个人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四化”的研究和探索小结如下。1 学习的条件化条件化的知识学习 ,是指掌握知识时不仅能记住知识本身 ,而且要知道这个知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或运用 ,这个知识的条件是什么 ?如果不…  相似文献   

13.
一、对知识性质的讨论。笔者经历了多年“学知识”的过程,又经历了“教知识”的过程,可是突然有一天问自己知识是什么.竟然无法解释。在调研中,笔者曾向内蒙古牧区某中学一个班级的学生提问:“你认为知识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知识是学校里学习的课程”、“知识是为了祖国发展而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是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四年级是中、高年级的过渡年级,从三年级以自然段训练为主的基础上,过渡到训练对逻辑段的认识;进行逻辑段的训练,又为高年级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打下基础。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初步的逻辑段落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从理解入手要学生能正确地给课文分段,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整体认识是基础。为此,我首先渗透了有关篇章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记叙文中“记事、写人、写景、状物”四类文章的一般特点:“记事”的必须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写人”的必须告诉我们写谁,他做了什么事;“写景”的必须说明描写什么地方的景色,描写了该地的什么景色,该景色有什么特点;“状物”的必须交待写什么物体,写它的哪些方面,它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新异的开端,营造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情绪。   新学期第一节课,我首先发问:同学们和远在他乡的亲朋联系交流时,使用什么文体 ?丢失物品需要寻找时,采取什么方法 ?和单位他人发生经济联系时履行哪种手续 ?这些文字材料统属什么文体 ?学生稍一思索便答“应用文”。接着,便假设班内一学生走失,让学生各写一份寻人启事,结果是无一人完全正确。我在指明错误的同时,三言两语讲清应用文与人们生活工作的联系,纠正学生认为应用文简单易学甚至不用学的错误思想,启发学生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要认真学习掌握应用文知识。   二、…  相似文献   

16.
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振东 《教育学报》2006,2(2):11-24
基础教育学校教学什么知识?如何教学知识?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路,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新课程理念”受后现代主义等“当代西方新理论”的影响,在学校知识的性质、学校知识教学的方式以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等问题上存在诸多模糊认识,体现了其在基础教育改革思路上有原则性失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超越后现代主义等“当代西方新理论”的知识观和教学观,坚持“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保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有些刊物近期常提到“知识更新”的加速度规律问题。说“每隔十年,知识的总量就要翻一番”,或说“世界知识总量每隔七至十年就要翻一番”等等。究竟是什么东西翻一番?过多长时间翻一番?众说纷纭,互相矛盾。而且,什么叫“知识总量”?概念模糊不清。如果按“每隔七至十年知识总量翻一番”这个周期来看的话,计划十年出齐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完书之日,也就是它陈旧过时之时,令人难以置信。现代科学技术确实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问世以来,关于语文知识的讨论成为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新课标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且取消了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这个专门条目。笔者不辞浅陋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新课标提出“语文知识”的前提是什么?它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意义何在?列出一份语文知识清单就能解决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吗?列一份语文知识清单可能吗?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语文知识问题?为应对语文知识观的变化语文教学必须作出哪些积极变革?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新课程下的语文知识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用字母表示数,是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基础,用代数式表示各种数量关系则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前提。因此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是教学方程知识的“前期工程”,必须教得扎实,让学生把知识学懂学活。这就得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式和数量关系的知识,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过渡,并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辩证思维。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开始时我板书:a、b、c、d、x、y,问:“老师写了些什么?”(英文字母)“这英文字母用来做什么的?”(拼英语的)我说字母的用途多着呢?随即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1)《阿Q正传》,《W的悲剧》,A姑娘的喜悦。“其中的字母表示什么?”学生一看就说:“表示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1.法制教育的目标是什么?2.什么是违法、违纪、违章行为?3.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规定了儿童主要应有哪些权利?4.为什么孩子迷恋网络会导致发展空间狭隘?5.什么是家庭暴力?6.家庭暴力违法吗?7.什么是自知之明?8.为什么批评孩子时不能“翻老账”?9.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将来成名成家吗?10.为什么说孩子的玩是“学习和实践的自然结合”?家长读刊知识测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