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中,诗与酒的交融表现为一种心灵的自远的状态。这种心灵自远也是诗人的精神生命在天地境界中的远游和放飞。在诗与酒中沉醉的诗人们在心灵的自远中走向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2.
刘拖翠  杨凯 《课外阅读》2011,(3):196-197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自杜康造酒始,诗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等身为一代文圣,又何尝不是一代饮豪?李白好酒,作诗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陶渊明好酒,曾作诗《饮酒二十首》,在小序中称“无夕不饮”。欧阳修好酒,白号“醉翁”,常与民同乐,长饮徜徉于山水之间,不亦乐乎!更有女词人李清照毫不示弱,“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催诗出,诗随酒发,于是大量的饮酒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交融现象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酒主要呈现出生命表现形态,诗属于其中的内核,诗与酒的交融审美特征就是醉,而醉又和西方酒的精神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一种心灵状态,向往着生命的真谛.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交融现象的美学,提出相关见解,旨在为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交融文化的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5.
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历代诗人在不同类型的酒诗中追求人性的自由,表达心灵的感受,描绘社会生活带给他们的宝贵财富,形成了中国辉煌灿烂的诗歌史。  相似文献   

6.
千古闲愁酒难浇。楼上旌摇,江上魂招。北固亭与博山道,泪也飘飘,雨也萧萧。何日跃马满弓刀?梦中吹角,醉中翻箫。醒来又见西风叫,归路迢迢,白发昭昭。《一剪梅·素描辛弃疾》中国是诗的国度,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诗歌奇葩。词,这朵开在安定舒适的北宋的温室  相似文献   

7.
我十分欣赏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的那句话:“即使将我置身核桃壳中,我也拥有一个世界”。其实,莎士比亚也是被命运之神囚禁在核桃壳中的人。他一生虽遭遇坎坷,但却无泪。他的泪呢?他的泪凝成了让千万万读者泪雨倾盆的罗密欧、朱丽叶、哈姆雷特。别再说一颗高贵的灵魂只有“果壳”那么大的庙宇了,高贵的灵魂能与千万万颗善良的心灵相遇!“灵魂没有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得多好。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灵魂呢,他的灵魂的庙宇在何处?我想,他的庙宇应该在优美的文学世界中,在他学生的善良心田里。我,一位60年…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形式 ,因为诗与人在生命和心灵的深层血魂交融 ,高度统一 ,没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就不可能感发 ,而且必须意象生动 ,意境幽美 ,诗句清新凝炼 ,形式奇丽妙美。正如牛人在《诗》中所写的 :用一杯 /灵魂的酒 /把心点燃 ;又如在《诗人》中所写的 :你是诗 /我是人 /微妙的幽会 /来自心底 /可见诗之美妙和难以读解。那么 ,怎样解读和欣赏作者的诗呢 ?一、从人生道路寻觅心灵轨迹在作者的诗中 ,《走出老牛坡》是最重要的一首。因为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完整抒写 ,全诗四节 ,可理解为 :诞生的悲剧 ,命运的选择 ,生命…  相似文献   

9.
李健 《英语辅导》2010,(1):157-159
中国酒文化是酒酿的诗歌和诗化了的酒,神奇芬芳。本文讨论中西酒诗的异同,通过对比中西酒诗中酒的代称与醉态思维方式和中西诗词风格的不可译性,指出中国酒诗如一瓶醇酒,含蓄内敛,注重人与自然的通灵玄融,寄托忘却生死忧国忧民的感情。而西方酒诗学则宣扬的是一种激情狂放的狂欢精神,在狂歌醉舞中感受生命本我的激情与欢悦,与上帝同在。对诗生成的特殊心灵通道和情感寄托的差异决定了中西诗学各自不同的品格和特质。  相似文献   

10.
张若虚努力以挖掘心灵情爱为己任,试图给唐人提供健全人性之追求方向,其诗《春江花 月夜》既不言志也不载道,仅是一首抒发相思之意的纯情诗,但他的探索却被唐人不经意遗弃,直 到《红楼梦》之后才重被人们认识。林黛玉改此诗为《秋窗风雨夕》,从中透出的历史重量让人们深 感难以负载。  相似文献   

11.
酒,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饮料;饮酒,是中国人民一种古老的爱好。早在殷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饮酒的兴趣:有“腆于酒”者,有“湎于酒”者,有“群饮者”,有喜庆用酒者,祭祀用酒者,酒成了一种生活需要。其后,诗人们把酒写进了诗中,《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都有是作。魏晋时期,以酒入诗之作数量大大增加,然创作诚如林庚先生所说:“酒与诗还是两件事情,酒往往是概念的做为诗的题目”。这种情况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手里才有改变。陶诗借酒为迹,以省净冲淡的风格受到后人称赞。  相似文献   

12.
叶伟 《辽宁教育》2023,(14):95-96
<正>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书人,还应是学生心田的守望者。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那样,教师守望在学生的心田深处。当学生在心灵的十字路口迷路时,教师把他们引向正确的道路,避免其误入歧途。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能准确绘制出学生心灵的“全景图”。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自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始,便开始了它们在文学长河中漫长而悠久的结伴航程。诗与酒的结缘,自然会影响诗歌的创作,使诗歌或返朴归真渐近自然;或狂妄自大,喷薄而出;或朦胧飘忽,空灵飘逸等。可以说,酒为我们的诗坛增加了最绚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     
我很喜欢这样的诗,一读上口就很有感觉,看来诗是万万离不开想像的,可以说没有想像也就无所谓诗。《音乐课》一诗充分展示了作者身上具有的“诗人气质”,十分形象地将从钢琴里流溢出来的琴声比喻成小溪,从而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贴切地描绘为“美丽的小鱼”,“在她的指缝间滑进又溜出/悄悄地,游进了/我们的心田。”  相似文献   

15.
酒,早在七千多年前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酿酒问世堪称"世界之最"。酒,乃百药之长。具安神活血之功效,在祖国医药中占重要地位。无酒不成医,有酒医方兴。酒,是诗的催化剂,自古以来,有酒必有诗。酒是诗,  相似文献   

16.
内蕴丰厚、历史悠久的中华酒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从《诗经》始就有许多有关饮酒的诗篇,随后一直源远流长。可见,酒与诗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这里开始,历代文人雅士大都与酒保持着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从以酒传情,以诗赠友;以酒助诗,诗美酒名;寄酒为迹,以酒浇愁所产生的诗歌都体现出文人雅士对生活、人生的独特追求。《苏轼诗集》中收苏诗两千余首,据笔者粗略统计,其中仅诗题或诗中出现“酒”字的便有四百五十余首,这还不包括出现了如醉、饮、酌、醒、酿、等这些与酒相关的诗。本文将以苏轼饮酒诗为探析的目标,分析苏轼这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有名才子,是如何通过饮酒诗来抒发自己内心世界与仕途之间的矛盾,以及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智慧。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与酒     
苏东坡在《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中说:“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他还在《洞庭春色》中说,酒是“钓诗钩”,又是“扫愁帚”。《苏东坡全集》中有关酒的作品多达百篇。  相似文献   

18.
“祭诗”一词,台湾《中文大辞典》第24册第57页解释说:“作者自祭其诗,以慰其苦心。《唐书·贾岛传》:岛苦吟,常以岁除之夜,取一年所作诗,以酒酺祭之,曰:‘吾劳神精,以此补之。’”。从其它条目看,《唐书》指的是《新唐书》。查《二十五史》本及从“e书时空”下载的《新唐书·贾岛传》都是连标点不到150字,均无“祭诗”一词,无所引文字,亦不含所引文字的内容。两种版本的《旧唐书》则均无《贾岛传》,《中文大辞典》显然误记了出处。《汉语大词典》第7册第913页亦收有“祭诗”一词,指其出处云:“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四。…  相似文献   

19.
“诗无达诂”一语在我国文学理论中被广泛引用,人们对它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理解,即:诗歌乃至其它各种文学作品,没有什么确定不变、唯一正确的意义,寻找这个意义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读者完全可以“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沈德潜《唐诗别裁·凡例》)。在这里,“诗无达诂”成了人们对文学作品某种特性的概括解释。这种引申推衍的理解不能算错,但相对于“诗无达诂”的本义而言,却显得过于宽泛。“诗无达诂”一语在其原初时期,有其更为具体确切的蕴涵。本文发意,即在于暂时将“诗无达诂”一语的种种引申发挥义搁置起来,根据目前能见到的一些史料,厘定其初始的准确含义。先正本清源,再阐微至显,也就是说,紧紧抓住其“本义”,先“考”后“释’,看一看它对现代文学理论会有哪些启示。 一 “诗无达诂”,最早见于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董仲舒此语,有两点须特别注意:一是将《诗》与《易》《春秋》并举,可知所言之“诗”,乃专指《诗经》而非泛指一般的诗;二是既言“所闻”,可知此说已先于董子而流行,是先秦时就有的一种观念。从这两点看,“诗无达诂”应该与春秋以来人们对《诗经》的认  相似文献   

20.
爱是……     
爱,我无法描述,只知道它既无重量又无体积,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更不是气体,它无法用时间,空间甚至金钱来衡量。爱到底是什么?我想:爱是温柔的,温柔如一泓秋水,滋润心田。爱是美丽的,美丽如幽兰暗香,使心灵更加晶莹剔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