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周慧 《教育信息化》2005,(11X):54-56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门新课程,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难点。它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和“难”,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同样也是“新”和“难”。如何通过远程继续教育来帮助区域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昵?下面就从总体构思、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四方面来探讨广州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适应当代课程改革发展的一门新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广西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设置了符合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了新的评价策略。教师、学生、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普遍予以重视,学生喜欢探究式教学活动。但由于教师文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偏低、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因此,难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需要。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是,必须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建立监督评价体系,保证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实践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其学习方式与其他课程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必须全方位把握该课程的主题,确定自主、实践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师生的活动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学生对主题的自主选择和对活动的主动探究;二是教师的参与合作和指导帮助。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1.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首先,在活动内容上是综合的,从活动领域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广阔性的特点,着眼于儿童生活领域、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从活动主题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  相似文献   

7.
2022年版课程标准强调“素养导向”和“实践育人”。历经20余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先进性依然彰显,但囿于长期以来的无课标、无专任教师培养体系等多种因素,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实践均难遂人意。可以聚焦实操层面来破解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关键问题:一是针对选题方式,提供了从学生、学校、社会三种层面来选题的具体做法;二是针对活动设计,提出了正叙、倒叙和插叙三种方式;三是针对活动评价,建议采用“即时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绿色”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从学习内容上来看主要有课程综合和主题综合两种样态。课程综合表现为课程重组、课程融合、课程联动三种方式;主题综合表现为语文主题下的综合性活动、育人主题下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和主题引领下的课程联动三种方式。无论采用哪种综合方式,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应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是综合活动中的言语实践,必须凸显语文元素。  相似文献   

9.
问卷调查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和优势得到了师生的高度认同,但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实践基地在课程开发中需加强指向课程领导力的教师专项培训、聚焦现场学习力的课程专题开发、落实课程执行力的项目专业研究,以培养“学生现场学习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线,贯通课程目标、活动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评价的选择与确定。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达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朱宏春 《中国教师》2009,(Z2):272-27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四方面评价方式:(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教师评价;(4)社会评价、家长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在设计评价方式时,必须体现出自主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特点。一.活动过程中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激励作用。二.活动总结时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催化作用。三.不同的活动中,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和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可资借鉴的两种评价方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正在酝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重要突破是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包含三类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从生活世界中自主选择主题并对主题进行主动探究的过程。设置这个领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价值观及相应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根本转变。“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全新的课程评价观:转变“量化评价”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质性评价”作为基本方法。本文拟评介两种典型的“质…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适应当代课程改革发展的一门新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广西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设置了符合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了新的评价策略。教师、学生、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普遍予以重视,学生喜欢探究式教学活动。但由于教师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偏低、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因此,难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需要。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是,必须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建立监督评价体系,保证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采用自我学习、小组学习、科组学习、学校学习等方式,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等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文章;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为教师解读课程;立足校本,把"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校本培训的主题;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出台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基于这一纲要进行优化设计:在目标定位上,应把握四个维度综合表述,在叙写和确定目标时,可以按照四个维度来思考,但不一定要把四个维度硬性体现出来;在课程内容上,应在主题活动中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四种主要活动方式进行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叠加;在实施方式上,应挖掘课程内涵与意义,契合课程实施特点,探索项目与小组学习方式的优化应用;在评价方式上,应更新课程评价指标和指向,在主题活动评价中考虑值得表扬和需要反思两个层面,优化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6.
周海玉 《生活教育》2014,(13):73-74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是许多一线教师困惑最多,操作最难的一门课程。观望永远就是观望,笔者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的理念,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付之行动,小有收获。通过实践,深刻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艰辛付出,系统的主题活动是其载体,而活动的主题是学生能将课程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学科学习、传统节日、阅读活动、学生生活等整合课程资源,从中选取活动主题,进而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包黎 《现代教学》2010,(1):141-141
探究型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型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究型课程的评价要求教师在设计评价时,改变单一的结果评价方式,建立定量与定性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自评与互评结合、综合和发展结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是许多一线教师困惑最多,操作最难的一门课程。观望永远就是观望,笔者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的理念,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付之行动,小有收获。通过实践,深刻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艰辛付出,系统的主题活动是其载体,而活动的主题是学生能将课程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学科学习、传统节日、阅读活动、学生生活等整合课程资源,从中选取活动主题,进而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经验性的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进行探究实践活动,其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增进学生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评价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是实践活动的一个过程。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他们进一步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与动力,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至今仍困扰着教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实践的学习,活动本身和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而是真正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从而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要求。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笔者以“评能手”的方式进行实践与研究,使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交流与合作、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