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仪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校仪式是指学校的开学典礼、校庆庆典、升旗仪式、毕业典礼及成人礼等仪式.广义的学校仪式是学校中象征某种文化意义的、有角色分配的一切社会行为,既包括狭义的学校仪式,也包括运动会、联欢会、班会,甚至上下课的起立,定期的展览及放学前的简短谈话等.本文所讨论的学校仪式是广义的学校仪式.学校仪式文化指学校仪式所负载的特定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教育生活由日常生活与仪式生活构成,教育仪式参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途径之一。教育仪式具有象征性、展演性、神圣性和建构性,它是推进教师发展的"第二堡垒"。教师仪式文化通过生产教育正统、权力操演与神圣力量的御用来维持着自己的暗箱运作。教育仪式是教师教育生活的缩影、中心与范本,仪式参演是教师与时代教育精神、教育生活沟通的微妙渠道,是变革教师教育生活图式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3.
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组织文化最早是由企业管理专家们提出的。他们发现在相同技术、设施和管理办法情况下,企业效益并不相同,其原因在于组织文化不同。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新创建的学校无论在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师资配备、教育管理上都可能超过一所老的学校,但教学效果却不如老的学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可以归为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问题。一般认为,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学校在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信念、作风、规范、仪式等精神现象。学校组织成员据此来产生相应行为、发展自我。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陈校长和杨局长的争论各有道理,也各有偏颇。但是就促进学校发展看,我倾向于陈校长的一些意见:学校组织开展哪些具体活动,应该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不应由教育局作硬性规定,否则学校很难办出特色。学校教育的意义是建构自己的教育文化,用自己建构的文化陶冶人,促进人的发展。从教育本质来说,学校管理的宗旨一方面是引导学校建构适合每个师生成长的教育文化;另一方面是促进学校建构体现自己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但从客观实际来看,让每所学校都能适  相似文献   

5.
课程文化创生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交锋过程,需要通过打破原有形态建构新的文化平衡,教师课程文化创生不是“改造”、“重塑”,而是“融合”.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现实困境有教师的文化性格、学校其他文化的限定、倡导与实践理论的差距等.建设高包容力的学校组织文化,转变教师生活方式,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让教育难题形成文化转变节点,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图式是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记忆理论为考察学校仪式提供了历时性的维度.基于文化记忆视角对学校仪式进行考察,发现学校仪式能够稳固而鲜活地存储久远的学校记忆,在社会和时间双重层面建构身份认同,且具有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记忆力.充分发挥学校仪式的历时性功能,需要深入挖掘学校仪式中可作为教育资源的文化记忆,重视学校仪式象征意义体系的固化、呈现与传播,运用学校仪式对文化传统进行教育导向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各类学校逐步意识到了组织文化对学校效能水平提升的重大意义,因此对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倾注了更多心血,以求通过恰当的途径来建设学校组织文化。一、学校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功能学校组织文化有3个不同的层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基本假设。物质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物质载体或象征。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指导人们的外显价值观和内在价值观。制度文化的核心是行为规范和惯例。精神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构成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广大师生员工从事知识活动的原动力,核心是价值观。基本假…  相似文献   

8.
以学校课程管理的视角审视学校组织文化价值问题,既是学校课程管理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探索学校组织文化变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的课程管理一方面受学校组织文化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推动学校组织文化的发展。学校组织文化的价值追求表现为行为控制取向、实践建构取向和价值自觉取向等三种不同价值偏好。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管理具有典型的行为控制取向,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创新,需要从更深层面反思学校组织文化的价值取向,明确管理制度的价值追求。人性假设、人与人关系的假设以及教育本质假设应该是反应学校组织文化价值追求的终极指标,也是学校组织文化价值建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以学校课程管理的视角审视学校组织文化价值问题,既是学校课程管理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探索学校组织文化变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的课程管理一方面受学校组织文化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推动学校组织文化的发展。学校组织文化的价值追求表现为行为控制取向、实践建构取向和价值自觉取向等三种不同价值偏好。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管理具有典型的行为控制取向,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创新,需要从更深层面反思学校组织文化的价值取向,明确管理制度的价值追求。人性假设、人与人关系的假设以及教育本质假设应该是反应学校组织文化价值追求的终极指标,也是学校组织文化价值建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徐吉志 《中国德育》2007,2(5):45-45
学校生活中有许多仪式,比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毕业典礼,等等。这些仪式犹如一个教育磁场,能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心灵共振,育人作用不容置疑。学校仪式文化的建设,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让所有教职工都能理解仪式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如何使所有教职工都能指导学生遵守仪式规范;三是学校教职工群体是否也有某些仪式。笔者认为,学校举行仪式活动要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组织成员共享的基本假设和信念以及稳定的生活方式,它表现为学校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从主体维度构成来看,学校文化蕴涵着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三部分.优质的学校文化在学生、教师、课程的互动中不断发展,使得学校在三种主体文化互动交融中形成"学校文化共同体".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2.
学校不仅是一个社会责任主体单位,而且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组织。学校文化是在深刻的历史渊源与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学校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精神纽带作用。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文化认同是学校内部各组织之间的精神纽带,文化品格是学校建构自身形象、增强辐射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引领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在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  相似文献   

13.
课程文化创生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交锋过程,需要通过打破原有形态建构新的文化平衡,教师课程文化创生不是"改造""、重塑",而是"融合"。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现实困境有教师的文化性格、学校其他文化的限定、倡导与实践理论的差距等。建设高包容力的学校组织文化,转变教师生活方式,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让教育难题形成文化转变节点,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图式是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广州东山培正小学在122年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沿用了百年的校歌、校徽、校色、校训和教风,还有颇具特色的传统仪式、庆典、活动,更有不少流传于广大校友之中的故事和保存下来的札记。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今天,我校致力传承和弘扬培正学校的传统文化,同时也积极打造和发展现代的学校文化,让培正文化成为更为鲜活的教育资源,为培正教育品牌增添特色和魅力。  相似文献   

15.
学校中的仪式、规章、制度 ,实际上都是制度化了的文化规范。学校制度化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持久而深远的 ,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中的仪式 ,这是学校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学校主要有三类仪式 :学业仪式 (开学、毕业典礼 )、运动仪式 (运动会 )、常规仪式 (每周升降国旗 )。学校仪式是教育学生的有力工具。我校十分重视通过学校仪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如通过开学典礼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通过运动会开幕式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集体主义精神及正确…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的载体:仪式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文化具有丰富的仪式内涵,仪式在学校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文化中包含着由祭祀、人生、战争和狂欢等原型仪式隐喻而来的各种仪式。因此,建设学校文化也必须从仪式这种基本文化要素来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机制,并通过对学校文化的仪式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组织文化可以使组织成员形成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并使之内化,引导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言行,是组织发展的动力。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用组织文化的理论来指导学校管理,确立一种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对于改进学校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文化重建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意义。学校文化重建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超越工具理性的窠臼,建构以生命生成为核心的现代学校观念文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二是突破制度化教育的束缚,提升人在制度体系中的主体性,学校的各种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要突出以人为本;三是从教育思想变革的高度建设富有生命气息的学校环境文化,学校环境是一种潜在课程,必须从教育思想转变的高度来审视学校环境的创设。学校文化重建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以价值观念的变革为核心,强化师生认同,并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师生学校生活,以生活的态度和方式理解并建构学校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赋予学校生活以意义的过程。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生活,在文化中生存是每个师生必然的生存境遇和方式。师生应首先是学校长相厮守的生活者,而后才是工作者和学习者。这是建构学校精神文化对师生最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发生变化的状况下,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一种学校生存与发展战略,学校主体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与核心。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形成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着眼于课程与教学特色的形成,其实就是在建构学校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