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班主任工作其实是一门艺术,一项技巧。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不仅是老师,还要是当学生的朋友。只要用心、用爱教育学生,批评有道,就会得到学生们的爱戴、尊重与支持。班主任工作是艰巨的,更需要班主任工作具有耐心和爱心,讲求方法和对策。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的主题,也是学生实现对自身"人"的发现,对人性的自我唤醒,真正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班级和学生的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表扬与批评都会对学生的情绪、感情、心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适时、适度、有效的表扬与批评,才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
应黎莉 《上海教育》2014,(30):70-71
众所周知,教育不可能没有批评。教育部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样的规定,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尽管爱听好话是普遍的人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一门艺术。批评得当,催人奋进;批评不当,适得其反,使人消沉,甚至使人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掌握运用好这门艺术呢? 首先,必须从爱出发。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师只有真心地爱学生,并通过言行把爱传给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获得学生对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4.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难免会不时对学生不良思想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其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受到批评而不敢去做某件事,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但如何让"问题学生"口服心服,怎样才能使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并达到预期效果呢?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树立正常的"批评观",并将"批评"做为一门艺术,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怎样爱学生,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有的教师认为不批评学生就是爱学生,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这是一种披着面纱的错爱。某位哲人说过,对学生的爱,蕴含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生进步的因素。不批评学生,其实是偷换了爱的原本概念,完全不批评就是错爱,很可能会误人子弟,爱中有批评才是真爱,才能育出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是爱的万全之策。  相似文献   

6.
学生违纪,老师把他带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但学生不服且不把批评当一回事。老师心里清楚自己的教育苍白无力但仍想表现得尽心尽力,权当对自己有个交代。过后学生依然故我,老师无奈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内心里却对学生的种种行为很不满且不喜欢他们。我认为这是一种畸形的师生关系——溺而不爱。"溺"是指老师对学生行为的放任甚至放纵;  相似文献   

7.
仇孝利 《考试周刊》2012,(38):46-46
很多教师都反映学生不爱写作文,常常把写作看成是件"苦差事"。因此,如何使学生爱写作文,是语文教师应认真加以探索的一个课题。学生不爱写作文,把写作文看成是件"苦差事"的原因甚多,教师应采用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力争使学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8.
禾苗需要雨水,但急风暴雨反而会伤害它;幼芽需要阳光,但一经暴晒,又会使它失水干枯。因而在教育学生时要正确使用"表扬"这个手段。有人认为批评逆耳,容易刺激学生,表扬么,无非说些好话,学生总是爱听的。其实不然,"笛子吹走了调"不比敲木鱼好听,表扬同样要讲究艺术。  相似文献   

9.
朱明灿 《学子》2012,(5):30-30
一、批评要尊重事实 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只有尊重事实,才能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不尊重事实,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如,我班的张闯同学,  相似文献   

10.
批评有方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必要手段之一。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运用批评手段,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其不良行为发生实质性改变,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有“文章”。一、倾注爱心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教师只有爱学生,方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指出学生缺点时,教师应该从爱出发,用真诚的教诲使学生愿意向教师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对教师讲真  相似文献   

11.
我们经常能听到社会各个方面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批评、建议。其中,涉及文学欣赏的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有人认为"现在的文学欣赏没有什么文学味儿,学生当然不爱学"。更有人建议"文学欣赏应当成为语文课的主体"。这些批评和建议都涉及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文学欣赏》课教学方法应该如何改革。  相似文献   

12.
孙敏  郭元福 《中国德育》2013,(23):54-56
小学德育最基本的工作是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博文小学坚持"爱与责任伴随成长"的核心教育理念,坚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德育工作形式,构建了有特色的德育体系,从学生基本的行为规范抓起,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一、以博爱为核心,润物细无声博爱是我校德育的核心。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们将爱分解为爱国家、爱学校、爱老师、爱家人、爱他人、爱自己,并通过"一二三四五"工程帮助学生实现这六个爱。一个同心圆。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免不了要批评,但怎样批评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呢?四年的高中班主任工作经历告诉我,批评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真正有效的批评是能让学生欣然接受,且不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的。而要达到这种境界,班主任首先必须拥有一颗火热的爱生之心。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工作千丝万缕、琐碎繁杂。班主任工作能否开展得好,关键是学生是否信任和喜欢班主任。只有喜欢班主任,学生才会乐意接受他的教育。只有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教师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如何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我认为需要"三心""二意"。一、爱心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是  相似文献   

15.
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做"好孩子"的发现者。课改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充分的尊重信任和鼓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以爱为源",什么是"爱铁成钢"……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而教师批评的语言对批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让批评的语言既充满教育智慧,又体现人文关怀。一、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批评的语言一定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爱,像春雨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听后能从中体会到教师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7.
丁柏林 《考试周刊》2012,(40):76-77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教师甚至认为不"听话"的学生是患了"多动症"。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逐渐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生,日积月累,延误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大凡做学生的都害怕老师批评,也厌烦语气生硬的说教,这种害怕和厌烦就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负担。当学生受到老师的说教与批评时,这种负担便会转化为"心理超重压力",使学生产生"任尔风吹浪打,我处岿然不动"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而教师批评的语言对批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让批评的语言既充满教育智慧,又体现人文关怀。一、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批评的语言一定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爱,像春雨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听后能从中体...  相似文献   

20.
卢炜  罗明超 《考试周刊》2011,(72):202-203
本文针对高等院校创新教育现状,从创新和创新教育的本质出发,重点探讨了对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把握的四个环节:以"爱学真学"为出发点,培养想象力,使学生想创新;鼓励质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敢创新;围绕"会学学会"做文章,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使学生爱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