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一小学创建于2010年9月,是一所县属小学,与北宋思想家、教育家李觏先生创办的,具有千年历史的盱江书院遥相呼应,现有教师95人,在校学生3100人。学校占地28.3亩,教学设施齐全,各类建筑独特新颖,造型富有童趣。学校坚持"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择善而行,登高致远"的校训,在专家引领下,积极探索与构建"童味"教育模式。学校认为:"童味"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核心是本真、快乐、阳光、成长;"童味"教育是一种教育策略,演绎于各类教育活动中,可以营造愉悦的师生文化氛围;"童味"教育是一种教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一个校长提出一个理念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这种理念落实到学校教育实践中,进而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言行.作为新创办的南城县第一小学校长,我和学校教师团队本着“教育充满童味,童年温暖一生”的宗旨,着力打造“童味”教育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中,苏州相城区实验中学建构了传统精神与现代教育文明相融合的"尚德教育"。在"尚德教育"中,"尚德"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生活品质,也是一种教育境界。"尚德教育"主张学校教育要"遵循本心,顺乎自然",从而实现"厚德载物,养性励行"的"立德树人"目标。"尚德教育"具有遵循本心、顺应规律、勇于担当、养性励行等理念特征。  相似文献   

4.
面对一所薄弱学校,如何提升管理,革新除弊,使学校工作步入正轨,不断向前,摆脱薄弱?作者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管理者提出了"树立自信,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自信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用"自信教育"理念统领学校各项工作,通过较长时间实践积淀,逐渐形成独特的办学风貌,确实给学校管理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5.
马丽群 《学子》2014,(7):18-19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6.
"适宜教育"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适合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和成长规律,能基于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和发展。自2008年学校提出"适宜教育"的办学理念,我们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一、通过各种途径深化"适宜教育"理念学校开展多种活动、论坛,研究"适宜教育"的内容、形式,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部门、学校、教育企业和教育研究机构认识到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开发、应用和研究微课的热潮。笔者认为,微课不仅是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更应该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形态。微课的制作不仅足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T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  相似文献   

8.
川大的教育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价值追求和责任使命。本文着重论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责任和教育的生命,鲜明提出了川大的教育理念,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川大应该办成一所实施精英教育的学校,一所能够培养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学校,一所能提供每个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教育的学校。在此基础上,结合川大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川大特色的"四个观"的人才培养理念、"三个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323+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快乐是人因需求得到了满足,于生理、心理上表现出的一种反应。当快乐与学校文化相遇,就形成了以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关注学生的快乐学习和终生幸福为基点的"快乐教育"学校文化理念。"办快乐教育,使学生是最幸福的",这就是我们迁安第二实验小学的"快乐教育"的目标,也是家长们、孩子们的心愿。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今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教育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重视"寓教于乐",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校训价值是体现现代学校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张力场"。这个"张力场"由校长办学思想、教师教育行为和学生培养标准等元素构成。校训应该成为校长办学思想的灵魂,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行动指南,成为学生成长方向的价值标尺,成为学校发展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14,(18):F0002-F0002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于1943年。学校遵循叶圣陶先生"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的教育思想,确立了"童星教育"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了学生"人人有潜能"的教育信念。围绕办学理念,学校"童真"德育顺应自然:重身教、重体验、重欣赏,对生命本真的尊重是我们奠定"童星教育"精神底色的基础信仰;学校育人环境别具匠心:楼群赋名,梯廊装饰,班级建设,彰显以"童星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童化"课程精彩纷呈:普通项目,特色项目,知名项目,锻造以"童星教育"为愿景的办学品质。学校"童心"教师队伍名师云集:中学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4人。  相似文献   

13.
郑云甫 《成才之路》2014,(28):13-1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家校合作,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树立"家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作伙伴"这一理念,运用多种措施,构建"双服共进"的家校合作模式,利用先服务后合作的教辅共进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理念错位、价值取向偏差和实施滞后等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走出困境,就必须明确自身的属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体验性、以学生为本位、生成性、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介、以经验为起点、以活动为核心、以过程为重心、以合作为主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曾说过:"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生命本能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处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阶段。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入对现代学校体育教学有了更新的要求。为了保证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就必须要有新的突破。本文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生本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以及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贯彻"生本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台湾唯一一所体制外中学全人学校通过台湾教育部门的正式"立案",标志着它所践行的"另类教育"取得成功。作家李崇建从学校的法规建设、课程设置、组织管理等方面揭示出这所学校所秉持的独特办学理念:不仅是健康的身体、向善的道德,更重要的是孩子精神的独立和对于自我的追寻的"全人"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出身于弱势群体家庭,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以及中小学非素质教育方式,是造成中职生成为"差生"的重要原因。部分中职学校违背职业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更加强化了社会关于"中职生是差生"的观念。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不断创新对中职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晓青 《考试周刊》2011,(30):215-216
学习网络理论是伴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贬抑学校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对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批判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伊里奇学习网络理论的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社会批判理论和教育未来学。学习网络理论不仅对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龙华中学于1986年建校,起初是唐山钢铁集团公司子弟学校,2003年唐钢改制后划归唐山市路北区教育局。建校以来,学校以办高素质的品牌学校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锐意创新、和谐发展"的现代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校长的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一所学校凝聚力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关于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及教育的理想、信念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祝禧 《江苏教育》2010,(1):30-33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黄海之滨。学校创办于1992年。办学以来,学校以"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具个性地发展"为核心教育理念,以"天天感动学生"为教育服务信条,通过以"享受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实现的教育"为主体、灵魂和内涵的新生活教育,建设"新生活学校",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逐渐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凡是到过东洲小学的人,无一例外地对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感兴趣。东小是如何走在课程文化建设的大道上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