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当前的重点是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可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当前职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施重点支持千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福建工业学校作为国家首批立项学校,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入手,深化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一系列领域的改革创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八个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4.
米娟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233-234
校企合作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前进的方向。校企合作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本文从描述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入手,分别站在企业和学校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就是合作不够深入,接着提出了增加校企合作深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化校企合作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实施"十个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法,提高了一体化办学办企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模式决定了校企合作的路径和深度,文章对集团化办学、"校中厂"、"厂中校"等五个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典型模式进行了阐析,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实践其典型模式的深切体会。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它能有效加强真实工作环境下  相似文献   

8.
朱劲松  姚丽霞  胡梅  张华  陆超顺  张娴 《职教通讯》2022,(7):F0003-F0003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着力点。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经历了从“校企‘二元合作’初探索到外企校‘三方联动’提质量”逐步完善的探索与实践之路,于2015年基于“职责驱动、体系同构、立体培养”的机制架构设计原则,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立“三元二区”融创中心平台及融合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规模的不断升级,校企合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合作形式。联邦德国实行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双元制"办学模式,"双元制"就是让学生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和在校接受理论学习相结合,把企业和学校、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密切结合起来的一种校企合作方式。校企自主合作实践,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原则,适应市场需求,精心设置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学到更贴近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信息综揽     
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本刊讯)教育部日前发文,要求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通知指出,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通知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积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  相似文献   

11.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中的七大重点任务,其中“改革培养模式”指出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立项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办学的质量与品牌,决定了办学的内涵与方向,校企合作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学校、企业与地方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别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以下简称"NYP")的校企合作模式、我国职业教育史上校企合作的情况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校企合作现状进行对比,突出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结合对比研究后的分析,提出了中等职业教学在校企合作方面的三大类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宁夏教育》2015,(4):2
德县职业中学创办于1983年,是一所集普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学历函授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批"国示范"立项建设学校,是首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民族特色项目学校。学校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在示范校建设中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按"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思路,引进企业文化、工业文化,营造校企文化互融的职业环境,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实施"2+1模式"(每个学生须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4.
以行业为主导构建"大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容 《职教论坛》2006,(2):18-20
当前,中等职校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校企一一对应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个人价值得到提升,职校可持续发展,提出在区域内以行业为主导,形成学校+行业+企业+政府等多方参予的人才培养链,实行学校行业"大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钱根娣 《考试周刊》2011,(76):220-221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职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校企一体”为培养模式,通过实训教学融入更多的企业生产元素,使学生在心理准备、企业环境的适应、工作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向一个“准职业人”过渡。目前,我国的校企之间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如何解决校企合作中校企深度融合的问题?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典型的案例,似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申报国家重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校企合作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中职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技能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职业素养,而校企合作恰恰是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校企合作的大环境,针对计算机专业提出了在教学中构建"企业情境"模式,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开展了教学实践,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要求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意见》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当前的重点是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的培养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很多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都选择了与企业进行合作,"校企合作"并非易事,在施行上面临重重问题,在学校、企业二者参与积极度不高的层面上,学生的教育发展面临不确定。从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以及具体改进措施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望改善这一问题,更好促进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义乌上溪中学与华鸿控股集团、商城集团校企合作为例,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不同方式和不同途径,为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始建于1982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品打造精品,以精品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高端校企合作为平台,彰显“全程就业指导、终身就业服务”就业工作特色,就业质量逐年提高,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1.校企合作,实现全程就业指导。校企合作调研,预测就业需求。“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学校牵头成立了沈阳市酒店服务与管理职教集团、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协作委员会、沈阳市美容美发职教集团共三个职教集团,依托集团广阔的市场背景,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比较全面了解目标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而依据区域经济及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