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卫慧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作家代表,她的文学创作态度、道路与中国传统文人作家截然不同。卫慧的文学创作特色与她所处时代的社会转型密不可分。她的文学创作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并与上海这座城市密切相关。卫慧的文学作品中人物个性张扬、时尚前卫、离经叛道,对情欲的追求毫不掩饰,带有明显的西化色彩。近年来,卫慧的创作出现所谓转型之说,但深究下来,鲜有新意。  相似文献   

2.
吴素萍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46-48,109
卫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她试图通过强化女性的独立力量、颠覆和解构传统的爱情模式以及躯体语言策略的运用,从而实现欲望时代女性主体的自我拯救.然而卫慧的写作似乎是一场艰难的突围表演,难以逃脱"被看"的遭遇,也没能摆脱市场商业化的操纵,进而被视为迎合男性读者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学的一部分,从而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作家的生存困境、产生卫慧的文化土壤以及新生代作家怎样寻求破土而出的突破口等,分析产生卫慧的文化渊源;还通过分析卫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透视作品中折射出的后殖民文化心态及陈腐的传统文化的浮泛;最后谈了后现代的伦理道德问题,提出重塑民族灵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李碧华作为香港的言情小说作家,其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她的小说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她对于传统道德刻意的叛逆书写。李碧华通过带有血腥味的爱情悲剧、复杂多变的人性纠葛以及毫无掩饰的欲望表达,突显了她在传统道德层面渴望反叛和背离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卫慧作为一位9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生代作家,一个都市新人类欲望的代言人,在她的小说中充斥着性爱、欲望,而在性爱、欲望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现代人精神上的孤独感、焦虑感.可以说,正是这种透过欲望所传达出的焦虑、无望的精神状态使卫慧的作品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并以之引起了身处现代都市的现代人的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6.
张欣小说爱情观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格局中,张欣的小说创作虽不曾山高海阔大红大紫,却也总是让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她的小说直接承续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传统,以男女情爱为故事框架,以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和终极关怀为指归,叙事舒畅而清隽,意境浪漫而纯情,语调温婉淡雅而又不时洋溢着反讽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小说风格,为我国新时期小说大潮中女性写作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美而典型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格局中,张欣的小说创作虽不曾山高海阔大红大紫。却也总是让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她的小说直接承续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传统,以男女情爱为故事框架,以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和终极关怀为指归,叙事舒畅而清隽,意境浪漫而纯情,语调温婉淡雅而又不时洋溢着反讽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小说风格,为我国新时期小说大潮中女性写作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美而典型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8.
卫慧的小说展现了消费社会中一幅幅后现代狂欢的图景。她以欲望狂欢替代理性思考,以另类的当下体验颠覆历史传统,以颓废的时尚写作束消解审美情趣,可最终却迷失了自己,荒芜了文学的精神家园。使自己的创作理性精神缺失,文学意蕴消弭,成为了一种难以深化的自我和现实。  相似文献   

9.
潘向黎是当代一位颇具个性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唯美婉约,在当代文坛中独树一帜。与同时代的卫慧、棉棉等女性作家充满物欲、缺乏真情的世俗小说不同的是,潘向黎《倾听夜色》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充满着善心与爱意,都怀着真挚纯朴的感情;艺术上追求一种高雅的格调,含蓄蕴籍,耐人寻味,有一种诗歌般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潘向黎是当代一位颇具个性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唯美婉约,在当代文坛中独树一帜。与同时代的卫慧、棉棉等女性作家充满物欲、缺乏真情的世俗小说不同的是,潘向黎《倾听夜色》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充满着善心与爱意,都怀着真挚纯朴的感情;艺术上追求一种高雅的格调,含蓄蕴籍,耐人寻味,有一种诗歌般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从叛世走向媚俗——卫慧创作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慧的小说创作,从最初刻意追求个性自由,在精神和艺术两方面颠覆和消解传统,到近期迎合世俗,放纵自我和欲望,满足当下社会大众化“一次性”快餐需要,其间经历了由叛世向媚俗的转变蜕化过程,她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女性私人化写作特征,给当下学带来了新景观,但任何学创作,都不应离开艺术良知,化品位和社会理性。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与卫慧、棉棉以及当下一些美女作家对眼下商业化大潮中的各种欲望化的生存景观的津津乐道不同,她的作品呈现的却是一幕幕带有终极意味的女性悲剧性生存景象的关怀.她的"三恋"系列,通过对"性"与"母性"的书写,实际是在发现、质询、反省和探究女性主体意识的迷失,进而思索女性的性别境遇及其生命体验,并为女性的性别本体复归而呐喊。  相似文献   

13.
葛水平是一位承续了“山药蛋派”的艺术经验,又经过锤炼,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山西作家,她的小说富有浓郁的山西风情。她的作品不光是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了许多生动曲折的故事,同时由于强烈的地域特色而显现出文化地理学的价值。这不仅启发研究者动态地去考察她与赵树理等作家的历史性关联,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同时更启发人们在全球化、同一化的语境中去思考文学地域特色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萧红是少有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女作家,她的小说从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现实特征出发,在对中国农民生命存在的关注和对乡风民俗的审视批判中,承续着鲁迅乡土小说中的"批判国民性"主题,展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启蒙意识和博大人道主义情怀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和生命价值的独特感悟。她以卓绝的智慧和超越的思想,以迥异于当时战争文学特色的乡土小说,启迪着人们对自身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进行不断地思考。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是以短篇小说《受戒》而名声大震的.《受戒》承续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诗化传统,表达了人们对一种久违的和谐、纯净境界的理想诉求.可惜小说没有进行现代性意义的转换,表现了其小说理想实现的脆弱.  相似文献   

16.
较中国古代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全知叙事模式,近代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写作方法,增强了小说的主观抒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背离与超越,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批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女作家如卫慧、棉棉们的作品,在文学界及普通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褒贬皆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卫慧、棉棉的写作方式及小说中的内容、人物与作者生活经验的关系来探讨其作品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独具个性的才女作家。她的个性体现在她对“五四”主流及左翼模式的挑战与背离。这种异质体现在她的“日常生活”叙事法则上。本文从内容模式、叙事结构、情感营造及叙述语言四个方面阐述张爱玲小说的叙事法则。  相似文献   

19.
檀俊 《海外英语》2011,(13):232-233
哈代小说在爱情婚姻观念上严重背离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传统。因此,对传统婚恋观具有颠覆性意义。同时,他的婚恋观又受到当时意识形态的抑制。通过对哈代小说的新历史主义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理解当时时代社会文化,揭示哈代小说的深层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20.
卫慧作品中有关身体和性的描写历来是评论界最有争议的焦点之一,对于其文本中的这一描写,评论者多是从伦理道德的视角进行评论,而没有看到卫慧试图在作品中传递的精神遭受压抑和虚空的一面.此外,卫慧还在作品中表达了女性回归传统母性的转变,"欲望的卫慧"和"成长的卫慧"在文本中共同张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