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环境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从图书馆整体形象出发,充分考虑其内外环境对读者的心理影响,融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使图书馆的内外环境达到协调统一,为读者创造出舒适、高效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功能的变化主导其设计理念。文章在分析论述现代图书馆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图书馆建筑的空间定位、空间功能整合以及空间分配和以人为本思想的空间体现等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一些主要理念。包括:依法建馆,就是依据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划来设计新图书馆;新图书馆建筑要采用“三统一大”的摸敷式结构;在设计、施工中综合布好动力线、照明线、计算机网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新图书馆布局要体现开放式服务理念,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以读者为中心兼顾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以读者为中心,以馆员为主体,协调管理资源,营造人文管理环境,提升管理效益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本文从图书馆管理原则、管理氛围和服务理念等方面探讨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当前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不合理性,强调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应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进行建筑设计,在设计中应严格遵守国家规范规程,在设计思想上有可持续发展的超前意识,要树立长远的建筑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赵洲 《课外阅读》2011,(6):308-309
“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图书馆的建立,服务应围绕“以人为本”建立“人文”服务理念和创建“人文”环境,开展多种读者服务模式,为各阶层的读者服务。本文阐述了建立“人文”服务理念,培养提高图书馆员的个人素质,对图书馆创新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很多行业服务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少儿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必要性,“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在少年儿童图书馆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少年儿童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反思几个方面,来阐释少儿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潍坊学院图书馆为例,通过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硬环境)和内部管理环境(软环境)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和人文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校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加强自身建设和对读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改进提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入手,注重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空间;管理上注重人文关怀,树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变藏为用”工作准则;在规章制度管理中推行“换位思考”管理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和谐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的价值取向,高校图书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服务理念,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努力构建高校图书馆人文服务体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服务理念.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深入、细致的富有人文关怀的服务.以实现图书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前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难题,“在地·参与”办学理念提供了一种改革的方向。“在地·参与”意味着大学应以高深学问为依托对自身所在之区域进行服务式反哺活动,具有关联性、学术性与互动互利性的特征,知识生产模式III与“四螺旋”理论是其产生的内在理据。台湾中正大学(CCU)教育学院以“在地·参与”立身,这既是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外部环境变迁的必然结果,也是CCU教育学院内部现实变化的必然需求。为此,该学院进行了多方位的实践,组建专门性服务组织、安排服务学习课程、设置短期培训与咨询、承担相关课题、公开发表论文与学生学位论文指导等是其实践“在地·参与”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图书馆”概念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青少年对“图书馆”概念的认知, 不仅存在着年龄特征, 而且表现出对内涵认知与外延认知的区别性与联系性。影响青少年“图书馆”概念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使用图书馆的频率、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启动的一项重大教学改革计划。该计划拟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要求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创新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作为高校文献情报中心和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图书馆,如何积极主动参与高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一项颇具现实针对性的研究课题。本文探讨“卓越计划”视阈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建设理念、建设思路、发展战略以及服务观念等方面实现多维转向,以便在实体馆藏建设、特色电子资源库构建以及信息传播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密切接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为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信息和读者都是现代图书馆运行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信息服务体现了“以书为本”的思想,读者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现代图书馆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统筹兼顾。高校图书馆应该兼顾读者服务和信息服务。一是要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二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团结协作;三是要建立健全注重读者评价的质量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移动图书馆+”图书借阅服务是跨界融合移动检索、移动阅读、移动借还和图书配送业务,重构和优化图书检索、移动阅读、图书借还服务流程,实现图书线上移动阅读和借还,线下快速配送的图书借阅O2O服务。另外,还提出建立内容丰富的微书库、提高线下图书配送效率、提升馆员和用户的信息素养,保障“移动图书馆+”图书借阅服务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如何充分发挥复合图书馆的功能,用户服务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复合图书馆概念的理解,论述了复合图书馆用户服务的基本要素,进而主要探讨网络环境下复合图书馆开展用户服务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history has opened itself up increasingly in the past years to questions related to “space” The focus of this essay is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category “educational space” and the related concept of “educational landscapes”. Both concepts are presented, beginning with a comparison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an early moder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ending with an analysis of different epochs. The study also expands upon influences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transfer on the concepts of “educational space” and “educational landscape” and presents a current research project on early modern educational history using both categories.  相似文献   

18.
厘清“藏书楼”“图书馆”术语的来源、产生与发展,是研究图书馆史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从“藏书楼”术语产生至衰落,到“图书馆”术语产生并成为规范之术语的过程,既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亦是学界对近代图书馆的理念、宗旨等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界内还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文中依据文献记载,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9.
服务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在分析当前信息环境和职业院校图书馆服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并从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技术和手段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职业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容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腐败治理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廉洁,还在于“廉洁”+“能效”。针对高校图书馆可能出现的廉能风险,管理部门应结合图书馆特有的责权运行机制,从廉能治理的目标特征、廉能政治生态环境、廉能政治伦理教育等三个方面构建廉能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