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新闻业史分期法关于在华外报的分期,提出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细分化分期法,并进而对在华基督教报刊和天主教报刊进行分类论述,旨在揭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逻辑和在华外报活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是目前国内高校新闻史教学中广泛使用的经典教材,该书以中国政治史的分期作为新闻事业发展分期的标准,这种分期方法长期在学界占主导地位。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政治分期提出质疑,主张从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来分期。本文就围绕政治分期与新闻本体意识来谈谈《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西方新闻业价值规范作为舶来品落地中国,启蒙甚至想要主导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但是,中国新闻业的自主进路并未被西方新闻业价值规范所遮蔽。实际上,中国新闻业立足于中国特色新闻实践语境,承认中国新闻宣传工作不同于西方的典型特征,把握自己内在新闻事业发展规律,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西方新闻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理念,批判性地吸取中国历史文化孕育的价值传统,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科学的新闻价值体系——以“沟通”为核心、具有“教化”功能、坚持“真实、自由、客观”的价值体系。其中,对沟通和教化价值理念的重视和强调,构成了中国不同于西方新闻价值体系的最显著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耿全叶 《新闻传播》2013,(8):147+1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新闻业发生了重要变化。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新闻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记者是新闻的记录与传播者,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是广大记者推动起来的,努力提升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名记者是新形势下做好新闻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新闻史是一门考察和研究新闻事业发展及衍变规律的科学。以史为鉴,可以得到智慧和启迪,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和专业知识。借鉴和参考历史上各种类型的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的丰富经验,对我们新闻业的采编业务、经营管理都会大有裨益。新闻史,  相似文献   

6.
新闻史是一门考察和研究新闻事业发展覆衍变规律的科学。以史为鉴,可以得到智慧和启迪.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和专业知识。借鉴和参考历史上各种类型的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的丰富经验,对我们新闻业的采编业务、经营管理都会大有裨益。新闻史,可以成为当今新闻事业的坐标.让我们明白自己的定位,令人纵横捭阖、视野开阔。新闻事业的发展需要反思历史、总结经验。历史上不乏著名报刊利用社会力量协办专刊专版的例子。邵飘萍办的《京报》有24个专刊和副刊.都是由社会力量协办的。这样的经验,值得借鉴。为此,从本期起中国新闻史学会与《新闻与写作》合作,创办“新闻春秋”专栏,到新闻事业史这个坐标中寻找焦点。本专栏将力求知识性、服务性、可读性并举,内容涉及新闻理念与业务、经营管理、著名案例和人物事件、新闻与法等等。愿大家在新闻事业的坐标体系里.找寻到一个个有价值的点。  相似文献   

7.
刘泱育 《东南传播》2011,(10):12-13
论文着力探讨了学术研究中阶段划分的前提——"分期标准"问题。文章从"分期标准与发生学上的历史事实","分期标准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分期标准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分期标准与子分期标准的问题"等四个维度分别展开论述。并讨论了新闻史研究中阶段划分的革命政治史范式的分期标准和新闻事业自身规律范式的分期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业界和学界认可的新闻价值要素,有明显的商业经济和工业时代痕迹。近代新闻业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和行业先行发展优势,确立并主导了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价值话语权。其意义不仅在于新闻工业生产标准的确立,更意味新闻行业的合法性得到确立。在西方新闻话语霸权中,中国新闻事业实践中的新闻价值理念被遮蔽了。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几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得以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体,技术比较先进,多层次、多渠道、多手段,基本覆盖全国城乡并面向世界的强大有效的新闻传播网络。随着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新闻业逐步步入市场、国内外竞争的日渐加剧,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头20年,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推进新闻事业的全面繁荣和快速发展,走出一条导向正确、地区特点鲜明的新闻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客观分析,从宏观上、多侧面地论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并且作出了这样的论断:电视在中国新闻业中正向着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媒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雨蔓 《今传媒》2024,(1):75-78
民国时期新闻业是我国新闻史发展的源头与火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不一,因此,民国时期新闻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民国时期它的新闻事业受当时区县政府的限制,广播、报纸等行业发展较为缓慢,但是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因此,其新闻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本文以1948年2月5日《涪声日报》第八四六期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进行文本细读并作简要分析,且对民国文献的保存和利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旨在为民国报刊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以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对非洲从殖民时期到20世纪末的新闻事业发展进行分析,揭示在非洲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殖民统治、民族独立和民主-商业化等三种新闻发展逻辑,同时展现了非洲新闻业发展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特征,最后指出,对非洲的新闻传播发展逻辑应该根据非洲国家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定位,单纯的追寻西方和固守传统模式显然都可能缺乏充足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陕西新闻事业的发展,虽然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而是呈“马鞍型”.但总的说来,还是迅速的,喜人的。呈现空前繁荣景象。不仅报纸事业,广播电视和其他新闻事业都是如此。陕西50年的新闻业呈“马鞍型”发展,原因可以有若干条,但主要取决于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是否正确。当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正确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闻事业便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反之,新闻事业便难以发展,甚至遭到浩劫,在“左”倾错误严重时期,尤其是IO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便是如此。温故而4。新。在喜…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初是美国政党报刊论战最激烈的时期,两派报刊相互诽谤谩骂并进行人身攻击,这个时期被美国新闻史学家称为"新闻事业的黑暗时期"。然而,这种报刊论战对新闻业的贡献不可小觑:催生了专业化编辑;产生了社论;进一步提高了编辑的政治意识和记者的参政兴趣,深化了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从而促进了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锋 《新闻知识》2003,(1):9-11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的新闻事业也以崭新的面貌获得新的发展。今天,当我们回头再看待改革开放前的新闻事业状况,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时期新闻业的发展仍然带有浓重的“根据地气息”、“苏区气息”。当然,这是建国初期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当时,新中国尚处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围剿”之中,新生的人民政权还很脆弱,因此,正如“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政权面对周内外危机时对  相似文献   

17.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全国经济一片萧条,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却在加快,城市规模增大、人口激增提高了近现代东北新闻事业的受众规模、读者层次和信息需求量;实业与资本雄厚为新闻事业提供资本条件和造纸印刷的技术保障;交通运输、通邮事业发达为东北新闻业的信息采集、报刊的传送、发行与征订提供多元的流通渠道。这些经济环境客观上促进了东北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梳理了辛亥革命时期浙江进步报人在省内(杭州、宁波、绍兴、金华、湖州)、省外(上海)和海外(东京)的主要报刊活动,并总结该时期浙江进步报人及其报刊活动的特点为激进、业务创新多、群体规模和影响力大。这些报刊活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革命运动,还丰富并发展了我国的新闻事业史,也为民国新闻业奠定了基础。文章最后还指出,当时进步报人的报刊思想中存在着较浓的工具理性色彩及一定的狭隘地域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新最媒体广告的经营与管理赵晨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在财政上对新闻媒体完全包干的做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许多新闻单位逐步走上了自收自支的道路。发展到今天。新闻业与广告业相互依存:新闻媒体成为广告发布的主要载体;广告为新闻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就是党的整个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相伴的还有对党的新闻事业史的持续关注与研究.本文系统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四个时期的中共新闻事业史研究状况.发现四个历史时期分别对应萌芽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