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中国的女性文学到90年代由于空前的作品数量和广泛深刻的影响才正式被文学史所接受。与此同时女性文学也由于"身体写作"和片面否定男性而被限制了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许多批评理论却并未对女性文学进行客观的批判,而是带着某些偏见,这就使得本来就举步艰难的女性文学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女性被定义为"他者"和僵化的"二元对立"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研究文学,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解读出D.H.劳伦斯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的统一"和"女性对男性的抗争"两大主题。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对构建两性和谐、天人和谐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松青 《文教资料》2006,(27):88-89
几千年来,典型的女性形象多由男性作家创造。女性在作品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男性作家赋予,女性成为被描述的对象、审美的客体或男性某种情感的载体。女性世界对男性作家来说终究是一个外在世界,本文将从现代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来探讨男性的视角。一、男性作家注视下的内涵现代男性作家通过文学这一途径,试图为现代女性构建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女性观念与意识。男性作家以代言体塑造的女性形象,虽不乏成功的范例,却往往在其注视下,承载了原创者的家国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今天,当我们再次去审视男性作家笔下的女子形…  相似文献   

4.
丁玲的小说创作第一次以真正的女性眼光、女性意识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离家"或"不在家"的现代女性流浪者形象.对于在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作了根本性寻问,从而颠覆了男性话语霸权,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萧红在《生死场》中从女性意识视阈出发揭示了现代中国女性的三种生存方式:一是女性承继并践行传统文化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分工的设定,依附于男性,在男权的夹缝中求生;二是女性试图通过"出走"以摆脱男性控制,重获自由;三是女性凭借某些强于男性的能力赢得尊严争得与男性相对平等的地位。萧红通过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第一、第二种生存方式的否定,认为只有自强才是现代中国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女性在职场中的成就为什么总是无法与男性并驾齐驱?不是专业能力高下有别,而是思维方式多有差异。长期由男性主导的职场环境中,男性建立了专有的职场游戏规则。女性耍分半壁江山,不妨从了解男性的职场游戏规则开始,试着像男性那样思考和行事。  相似文献   

7.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是20世纪女权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作为女权主义文学文本,它不仅描绘了男权统治下现代女性的艰辛与痛苦,同样也书写了男性在传统社会秩序下所承受的压力,以及男性至上主义对男人的损害。本文试图分析书中主要男性角色,以探讨作者莱辛的两性观。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女性文学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涌现出大量女性作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女性诗人结社现象.本文通过对"秋红吟社"以及明清之际女性创作群体的考证,展示女性诗社的发展和特点,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不仅反映出女性文学在明清之际的繁荣、满汉文化的交流、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秋红吟社"在这个繁荣中的标志性意义,同时,也反映了长久以来的男性权威对女性生活及女性文学创作的约束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群众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现代职场小说产生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是由群众当中的打工一族发起并推广的,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是比较典型的群众文化之一。职场成功人士基于自身经历所创作的职场小说,传授了大量珍贵实用的职场经验,总结出了独特的就业见解,具有现身说法的功效。在群众文化视域下,职场小说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指导就业、以其"真实性"为职场中人建立自信、披露职场常识、概括职场共性、揭示职场内幕、贴近现实职场、充当职场指南等。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五四时期人的觉醒,对于女性的关注逐渐进入了作家的视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应运而生。受到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双重影响的“新闺秀”凌叔华在高门巨族的背景下,本着对深闺女性的熟稔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构筑了新旧女性面临的不同生存困境。同时作为受到新文化影响的知识女性,凌叔华也在笔下的女性世界中渗透着自身的女性意识,从自审和反思中推动中国现代女性意识及女性文学走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里面,激素旺盛的雄性动物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雌性动物则由于先天的限制而处于劣势。人类社会也一样。即便是文明的现代社会,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男性也永远是主导,女性似乎只能是用于点缀的装饰品。女性要想在这种重男轻女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付出的努力与代价一定会比男性多出不少。在求职、晋升过程中,女性如何与男同事相处?职业女性如何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职场女性应该如何面对职场中的逆境和挫折?作为女性成功典范的伍婷女士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英美派是与法国派相对应的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重要学派。它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研究女性作品的特殊性,批判传统文学标准中的男性中心主义,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努力发掘和寻找女性文学的自身特点,强调女性本身的文化内涵,鼓励当代妇女加强团结和联合,摆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和束缚,对现代女权主义运动具有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小琴 《海外英语》2014,(14):216-218,221
重修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重拾"家园意识",弘扬女性文化,女性作家的生态写作意义重大。澳大利亚女性文学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不仅关注环境保护、女性自身的解放,还将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社会历史,去探讨不同族群及其文化基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的"整体存在"问题,并对处于"他者"地位的边缘群体和文化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此文将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野下,对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的生态特性进行历史角度的和文本角度的论证,以揭示澳大利亚女性文学普遍具有的生态性。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以后,现代语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从男性本位文化中崛起。中国现代女性作家对社会生活和女性本身进行初步的探索和书写,但只有到了苏青的笔下才获得一种有意识的书写姿态。她从一己体验出发,聚焦于历史淹没的女性世界,对男权世界进行大胆而深刻的颠覆,对女性生存和理想问题作出了“苏青式”的大胆而质朴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花木兰是我国历史中一个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而深受世人尊敬。这样一个被文学文化构建出的女性,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荣耀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苍凉与辛酸。进入现代社会,女性面临着同样的文化困境,一种花木兰式生存境遇: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秩序之外,女扮男装进入男性社会秩序,带来的却是男性的惩罚与阉割。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性别的问题,既定的社会性别文化规范制约着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现代是多元的文化社会,构建多元的性别文化、争取女性的权力与平等需要男女两性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文化形态下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奴文化和女色文化是以男性为中心社会的产物,在这两种畸形文化的形态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一类是作为男性传宗接代的工具,一类是作为男性泄欲的工具。当然,在这两种文化的压迫下,也有一些觉悟者和反抗者的女性形象,更有迷惘和迷失的女性形象。这些众多的女性文学形象给我们展示着女性走向彻底解放前的不同生命形态和生命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晓佳 《文教资料》2008,(14):12-14
现代社会的都市女性承受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在男性视觉下,丈夫对妻子有双重期待,男女地位失衡,女性在婚姻中的过失被扩大,这是整个社会对女性认知的偏见.王海翎家庭婚姻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代表了都市普通家庭的妻子形象,构建了社会对女性的评判标准,还原了"男性凝视"下对女性的偏见.  相似文献   

19.
谁在模仿谁?     
中国古代文学的天空好像是属于男性的,极少数的女性作品只是寥落点缀的晨星.由于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女子在文化上没有地位,女子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女论语>、<女诫>、<女范>之类,不属于文化教育的范畴.在父权文化体制下,女性被剥夺了各种权力,她们不能大声说话,不能自由行动,在深深的庭院里锁尽了自己的才华和青春.在文学上女性也只能亦步亦趋,追随和模仿男性.但是,女性并不是生来就这样的,最初的那朵美丽的文学之花是女性培植的,在几千年前那块带着原始的质朴狂野的土地上,是男性模仿女性,是女性创造了文学.  相似文献   

20.
一间自己的房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批评的先驱,她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房间》最早在文学领域展开了对父权文化的清算,她批评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肯定被父权社会拒绝的女性文学传统的存在,为女性写作找到了一个历史支撑点;她提出的女性作家应在不忽略自己性别特色的前提下努力达到双性写作佳境的观念,显较后来排斥男性的女权主义批评家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