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第一步:整体感知,初步品读设计意图:夯实基础;梳理课文内容。(一)品读课文之前,按常规检查预习。1.点学生读课后生字词。2.用听写本听写课后生字词。3.前后排学生相互批改。在这个环节,老师特别要  相似文献   

2.
一、第一课时:预习辅导 第一步“学生预习”:①以“古井”为题是写人还是写物?②标节号,拼读生字;通读全文,划四要素和生字、新词;写全文大体内容。③先划或写节意,再根据课后题3提示,用“‖”给课文分段。④联系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⑤思考课后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步“辅导学法”:先指导理解生字、词,再讨论分段,学生自学和小组交流时,教师个别辅导;在  相似文献   

3.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闭,初读质疑 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客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  相似文献   

4.
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能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去寻求答案,预习课文。叶圣陶先生认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是预习。”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是这样做的: 将预习分为一般预习(意在读通课文)和重点预习(意在读懂课文)两类,按下面的步骤指导: 第一步,学字。初读课文,划出生字、回生字,然后查字典,运用汉字造字规律学习生字、回生字,初步做到“四会”(认读、书写、理解、运用)。  相似文献   

5.
考察团论坛     
《中国教师》2012,(2):12-16
<正>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小学校长朱冰学生是新课堂的最大受益者上课之前我翻看了学生们的预习本,课前的预习真的十分细致。我观摩的是三年级语文课。他们的预习要求包括:会读生字,会用生字组词,多音字,形近字,在课文里找好词、好句,做一些小练笔,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前就已经把课文的生字词解决了,而  相似文献   

6.
一、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预习课文时,首先要勾画出生字和生词,还可以勾画出认为写得好的词句等。借助拼音反复读勾画的字、词、句,特别是多读容易读错的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课     
教师只有凭借课堂才能完成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是指学生具备独立的思维活动,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的预习,实质上是课堂培养自学能力的结果。所以说,预习是课。预习课按阶段分为三种形式:(二)预习指导课。这是为教学生怎样预习和按什么步骤预习而设的。对三年级学生的预习要求是:自己拼读和抄写生字,再把生字的读音注在课文中。我提出了明确的按五步走的预习要求: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字(词)下用铅笔画一横。2.查字典,弄清字(词)的音、义,结合课文选择合适的解释,注在书上。——考虑到学生完成第二步的困难较  相似文献   

8.
朱冰 《中国教师》2012,(2):12-12
上课之前我翻看了学生们的预习本,课前的预习真的十分细致。我观摩的是三年级语文课。他们的预习要求包括:会读生字,会用生字组词,多音字,形近字,在课文里找好词、好句,做一些小练笔,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前就已经把课文的生字词解决了,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词,初读质疑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容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这是对上学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力的复习、巩固,也有助于自学习惯的进一步养成。课堂指导便于落实对差生的帮助,有利于他们的进步。上课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成果,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1.将课文读正确、流利。读懂文章的前提是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所以文章中的所有字词句必须都认识,特别是生字。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拼读生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文中的字都认识了,就要反复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直到将课文朗读流利为止。2.默读做记号,自查工具书、资料,解决难题。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用上学过的方法给课文做记号,画出重点词句段,写写批注,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做上记号。  相似文献   

11.
一、课前整体预习:自学尝试课前预习是课前事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写好自学笔记的读书活动。它可减少学生在课堂上浅层次感知的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维的学习空间。其内容可以概括为读、划、思、列,可作为学习每篇课文自主预习的过程。1.读:学生通过拼音,认读生字,并通读全篇,达到流利朗读课文的目的。2.划:读中将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字、词、句、段标出来。3.思:查阅字典和有关资料,将划出的疑点结合全篇课文尝试解决。4.列:将不理解的词、句、段、篇等疑点列出来,写在自学笔记本上。  相似文献   

12.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并齐读课题。 2.提问: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谁知道孙中山是什么人?(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可简单介绍孙中山先生。)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指名接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注意长句和问句的读法。思考:这一课讲了孙中山的一件什么事?(读后互相评议,及时纠正出错的字音,然后回答问题。) 3.出示生字词卡片,强化生字认读,以使学生牢固记忆。  相似文献   

13.
预习,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义务小语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第五册起新编入了“预习”这个环节。提示的预习内容、要求和方法,体现在教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出于加强教师指导,放缓预习坡度,渗透预习方法。 一、预习内容 中年级预习内容侧重于初读课文,理解字词和句子上,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因此,预习题的设计一定要紧扣教学重点,课后思考与练习,围绕重点训练项目精心设计。此外,还要注意激起学生的预习兴趣。 二、预习的基本环节 预习的基本环节,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在课后字条中标出音难字。  相似文献   

14.
推测引读,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去推导尚未接触的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以做好课文的预习。现在,不少学生预习无目的,敷衍了事,甚至流于形式。推测引读,便于学生克服盲目性,使预习有目的,阅读有路子,读书有兴趣。贺敬之的《回延安》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以往的预习一般是:扫除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概。这样做,学生只有知识上的某些积累,并没有能力上的提高。运用推测引读进行预习则迥然不同。这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首先,通过剖析标题,推测课文内容。我在简介作者后,即引导学生从“延安”二字上展开联想。学  相似文献   

15.
三类课文是学生运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技能和读书方法,进行阅读自学的课文。这类课文的预习指导最大特点是“放”。到低怎样放?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放: 一、字、词、内容全放。全放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动手查字词典,学会生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自编提纲,归纳段意、中心,独立完成《预习指导》上和课文后的练习题等。 二、重点、难点半放。半放是指以老师为主导,提示课文重点,点拨难点,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提示释疑线索和学习方法,明确解答要求。 鉴于三类课文预习指导有“放”的特点,因此,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读通、读懂课文,能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听课时特别关注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年级对预习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二年级要求是读通、读懂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同时画出生字新词。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弄清生字新词在字典里的意思。3.再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所在的句、段,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字词的意思。4.对要解释的字词的意思进行表述,并在课文中作出批注。以上四步,在预习阶段,较扎实地完成了自学生字新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培养了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二、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1.学生自读预习部分,找出有关理解课文方面的提示或问题。2.带着这些问题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新教材要求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优化 ,跟上时代的步伐 ,体现新教材的思想理念 ,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以指导学生自己会读书为终极目标 ,进行全面训练。一、初读课文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1.让学生听读课文 (教师范读 )、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初步理解题目的含义如学习《向沙漠进军》一课 ,从题目入手 ,抓住“进军”二字 ,可以初步了解课文是围绕这二字写“为什么、怎么样”向沙漠进军的问题 ,这样使学生很快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2 .让学生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了…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了解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用心倾听、热爱生活的情感。3.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体会声音的美妙。教具准备1.自制幻灯片。2.准备课外阅读《雨铃铛》一文。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继续参看课后的生字表。3.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  相似文献   

20.
加强预习指导,让学生在课前按提纲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教师们的共识。没有指导的预习,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笔者乃至农村大部分教语文的同事,以往指导学生预习无非是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词等,结果学生读了、画了,但没有很好地思考,这样的预习效果不大,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