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载微波辐射计计算植被光学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  王磊 《鄂州大学学报》2006,13(3):3-7,19
大尺度的土壤水分变化监测对于建立全球的水循环模型意义重大,是实现气候变化预测和洪涝预警的基础。星载辐射计为实现大尺度土壤水分的监测提供了有效途径。由于地表植被对地表的上行微波辐射存在衰减作用,已有的反演算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地表植被信息辅助数据来计算地表植被层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植被光学厚度。该文基于地表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分析微波极化差异指数(MPDI)与植被光学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6.9GHz通道MPDI与地表的植被覆盖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该文建立了MPDI反演植被光学厚度的方法,并应用于土壤水分反演。实验中采用2004年AMSR/AMSR—E的亮温数据计算我国植被光学厚度并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反演结果表明MPDI计算地表植被光学厚度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荒漠是指在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观.按其组成物质,分为沙漠、岩漠、砾漠(戈壁)、泥漠、盐漠等;按一般规律,荒漠地区地势平坦且辽阔、气候极端干燥、降水极少、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很大、风力强、基本无地表水体、植被稀疏、动物一般难以生存,形成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重点提出了一向被忽视的地表植被对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应根据中国的国情,走一条因地制宜保护城市地表植被的路。  相似文献   

4.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SPOT 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分析了1999~2008年珠三角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变化,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计算了Moran’s I系数与半变异子函数,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植被NDVI年均值呈现出了"升-降-升"的波动增长过程,近10年来NDVI年均值共计增长了9.2%,珠三角核心地带的城市连绵区植被地表由于强烈的人为干扰退化较明显,而外围的山地植被NDVI正在发生着明显的正向变化,形成了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NDVI在全局范围内存在负的空间自相关,但具有各向异性的结构性分化,135°(西北-东南)方向上NDVI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随机因子所导致的空间变异仅占系统总变异的19.7%,结构性因子在珠三角地表植被空间异质性中占据绝对控制地位。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快速城市化区域地表植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洛学院学报》2016,(6):76-81
利用2003年6月Landsat5 TM和2014年8月Landsat8 OLT_TIRS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对西安市主城区夏季热岛效应强度与同期植被覆盖度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与热岛效应强度呈负相关,西安市主城区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平均降温0.47℃,但植被覆盖度对降低温度的影响却因地而异;西安市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自一环向三环主城区外围逐渐减小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42%和38%),地表温度温差自一环至三环呈现降低的趋势(地表温差分别为18.88℃、14.62℃和9.43℃);2014年较2003年,西安市主城区植被覆盖向低等植被覆盖快速过渡,人类活动对城市自然景观影响日趋加重。  相似文献   

6.
崔丽霞  王蕾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6):48-50,60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研究气候、水温、生态、农业等领域的重要参数。遥感能够快速方便地获取较大区域的地表信息,因此使用遥感技术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提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2015年8月15日获取的唐山市中北部地区Landsat 8影像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植被归一化指数和反演地表温度,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得到该区域内的土壤含水量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可对Landsat 8遥感影像进行土壤含水量信息的提取,由此也扩充了Landsat 8影像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基于ENVI的阜新山区植被覆盖度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它及其变化是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指示,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拟基于阜新地区1995,2004年两景同时期TM影像,利用ENVI软件提取植被指数,根据象元二分原理提取植被覆盖度,再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类,获得这两年阜新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发现阜新山区的植被覆盖度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选择塔里木河下游喀尔达依断面,离河道不用距离的6个不同剖面进行粒度测试,并在相同距离进行植被调查,探讨土壤的粒度组成,及其与该地区地表天然植被种类及覆盖程度的关系.最终得出研究区表层土壤粒度随着地表林地面积的锐减发生较明显的粗化现象.为当地的农业土壤改良和防止土地沙化提供一些科学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煤引起的覆岩破坏和地表沉陷对煤矿生产安全和环境破坏的威胁是非常严重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开采过程式的沉陷导致地表下沉变形,从而对矿区范围内村庄房屋等建筑物交通道路、河流、土地、植被等产生不同程的影响。因此,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陷产生的煤炭开采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株洲市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及热岛效应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温度(LST)是研究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和资源环境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地球系统科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城市热环境和植被覆盖状况相关性研究,对城市绿地规划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研究选择1993年8月25日株洲地区的陆地卫星TM影像,利用单窗算法对LandsatTM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获得较高的精度。通过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用统计方法对株洲市反演的温度和NDVI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温度与植被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地表温度(LST)高的区域对应NDVI一般都较小,反之亦然。在此基础上运用城市热场变异指数对株洲地区城市热岛效应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热场变异指数能够明显地反映出城市热岛现象。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 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②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相似文献   

12.
高光谱遥感在植被健康检测、植被群落分类以及精准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高光谱遥感还能够利用精细的光谱信息来识别物质成分,使植被分类等工作更加精细和准确。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图谱信息具备信息容量大和图谱一体化特点,能够通过连续窄波段获取地表地物信息,并记录植被等地物的光谱信息,同时也记录地物的图形信息。然而,由于数据量庞大且存在冗余,所以高光谱遥感在植被图谱信息提取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学者在高光谱植被图谱研究中的重要贡献,分析了高光谱的图谱特征、植被图谱信息提取方法并展开讨论,高光谱技术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植被图谱信息,在其他领域研究中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长江上游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对地形因子响应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基于MOD17A3HGF和DEM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标准差法、相关系数法、空间统计法等方法,分析了涪江流域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及其在地形上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涪江流域植被NPP呈现波动性、阶段性.流域NPP均值456.40~664.74 gC·m-2·a-1,增幅为8.25 gC·m-2·a-1,整体NPP水平在增加;(2)植被NPP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上游区是植被NPP高生产力聚集区,下游区是植被NPP低生产力聚集区.(3)流域内植被NPP空间变化以增加区域为主,呈“中波动较多,高低波动较少”的特征,上游区波动程度小于中下游区.(4)年均植被NPP随海拔、地形起伏度、坡度、地表粗糙度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植被NPP对地形因子响应程度为:地形起伏度>坡度>海拔>地表粗糙度>坡向.  相似文献   

14.
氧气是大气中体积含量仅次于氮气的组分。已有研究表明,在所有海拔高度上,氧含量几乎保持不变。然而最新研究表明,氧含量与先前的共识有显著差异,并呈现一定的空间和季节差异。2018—2021年对青藏高原近地表大气氧含量的野外采样结果表明,氧含量为19.91%~20.78%,低于全球大气氧含量的平均水平(20.95%)。夏季氧含量高于冬季,白天氧含量高于夜晚。除海拔外,气象因子(如气温)和植被条件(如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也对青藏高原近地表氧含量产生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青藏高原气温持续上升,植被覆盖条件趋好,这很可能进一步减缓本地区人口缺氧健康风险。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青藏高原缺氧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实验以小麦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揭示秦王川灌区种植小麦对地表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种植小麦可显著降低地表的日照强度、温度和土壤温度,同时提高地表湿度;相关分析显示,小麦的盖度与地表微环境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最强,即盖度对它们的影响最显著;回归分析显示,小麦盖度每提高1%,可使植被覆盖区的地表日照强度降低597lux,地表温度降低0.15℃,土壤温度降低0.086℃,而地表湿度提高0.40%.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小麦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揭示秦王川灌区种植小麦对地表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种植小麦可显著降低地表的日照强度、温度和土壤温度,同时提高地表湿度;相关分析显示,小麦的盖度与地表微环境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最强,即盖度对它们的影响最显著;回归分析显示,小麦盖度每提高1%,可使植被覆盖区的地表日照强度降低597lux,地表温度降低0.15℃,土壤温度降低0.086℃,而地表湿度提高0.40%.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研究和资料分析发现车辆碾压已经成为草原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相应的系统研究很少,应对措施不足.以往国内研究主要从航片解译、野外勘查、车辆碾压影响植被、道路建设引起沙害方面展开,获得了车辆碾压引起沙漠化的初步图景,发现车辆碾压破坏植被和地表土层是引起草原大规模沙漠化的重要原因.国外在越野交通引起的植被破坏、土壤...  相似文献   

18.
信不信由你     
扎得最深的根 根扎得最深的植物,是南非的一种无花果树,它的根可以伸到干燥地表下120米处。  相似文献   

19.
刘立新 《阳光搜索》2014,(1):124-124
本教具是配合《土壤的保护》一课而设计的水土流失对比演示实验装置,它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探究有植被和无植被的情况下土壤的蓄水能力,通过微观演示模拟自然界的宏观现象。除此之外,本教具还可兼做沙土、黏土渗水性对比实验,如“土壤”“地表的变迁”等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水分是制约黄土高原丘陵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本研究通过选择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鱼鳞坑、水平沟和天然封育3种不同措施,研究近地表的气温、空气湿度、风速以及地温等小气候特征,揭示不同水保措施下近地表小气候的变化规律。经试验结果综合对比,3种水保措施改善小气候能力的强弱为:水平沟〉鱼鳞坑〉封育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