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双师型”教师发展要能够集教学者研究者、实践者于一体的新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明确“双师型”教师发展目标、发展重点、认定标准、发展计划,探索“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路径,实现双师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确认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从形式上说应持有教育部门认定的教师资格证书和行业认定的具备一定水平的“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师”必须持有“双书证”。“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和技能: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忠于企业培训教育事业,爱岗敬业。2、具有良好教学基本素质与能力,即有丰富的理论、专业知识、教学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3、具有较深的行业或专业领域知识与实践操作指导能力。4、把行业与职业知识及行业与职业实践能力转化为培训教学实践的能力,把教学研究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3.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讲师——工程师”、“讲师——技师”、“讲师——技工”等双师素质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应具备:①教学能力——熟练运用教学技巧,合理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②知识水平和结构——具备必需的相关专业和文化知识水平;③实践技能水平——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胜任岗位工作;④工作素质——工作所需的品质态度和科学精神,能够跟踪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具体表现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获得教师系列的技术职称,同时还应具备相应专业的技术技能,获得相应专业的第二系列技术资格—…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科学合理化的指标体系。从资格要求、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职业道德与品行规范这六个方面探索构建了“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评价标准,形成了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认定规范流程和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能力与素质,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双师型”教师作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日益受到多方关注,学者提出了多元化的“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与学说,主要有五种观点:(1)“双师型”教师具备“双”资格。具有“双”资格的涵义有二:一是具有“双证书”.即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二是具有“双职称”.即学术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称。(2)“双师型”教师具备“双”素质。“双”素质指具有科研能力和特定技术的应用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素质。(3)“双师型”教师具有“双”资质。  相似文献   

6.
法律实践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专业理论扎实、法律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法学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法学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双师型”教师法律制度,建立激励性“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建立校内外教师互聘交流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机制,拓展“双师型”法学教师培训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保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根本保证。为打造“双师”素质师资队伍,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才能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从而培养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高校扩招后,部分学生的学习素质低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职业品德修养高的教师队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采取两项措施:一要培养和引进“双师型”的教师人才,二要重视教师的“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双师型”教师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全方位的能力和过硬的素质。为此,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要“走出去”,依托行业优势进行培养;“引进来”,吸纳企业精英到校任教。同时立足本校实际,拓展培养渠道,从而培养一大批“双师型”教师,以满足高职教育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校近年来通过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与的“非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实践年限、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考核效果、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等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具有显著差异。实践证明,提高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综合素质,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就业率逐年上升。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提出了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的建议与设想,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研讨会上提出:要努力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使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帅数在五年内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80%;但何谓“双师型”教师却众说纷纭,影响了职业教育“双师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阐述了高职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备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而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高职院校要充分了解“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从而研究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要求“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学与科研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根据这一概念,可以进一步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因此“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宽厚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须具备将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所以“双证”不等于“双师”,“双师”也不是教师与工程师的简单…  相似文献   

15.
一、“双师型”教师要明确专业发展的根基 “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自主能力的养成,是指“双师型”教师个体对所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和能力。这种自主能力是在教学专业活动中形成并得以发展的,需要一定专业生活的积累,这是其专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基础。纵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其专业活动尽管有多种形式,如与学校领导的互动、同事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家长的接触和与学生的交流等,但从总体上看,教室才是他们在学校的基本活动场所,课堂教学才是“双师型”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因此,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自主能力的养成机制的探寻也应该扎根于他们课堂上的专业生活。  相似文献   

16.
王萍 《考试周刊》2011,(89):10-11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能证书)的专业教师。作者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探讨了提高中职院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措施.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双师型”教师要求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本文是在对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要求,然后具体分析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内容,最后提出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双师型”教师是在中国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下产生的,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的提法在职业院校里比较普遍,其概念的核心在于“双素质”.自1990年王义澄首次提出“双师型”以来,国内学者对“双师型”教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文献,文章针对其中几个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纳了“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六个特点,与学者们商榷.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几种内涵为出发点,通过剖析当前高职“双师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高职“双师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几条途径:提升“双师型”理论认识,丰富知识和能力结构;亲历商务工作场景,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校企联动,提升企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参与度;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德国COMET职业能力测评理念,开发一套适用于我国“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测评工具,包括由三个能力维度、七项能力指标构成的评分表、测试题和背景问卷。选取河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测评工具科学可靠,能够高效、客观、真实地区分被试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而且职称、企业实践、教龄、参赛经历是影响“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