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之 《时代数学学习》2006,(4):M0003-M0003
杨辉,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字谦光,是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杨辉的主要著作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等数学书,共五种二  相似文献   

2.
《马可波罗游记》是中世纪大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 于1295年从故乡意大利的威尼斯出发,随叔父来到中国旅居17年和途中往返费时7年的回忆录,是他于1296年参加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城邦为争夺外贸利益而爆发的战争被俘之后,在热那亚监狱中口述,由同狱难友比萨人、传奇小说作家鲁斯蒂凯洛(Rusticheno)笔录而成。这部书在意大利叫《百万》(llMiione),在英国叫《马可·波罗游记》(The Travel ofMarco Polo),在我国叫《马可波罗游记》,也译《马哥孛罗游记》、《马可波罗行纪》等等,在日本叫《东方见闻录》,以及其他一些诸如此类的衍生书名。  相似文献   

3.
几乎每部介绍元代历史或中西交通史的书籍都会提到马可波罗 (MarcoPolo ,1 2 54—1 3 2 4年 )及其举世闻名的游记。但早在 1 9世纪 70年代 ,学术界就有人指出《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中国的记载有不少遗漏 ,如英国的亨利·玉尔 (HenryYule ,1 82 0— 1 889年 )在其翻译的《马可波罗游记》导言中就曾指出波罗遗漏了诸如万里长城、茶叶、妇女缠足、鸬鹚捕鱼、印刷、汉字等足以反映中国特色的事物和风俗① 。 2 0世纪 60年代 ,德国著名的蒙古学家傅海波 (HerbertFranke)在其《蒙古帝国时期的中西接触》一文中 ,…  相似文献   

4.
教材中讲唐朝的对外关系,主要是讲唐朝和亚洲各国的关系.讲的顺序是由东向西,由近及远.首先,讲唐和朝鲜的往来.在这个目里,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唐同高丽的和战.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有高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三国都派使臣同唐朝往来.高丽和百济联合,常常攻打新罗,新罗多次向唐求援.唐高祖时忙于巩固内部,无暇对朝鲜用兵.到贞观后期,唐太宗凭借国内统治巩固、经济繁荣,准备进攻高丽.适逢高丽又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求救.唐太宗于644年,派张亮和徐世绩,分带十万水陆军队进攻高丽.  相似文献   

5.
黎先生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分三个方面:一、在修辞著作中讲语法;二、在语法著作中讲修辞;三,修辞理论的探讨和总结。下面就分别来谈谈。一他的《修辞学比兴篇》《以下简称《比兴篇》)就是一本在修辞学中讲语法的典型著作。1925年以前黎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了三年修辞学,计划编写一本讲义,分为六大篇:1.树鸽,2.明法,3.遣词,4.组句,5.谋篇,6.辨体。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其中的极小部分,就是这本《修辞学比兴篇》。据自序说此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于1275年至1292年随其父亲和叔父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和器重,忽必烈特留马可·波罗为侍从,在中国各地为其探寻奇闻异事再回宫秉报。马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三讲”(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中所讲的三个层面,应该以讲学习为重点.第一,在“三讲”中,讲学习是政治行为.讲学习之所以是政治行为,在于它的方式、性质和对象.1.讲学习中的“讲”是见之于政治行为的一种活动方式.在《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中提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历史学家杨志玖(1915—2002)先生,字佩之。回族。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中国元史研宄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顾问、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中国唐史学会顾问等。著有《隋唐五代史纲要》《元史三论》《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回族史稿》  相似文献   

9.
马可波罗出使云南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马可波罗东方行程和年代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在马可波罗何时出使云南这一问题上更是存在着激烈争论。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可波罗寰宇记》及《马可波罗注》为主要参考依据,对马可波罗出使云南的时间作了新的探讨,认为马可波罗出使云南应在1281——1282年之间。  相似文献   

10.
陈钟樑老师在七年级讲鲁迅的《风筝》时,言明他讲这篇课文坚持"三不讲":一不讲背景,二不讲《野草》,三不讲鲁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批判精神。(2005年全国省会城市讲课比赛活动中的示范课教后说明)这一"坚持"的确很高明。陈老师是中语界的前辈,心中有学生,教学有针对性,这一点对于  相似文献   

11.
<正> 黄公绍是宋元之际的音韵训诂学家,字在轩,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咸淳元年(1265)举进士。入元以后,隐居樵溪,拒不出仕。其诗文之作汇为《在轩集》。唐圭璋先生编辑的《全宋词》收录黄公绍词三十三阕。 又撰《古今韵会》。是书刘辰翁序作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可证《古今韵会》成书于1292年以前。《仪顾堂续跋》评述是书曰:“其为《韵会》也,盖以《礼部韵略》训释简略,故博考经史,旁及九流百家,增其注说,又采异体、异义、辨其正俗,以为馈贫之粮  相似文献   

12.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2000年这龙腾虎跃的千禧之年,元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0年1月,社会科学献出版社出版了徐梓的《元代书院研究》,作在书中对元代书院作了详细的论述;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志玖的《马可波罗在中国》,该书带着“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他的书是真的吗”这两个疑问,以中国史籍为印证,从各个方面论证其确实到过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吴海航的《元代法化》,该书主要追溯了元代法化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5分。)1.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最早成为我国春秋时期的霸主。2.《后汉书》中记载了大秦王在公元166年派使臣来到中国并向汉桓帝赠送礼物的史实,这是我国同欧洲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3.七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4.元世祖时侯,开凿了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后来,又开凿了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  相似文献   

14.
我和马可波罗结识,已经有六十多年了。 我读马可波罗的《游记》(现应称《寰宇记》)开始于1938年。那年秋天,我在云南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后,作为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外研究生,从事元史的研究工作。我以《元代回族史》为题,研读  相似文献   

15.
我在河北省中师语文年会上(八五年宣化)曾经提交了拙文《中师(古代汉语)常识识问题探讨》.弹指十年,中师《语文基础知识》由原来的六册书变为现今的三册,而现行第三册中《古代汉语常识》部分也作了不少修改和订正.例如:卻克伤于矢”(《左传·成公二年》)写成“欲克伤于矢”(《左传·威公二年》)一句出两错的情况没有了.(原错见第六册第七十八页)然而,既然要讲古代汉语的常识,理应概念准确,引例精当且内容尽可能地完备些,依此标准衡量.仍觉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与辩明.今依教材顺序,探讨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我见到一些历史选择题命题有差错。这些差错,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与课本不符 例一,在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中,传入欧洲时间最晚的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其答案为B 关于四大发明的外传,中学历史课本上讲的不少。但是,对传入欧洲的时间,并未全部讲出。“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初中历史课本和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都是这样讲的,都没有点明选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的具体时间。“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昇的发明晚了400年。”(见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3页和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72页)  相似文献   

17.
1875年(光绪元年)以后,出于国际交往的要求,清政府开始向外国派驻使臣,至1911年为止,先后驻使的国家有十四个。每个使臣均任用了同文三馆(北京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以下简称京馆、沪馆、粤馆)学生若干人担任翻译,他们与使臣一样,任期为三年。这些出任翻译的学生中,有的后来升为参赞、出使大臣等。截止1911年止,同文馆学生崭露头角的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黎先生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分三个方面;一、在修辞著作中讲语法;二、在语法著作中讲修辞;三,修辞理论的探讨和总结。下面就分别来谈谈。一他的《修辞学比兴篇》《以下简称《比兴篇》)就是一本在修辞学中讲语法的典型著作。1925年以前黎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了三年修辞学,计划编写一本讲义,分为六大篇:1.树鹄,2.明法,3.遣词,4.组句,5.谋篇,6.辨体。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其中的极小部分,就是这本《修辞学比兴篇》。据自序说此书只占《修辞学》全书的1/150,只是《明法》中的25小篇之一。《明法》分4大类25法,其纲目是: 1.基于理解的甲类似:①显比法,②隐喻法,③寓言法。乙差异:①衬托法,②对拒法,③阶升法,④趋下法。丙关联:①换伴法,②提类法,③迁德法。 2.基于想象的①拟人法,②转演法,③现前  相似文献   

19.
正"无恙"一词可谓生命力极强,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到今天,历久而不衰。《战国策·齐策》中,赵威后问齐国的使臣:"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1956年,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也提到它:"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两个例子中,前者的"恙"分别当祸患、灾害、忧虑讲,后者的"恙"当病痛讲。总之,"恙"是个不好的东西。恙,究竟为何物?千百年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中的  相似文献   

20.
苏轼黄州时期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情应笑我”一句,很多人都作倒装句“应笑我多情”讲。“多情”即“忧愁多感”、“多愁善感”。比如,徐中玉《苏东坡文集导读》(1987年巴蜀书社出版)、俞平伯《唐宋词选释》(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简编本,下)、王水照《苏轼选集》(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等都是如此。应该说这样讲不无道理:其一,黄州之谪,毕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