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采用数字化三维仿真技术立体测量对腰椎间孔形态学进行研究,采集国人正常数据并指导椎间孔镜手术。选取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行腰椎CT多平面重建的无腰椎疾病患者100例,采集数据导入软件重建三维仿真模型,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下腰椎椎间孔的垂直径、最小矢状径、最大矢状径分别为:1) L3/4:(19. 34±1. 69) mm、(9. 41±1. 53) mm、(11. 32±1. 23) mm; 2) L4/5:(17. 51±1. 79) mm、(8. 38±1. 56) mm、(10. 91±0. 87) mm; 3) L5/S1:(14. 32±1. 42) mm、(10. 22±1. 97) mm、(11. 20±1. 13) mm。结果表明:1)该技术精准重建腰椎间孔数字化模型,便于实验研究; 2)该技术用于椎间孔镜手术术前设计,有利于提高手术准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螺旋CT及成人标本,分析颈椎横断面、正中矢状面图像及成人标本,测量双侧椎动脉间距、双侧颈椎横突孔高度,上、下颈椎横突孔间距,椎间盘厚度、相应椎体高度,双侧钩椎关节与相应椎动脉的距离,颈椎椎体的前后高度,为临床颈椎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择2010-12/2012-03黄冈市中心人民医院CT室患者60例,男30例,平均年龄(42.5±14.2)岁,女30例,平均年龄(35.5±13.3)岁。排除颈椎病理改变。60例患者行颈椎CT扫描,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以黄冈职院医药卫生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的成人体标本10具(男5,女5)共20侧,用游标卡尺和角度测量仪,观察和测量相关数据,进行颈椎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同一患者不同时期所拍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是否因每次拍摄时投照角度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影响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创新要点:提出了一种人类后牙拔除后观察牙槽突外形变化的准确、无创、科学的定位方法。研究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种植中心60名患者两份于上颌后牙种植前后拍摄的CBCT影像资料。以磨牙根分叉区三个牙根开始分开处(图像上显示为三根恰好融合的点)为基准点定位两次CBCT的起始水平断层。在第一次CBCT的起始水平断层上,连线牙列远端磨牙参照点即矢状断层起点与近端双尖牙的髓室中心进行矢状断层重建。若实验牙为第一磨牙,找到通过其腭根髓室中心的矢状断层;若实验牙为第二双尖牙,找到通过其髓室中心的矢状断层。记录由矢状断层起点到实验牙移动的层数N,在水平断层上测量实验牙牙槽骨宽度,在实验牙髓室中心的矢状断层上测量牙全长。在第二次CBCT中依据第一次记录的移动层数N定位矢状断层,在定位后的矢状断层上测量实验牙全长,在水平断层的相应定位处测量牙槽骨宽度。重要结论: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定位方法可以精准定位同一患者不同CBCT影像资料中的同一断层,从而实现拔牙位点动态连续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区外伤骨折形态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鼻区外伤患者同时行X线鼻骨侧位摄片和鼻骨水平位横断面螺旋CT扫描,显示单纯性鼻骨骨折40例,占33.33%;粉碎性鼻骨骨折22例,占18.33%;鼻区复合型骨折58例,占48.33%.同时CT还显示了鼻周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结论:在鼻区外伤的影像学检查中,传统X线检查 只是简单初步的筛选方法,应将多排螺旋CT鼻区横断扫描作为必备的检查项目,两种检查方法互相补充对诊断鼻区骨折形态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多排螺旋CT扫描是确定鼻区骨折形态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是继CT之后8D年代初才发展起来的最新影像学技术。由于MRI具有组织结构分辨率高,图像逼真清晰,特别是能在不改变病人体位的情况下,就可任意获得人体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的图像,对人体又无辐射损害等众多优点,有些是CT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它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青睐。同时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今后最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脊椎骨性管道为治疗椎管狭窄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不同尸材19具,解剖出第四腰椎,观察测量其矢状径的大小。结果:19块椎骨管径在14.5mm-17.9mm之间,平均为(17.0±0.41)mm。结论:国人矢状径平均17.0mm,15mm为临界值,12mm以下为狭窄。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讨同一患者不同时期所拍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是否因每次拍摄时投照角度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影响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创新要点:提出了一种人类后牙拔除后观察牙槽突外形变化的准确、无创、科学的定位方法。研究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种植中心60名患者两份于上颌后牙种植前后拍摄的CBCT影像资料。以磨牙根分叉区三个牙根开始分开处(图像上显示为三根恰好融合的点)为基准点定位两次CBCT的起始水平断层。在第一次CBCT的起始水平断层上,连线牙列远端磨牙参照点即矢状断层起点与近端双尖牙的髓室中心进行矢状断层重建。若实验牙为第一磨牙,找到通过其腭根髓室中心的矢状断层;若实验牙为第二双尖牙,找到通过其髓室中心的矢状断层。记录由矢状断层起点到实验牙移动的层数N,在水平断层上测量实验牙牙槽骨宽度,在实验牙髓室中心的矢状断层上测量牙全长。在第二次CBCT中依据第一次记录的移动层数N定位矢状断层,在定位后的矢状断层上测量实验牙全长,在水平断层的相应定位处测量牙槽骨宽度。重要结论: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定位方法可以精准定位同一患者不同CBCT影像资料中的同一断层,从而实现拔牙位点动态连续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录:应用MSCT(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测量正常新生儿的脑室结构和脑容积,为新生儿脑发育状况评价及颅脑疾病诊断提供CT解剖数据.方法:从进行颅脑CT扫描的新生儿中选取43例无异常发现者的CT图像进行测量,首先在CT机上选择测量距离值示标,分别测量侧脑室前角最大距离等7项指标,每个指标均测量三次,取其均值,并计算脑室指数;利用容积测量软件,用等灰度法均匀涂布所选区域,测量脑容积等9项指标.结果:获得正常新生儿脑室结构CT测量指标平均值和新生儿脑容积9项指标的平均值,且左右小脑半球容积及左右侧脑室容积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MSCT可准确可靠地测量正常活体新生儿脑室结构和脑容积,从影像学角度认识正常新生儿颅脑的CT解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对寰枢椎创伤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外伤史,采用螺旋CT扫描,层厚3mm,层距3mm,螺距1.0,120kV,150mAs,骨算法重建,并采取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结果:寰椎骨折1例;枢椎骨折11例(其中齿状突骨折6例,椎体骨折3例,椎弓骨折1例,右侧横突骨折并累及横突孔1例);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5例;其他4例。结论:能明确诊断寰枢椎骨折及其类型、寰枢椎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0.
CT技术是医学影像中进步最快的部分之一。在CT发明至今3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CT的硬、软件技术经历了几次大革命性进步。第一次是1989年在传统CT的层面采集方式的基础上,开发了滑环技术和连续进床技术,从而实现了螺旋扫描采集。第二次是1998年各公司推出多排螺旋CT,使得X线管围绕人体旋转一周能同时获得多幅横断面原始图像,大在提高了CT的扫描速度。第三次是2000年推出的16排螺旋CT,至此实现了各向同性微体素采集,从而为各高质量的图像后处理及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显示奠定了基础。直至,64层CT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医疗图景,超快的图像获取速度及三维重建能力为医学影像学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本文剖析多层CT发展历程及其对医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