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场与缺席: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实践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等观念深入人心,中小学教育科研蓬勃发展,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已不是新鲜事。然而,“教育科研唯论”、“教育科研也要治‘乱’”、“泡沫科研”、“科研浪费”等质疑声也不绝于耳。中小学教育科研到底怎么了?参与教育研究的教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小学教育科研蓬勃发展,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已不是新鲜事。然而,“教育科研唯文论”、“教育科研也要治‘乱’”、“泡沫科研”、“科研浪费”等质疑声也不绝于耳。中小学教育科研到底怎么了?参与教育研究的教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找寻问题的答案时发现:课题多了,但是不知有多少回,教师只是帮助专家检验教育实验假设的操作者和执行者;论文也多了,但是有多少论文,能让我们看到教师的身影,听到教师内心深处的呼唤,感受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辛酸和愉悦。教师,本应是中小学教育科  相似文献   

3.
在构筑和谐社会里,我们应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落实新课标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以教科室为龙头,指导和协作教研组搞好教学研究工作。我们本着“科研促教,科教兴校”的原则,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育人”的宗旨,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促进学校教研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广大小学出现了教育科研的热潮。对这种“热”我们应作冷静而又科学的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要警惕“科研兴校”对小学教师的误导。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所地处常熟偏远农村规模较小的普通初中,常熟市王庄中学现有专任教师56人,学生600多人。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薄。近年来,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道路,教科研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2002年秋季以来,我们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乘势而上,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有力地推进了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繁荣了学校的教科研事业。2004年12月顺利通过了“常熟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的评估验收。2006年3月转为教育科研二星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回顾反思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实实在在地品尝到了教育科研的甜头。  相似文献   

6.
我国70%以上的中小学在农村,因此,实现教育科研群众性的重心应放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1995年以来,我县从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入手,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从无到有,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超过千人),初步实现了教育科研的群众性,取得了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连续两次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现结合我县的科研实践,谈一下引导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让我们自己“长上腿”在教研、科研系统有这样一种状况:教研系统是有“腿”无“首”,而科研系统是有“首”无“腿”。即从部…  相似文献   

7.
大安一中的教育工作,是在1994年起步的。几年来,我们坚持教育科研不动摇,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之路。一、“抓住一个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兴校”。“科研兴校”,重在“兴校”,这是我们的观点。校不“兴”,言“科研”何益?我们提出“科研兴校”,不只是个口号,而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更是作为实现目标的一个方法、一条途径。我们理解“科研兴校”应体现在形成“科研——科学办学——学校进步与发展”这样一个没有终止的循环过程,即  相似文献   

8.
科研兴校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科学》2001,(2):45-46
1992年,我们在思考学校发展规划时,通过学习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1995年,在总结三年来学校工作经验时,我们感觉到搞教育科研确实给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直接的动力。于是,在学校直接领导下,就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工作、教学班工作诸方面深化课题研究,正式制定研究方案,进行科研培训,建立相关的运作机制.至此,确立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以德育、教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的课题研究为载体,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创建一流学校”的工作目标,即“科研兴校”的目标。 一、对“科研兴校”的认…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已经历时三年,嘉善教育要成为长三角教育高地,打造红船旁品质教育“嘉善样板”,开展高品质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科研素养提升是重中之重。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还存在科研功利化、虚假化、低质化三大问题。如何攻坚破难?在县域统筹规划下,我们尝试以“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建构教师科研成长路径,即校级教师赋能家园:“全纳奠基式”第一网格建构路径;片域优师成长社区:“能者先行式”第二网格建构路径;县域名师智慧驿站:“反哺共赢式”第三网格建构路径,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本科研使“科研”下嫁到各层学校。可一线的农村教师不免有些迷茫和惆怅:繁忙中挤时间读书、写文章、跟随他人进行一些课题研究等,收效甚微却不说,而且会谈“研”色变。几经思索,我校决定以故事研究(叙事研究)这一人人可做的科研为突破口,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探索校本科研的实效性。几年来我们逐步摸索出了“做故事研究三步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很多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时遇到“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困惑,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育科研,并思考有效教育科研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值2000年的时候。围绕“如何使学校获得新的发展?”我们提出了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的发展策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渐明确了一个理念——“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确定了一个目标——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建设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推动学校发展;突出了一个重点——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在这一历程中,我们的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关于教师发展动力的“三动理论”(即:形成张力。激发教师心动;搭建平台,帮助教师行动;价值实现,让教师体验成功后的激动).  相似文献   

13.
《教育科学论坛》2006,(12B):4-7
难忘的“十五”已成过去,更加充满希望的“十一五”向我们走来。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欣慰地“盘点”‘十五”的科研硕果,同时更为理性地规划“十一五”的科研工作,承前启后,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4.
科研工作量管理,涉及面广,名目繁多,信息量大,而且时常要统计各种报表。故此,迫切需要现代化管理手段。为此,我们在微型计算机上开发了“科研工作量管理系统”软件,以提高科研工作量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们“实验学校”创业起始,把“四科育人”即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育子、科研成才列入重要的办学思想.就是要在学校中全面开展创新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真正锻造出一支重视科研、爱科研、懂科研、能科研的教师队伍?这是我们在近三年的研究中,通过不断探索、反复尝试,初步形成的适应中小学科研队伍建设与管理的“4321”运作。即“四个策略、三项活动、两处到位、一个模式”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用“今非昔比”来简要评价我国科研环境的变化,无疑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确实,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和对科研投入的日渐增多,我国的整体科研环境也因此而得以大大改善。许多科研工作者尤其是他们当中曾留学海外的回国人员对此感触颇深。那么,究竟“今”如何非“昔”比?下面几位留学回国人员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就为我们诠释了“今非昔比”的涵义。李小文:从3万到2000万李小文:1979年到美国留学,1981年、1985年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先后获地理学硕士、博士学位,1985年2月至1986年12月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做博士…  相似文献   

18.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教师成为研究运动”使我们中小学教师敢于揭开教育研究头上神秘的面纱,教师们拉着教育研究之手把她从高高的学术殿堂领进了广阔的学校课堂,使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有些“操作”很有激进之嫌,许多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有搞“大跃进”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睢宁儿童画”饮誉国际,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九五”期间,我们把学校特色建设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教育科研,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一、构建科研组织网络,规范教育科研管理。 实践告诉我们,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科研活动机制,是启动和不断深化教科研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着重抓好组织、制度、课题及奖励的落实。 第一,组织落实。为统一规划,领导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我校成立以校长室为龙头、教科室为主体的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形成了教科室——课题组——实验教师组成的三级科研组织。特聘请…  相似文献   

20.
“教育要改革,科研必先导”,这是大家的共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切实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