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目标决定了职业技术学校必须把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放在“能力本位”上.这里所谈的“能力”是职业素质教育的“能力”,以下从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主攻方向,以此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其它方面改革的动力。职业素质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心,已经把职业素质所包含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放在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作为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的教育,必须努力把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传递民族文化的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职业教育中必须肩负起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语文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的就业需要,又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传承中华文明、塑造学生人格、健康学生心态、锻炼学生谈吐、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重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当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从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从单纯满足职业技能的培养走向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美国劳工部曾指出,未来的劳动者应具备五种关键能力,即处理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培养已成为世界性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已不可能以某种职业作为终生不变的职业,这就需要劳动者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创业能…  相似文献   

5.
德国职业教育一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5年5月我参加了中德职教师资培训。亲身感受了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德职业教育无论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都有许多不同。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也许并不完全适应我国,但其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确有许多可供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职业能力的塑造。这种教育包括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对生产过程的认识。教育方法、教学设计,乃至考试大纲,无一不是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罗凌 《教育艺术》2003,(8):20-2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被确定为面向21世纪教育的一项大政方针和紧迫任务。面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校蓬勃兴起的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活动,作为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职业教育是否也需要素质教育?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要实施素质教育,而且素质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关于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三次全教会以来 ,尤其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发表后 ,职教工作者纷纷就如何在职业教育中推进和加强素质教育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比如 ,职业教育有没有必要再提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能力本位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职业教育究竟应该坚持怎样的教育指导思想等等。为此 ,本期特别推出“能力本位与素质教育”专题 ,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中,优化和利用现有资源,大力推动课程的整合与建设,对教学效益提升和素质教育普及有着积极的作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从职业素养的需求入手,构建以公共基础教育为核心的"三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将核心能力"融入公共课、渗入专业课、嵌入实践课",以逐级递进的方式将职业核心能力有效地融入学校教育,为学生的职业教育终身化提供了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职业人文教育为职业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必须重塑并彰显职业人文教育的本然要义。职业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旨归、以培养"成人"为价值追求的职业教育,它是一种存在教育、素质教育与生态教育。实践职业人文教育,必须从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上入手,进行理论范式的转型与渗透。  相似文献   

10.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反映了教育学规律,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多样性取向,符合人本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对我军任职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从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和评价体制等五个方面探讨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军任职教育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职业素质教育是指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实施职业素质教育,要坚持以德育为首位,通过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促使受教育者学历与人格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既不是培养被动接受课本知识的“知识储存器”,也不是机械的“职业机器人”.一个“自然人”只有经过完整职业教育的培养才有可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他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职业工人,而是一个兼备生存、发展双重目标的社会人.对此,追求就业目标的职业教育既要重视人的生存,又要强调其的发展,因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就十分突出起来.树立和倡导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者通过实践活动促进能力的内化与运用,正是素质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体现.自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后,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生相伴,紧密关联.为了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够科学地健康地发展,认真地审视CBE的理论基础和学习情境创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孟广平同志在职教研究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为,从教育分类角度提出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对我国学习CBE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明确了学校教育与培训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分工,并提出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广义职业能力必须加强通用基础,提供终身教育与培训。这些观点对于现今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教育作为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的教育,更加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因此,在实施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而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多年来,我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了以职业设计导航为平台,以素质拓展教育为载体,以职业市场认同为标准,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于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既有较强职业能力,又有较高职业素质,敬业爱岗,勇于创新,在自身职业岗位上做出了出色业绩和贡献,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走出了一条适于职业发展的高职素质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公路技工院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公路交通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方面展开进行论述。教学改革从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推行现代职教特色的教学方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从坚持德育教育理念、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培育公路行业精神、开展"7S"管理实践四个方面进行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人才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方面培养,从整合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共同组建师资队伍、举办各专业冠名班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素质为前提和保证.职业素质由职业意识、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模块构成,其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文章主要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论述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探究——兼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不应是工具性教育。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匠人”也不应是职业教育的全部。目前中国职业教育中职业基本素养教育较为欠缺。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与我国职业教育提出并探索的职业基本素养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比较中德两国高职教育对关键能力的内涵、培养途径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对职业基本素养的理解认识及素养养成问题。  相似文献   

18.
职业能力是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标志。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与培训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尤其是关键能力。本文通过对职业能力的组成、内涵、相互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分析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确定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高等职业教育以“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下,注重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对德国在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分析,借鉴德国的一些做法,探讨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如何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调整法学本科教育理念切入,认为当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既不能固守以往思路侧重专业理论教育,也不能过早定位于职业教育,而应定位于有专业背景的法律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选择须紧密围绕法律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理念,从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出发,进行法学本科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