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学人》2008,(10):48-49
太原工业园区高薪引海归;上海吸引跨国公司外籍人士常住;江苏将建立海外人才跟踪服务机制;宁波建立IT人才驿站吸引海内外人才;宁波国家高新区每年千万元吸引海归.  相似文献   

2.
海归主要与国内应届毕业研究生就业产生竞争,国内一线城市是海归与国内研究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以上海为例,海归对上海市研究生就业市场有极大的冲击,2013年留学回国人员达到了35万人,到上海就业的海归人数在5万左右;上海市毕业研究生3.8万人,在沪就业人数3万人左右,海归在沪就业人数已经远超本市毕业研究生人数。海归和国内研究生就业选择的趋同使竞争愈发激烈,造成人才流动失衡。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竞争态势的成因,提出改善经济发展结构和就业结构、大力支持自主创业、重视留学教育和国内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人才优惠政策的吸引力等政策建议,有助于解决高学历人才的就业难和就业流向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3.
《神州学人》2009,(4):46-48
北京 望京留创园出台“信心计划”;上海 计划3年引进100名海外“领军人才”;上海 三成“海归”抢滩上海经管类占57%  相似文献   

4.
扫描     
《留学生》2010,(7):5-6
民间资本联手海归人才杭州计划五年引百名海归 [浙商网]据近日召开的“2010年海外华商杭州投资洽谈会”发布消息,杭州决定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即从2010年开始,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20个以上海外优秀创业创新团队.100名以上带着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张韦韦 《留学生》2009,(2):11-12
上海一直是海归云集之地。金融危机下,不容乐观的海外就业现状,让大批中国留学生纷纷收拾起了回国的行囊。然而,归来后该在何处“落脚”?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上海依然是他们的选择吗?  相似文献   

6.
《出国与就业》2008,(2):55-57
根据最近慧博研究院发布的一份2007中国海归人才生存调查报告,对目前海归的构成、特点以及企业对海归的认可度等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近半企业对海归满意,而独资企业对七成海归不满意。录用海归的企业认为海归的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是缺乏务实精神,而这严重制约着海归人才的职业发展。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海归因为在国外留学生活的时间越来越短,导致海外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7.
扫描     
《留学生》2014,(21):4-5
正上海海归创业千人大会启动导师计划【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10月18日,以"创新·创业·资本的力量"为主题的"2014上海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千人大会"在上海嘉定举行,多个合作、投资、创业项目在会上举行签约仪式。会上,"上海千人计划"文化科技专委会与嘉定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国际人才基金投资项目签约仪式同时举行,该基金首创"人才服务人才"模式,将采用市场化方式,为国际高层次人才在上海创新创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大会现场还启动"上海海创  相似文献   

8.
扫描     
《留学生》2014,(23):4-5
正2014上海海归创业千人大会召开,共享创业资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10月18日,以"创新·创业·资本的力量"为主题的"2014上海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千人大会"在上海嘉定举行,多个合作、投资、创业项目在会上举行签约仪式。会上,"上海千人计划"文化科技专委会与嘉定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国际人才基金投资项目签约仪式同时举行,该基金首创"人才服务人才"模式,将采用市场化方式,为国际高层次人才在上海创新创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大会现场还启动"上海海创学堂与海创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2013,(6):5-5
【光明日报】日前,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商会会长周立群在中国海归发展与建言献策座谈会上,针对十八大以后的海归人才政策如何进一步创新与突破问题指出,应制定更加科学的机制,确保海归人才政策的实用性、统一性和延续性。海外高端人才要引进来,更要让他们留下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属普通高校利用契机积极引进海归人才,人才引进工作具有跨越式增长、年轻化、持续引进、资源配置倾斜等特点,影响人才优化配置、本土人才发展、绩效改革公平和教学成效。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海归人才培养现状与个人发展要求,建议从人才引进规划、内在价值观培养、人才发展策略和具体培养对策等四个角度系统解决海归人才引进和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安华 《中国培训》2006,(9):44-45
一应理性认识“海归”变“海待”曾几何时,海归是一个被人羡慕的名词,人们往往带着对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的憧憬来谈论从海外归来为数不多的留学生们,从海外大学回来的留学生们一时间成为各大企业单位的热门抢手人才,实际上很多海归也确实在中国的各行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北京和上海的高科技企业和创业园中,海归的数量常常超过50%。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留学热,从最初的北美到后来的英国澳洲,再到时下的德国法国北欧荷兰等欧洲国家,这股留学热潮在本世纪初达到了最高点。由于大量的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必然导致海归人数的急剧上升,一是海…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2014,(5):5-5
【留留学】日前,作为深度研究中国国际人才和海归问题的中国国际化智库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详细披露了中国海归选择回国的原因。调查显示,9成留学生选择归国工作,主因是“恋家”。出国费用不低,使得出国深造成本短期难以“赚回本”,但海归们依旧喊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江苏对于海归创业政策扶植力度较高,成为第二大海归创业的钟情地。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后的海归人才政策将如何进一步创新与突破,未来海归创业的新方向和新领域是什么,中国海归创业与发展,其成功的因素和规律何在,海归精英们如何在创业与发展中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围绕着海归发展的一系列问题,4月20日,中国海归发展与建  相似文献   

14.
《神州学人》2009,(2):50-52
北京亦庄开发区引智平台设亿元专项资金;上海2010年海归将达10万;浦东长三角召开海归创新创业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15.
学缘对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而海归教师因同时拥有国内和海外二元学术关系网络而在学缘上表现出特殊性。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在量化部分以上海21所高校的359位海归教师为样本,在质性部分对来自上海6所高校的10名海归教师开展一对一半结构访谈,共同探究学缘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海归教师对自身学术职业发展现状的评价不高;学缘影响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平台选择以及职业"入场券"的获得。"校缘"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影响不显著,但与海外导师联系的频率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最后从高校、学院和个体层面对促进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观点     
《神州学人》2004,(2):41-41
留学生回国创业,创业地点首推中国沿海,尤其上海及长江三角洲为最佳。这些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地方官员服务企业意识浓厚。如果自备资金雄厚,去中小城市可以减低营运成本;否则当以京沪为首选,因为风险资金基本只会在这两个城市找到。留学生回国创业有四大优势:国际视野,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海外资金。留学人员勿期望依赖政府安排工作,因为中国的人才体制已经基本市场化了,政府不可能以大量资源解决“海归”就业问题。中国目前的发展,使“海归”前途乐观。目前在医学、教育等公共部门,“海归”空间比较大;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金融业,“海归”…  相似文献   

17.
会讯     
《留学生》2013,(7):6-7
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召开海归发展与建言献策座谈会 2013年4月20日,中国海归发展与建言献策座谈会在欧美同学会会所举行,嘉宾们结合自身经历和海内外留学创业背景,畅谈建言海归人才政策。此次座谈会由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办。  相似文献   

18.
张琦  王堃 《神州学人》2014,(3):26-27
我们从事海归创业服务工作10余年,先后服务过近20位国家“千人计划”高端人才,为近千家海归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咨询。作为最早一批从事海归创业服务的工作者,亲历了李彦宏、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区高校海归青年教师的首聘期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是分析海归教师择业与流动的地域倾向以及该地区高校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问卷形式调查了近十年归国的379位海归青年教师的首聘期工作满意度,发现新一线城市海归青年教师首聘期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水平最低;一线城市的总体满意度年度波动较大,其薪酬待遇满意度较低;二线城市的满意度总体水平尚可,但其文化适应和母国环境适应维度的满意度较低。各地区高校改进海归人才引进工作应聚焦本地区的主要制约因素,采取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86.3%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 2013年岁末,由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举办的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在北京举行。百余家单位提供的近800个岗位,吸引了3000余名海外学子前来洽谈。会场内外人头攒动,交流热烈。火爆的场面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海归回国潮来了'海归就业潮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