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5年秋季开始,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Ⅰ和必修Ⅱ)在全国使用。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有许多新意,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的引入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切片式的叙述,通过多次反复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最终得以完成。这样的安排可以降低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台阶,妥善地完成由初三物理向高一物理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的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从2005年秋开始在我省使用,至今已经使用了一轮.新教材和原教材相比有许多新意,颇受师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黎国胜 《学子》2013,(1):13-14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各版本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不同版本教材是如何呈现这一重要内容的呢?下面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6版物理必修第一册(简称人教版旧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物理》(简称人教版新教材)、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物理》(简称教科版教材)三种版本...  相似文献   

4.
按照《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高中物理新教材已经使用三个学期了,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新教材在处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知识和社会、技术之间的关系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充满了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理念。新教材立图体现那些让学生终生受益的东西,往往不是所学的内容,而是在形成这些内容的过程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素养的精髓。新教材对比于以往教材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5.
韩录 《物理教学探讨》2007,22(11):32-33
从2007年秋季开始,全国大部分高中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生们使用上了课改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新教材在编写上虽然比较注重联系实际,但也存在一些偏差。如《物理必修1》中第19页第3题。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7年秋季,黑龙江省高中迎来新一轮课程改革,学生用上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新教材.新教材编写得很好、注重联系实际,但有些问题与实际存在一些偏差,如《物理》必修1中第19面第3题:  相似文献   

7.
刘艳霞 《考试周刊》2011,(14):176-177
一、教材依据 鲁科版《物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 二、设计思想 (一)教学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一的内容标准涉及本节内容的有:"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具趣味性、适读性、启发性,增加了一定的物理发展史的内容,新教材删繁就简,面貌一新,但是仍存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9.
从初中物理到高一物理的学习,在知识掌握的层次、应用能力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较高的台阶,为了让学生顺利跨过这个台阶,2005年秋季开始试用的物理新教材“必修Ⅰ”和“必修Ⅱ”中的内容做了大幅度的调整.笔者在使用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新课程教材编写组在充分了解中学生的物理学习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形势和前景,借鉴国外中等学校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先进经验,形成了目前的这套教科书.翻开课本,新气息扑面而来,新思维比比皆是.相比于新教材,旧教材则强调物理学科内容的完整性,执著于讲深讲透,对物理内容要求一次性掌握,一步到位,亦即每一章节的教学难度要一步跨到参加高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施物理课程标准已有几年时间,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适应新教材,探索课程标准如何贯彻落实.为此,教师对新教材进行交流、讨论和反思.笔者通过阅读美国中学普遍选用的综合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之《运动、力和能量》(以下简称《探索者》),从另一个角度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简称新教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刁有亮 《考试周刊》2014,(16):14-15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简称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除了更注重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外,还在教材很多地方设置了一些带有说明性或启发性的辅助材料,笔者称之为"旁注"。旁注短小精悍,是新教材的有机组成,在新教材中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巧妙使用,就可以收到"秤砣虽小压千斤"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对旁注在新教材中的作用进行简单归纳,以供参考。一、对教材内容进行设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在继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个省区后,第五个进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江苏省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新教材.新教材较以前人教版同类内容的教材编写有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如果能够真正使用好这套新教材,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  相似文献   

13.
吕朝阳 《物理教师》2010,31(10):29-30
人教版《物理》必修1在“误差和有效数字”部分指出,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这令一些教师很困惑,因为此前的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教材以及大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都与之不同.比如《高中物理实验分析与思考》中就明确指出η=绝对误差/准确值×100%,笔者认为,要搞清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误差与不确定度、相对误差与相对不确定度的概念及区别.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七节中“超重与失重”这一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实际应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图方便,直接由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理论推导,从而得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这样学生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刻,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凭印象,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笔者认为,对这一课时的处理,可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教材中,除正文之外不少章节之后都有《阅读材料》和《做一做》两个栏目,这部分内容虽然不是教学和考试的重点,但笔者以为这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倘若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不做引导,就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有的学生甚至将其忽略视而不见(部分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除外),教材编写的设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一章第五节在研究两个力合成时采用了一个演示实验(详见课本第12面),在教学中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和学生、同事进行了探讨,得出两点粗浅体会和看法,提供给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对动量和冲量一节内容的处理更注重于逻辑推理,它是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速度公式联合推导,从而引出冲量和动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动量和冲量之关系,不足之处我认为:推导式在学生没有学习动量定理之前接触时,会给学生留下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错误印象,这对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利.由此引出动量的概念.不能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动量所描述的物理意义,学生接受起来比较生硬,感到它依然很陌生和不可理会。  相似文献   

18.
张乐平先生创造了活泼而倔强的“三毛”,其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形象深入人心.值得高兴的是,即将在全国大范围内使用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简称新教材)则创造出了全新的“一毛”形象,所谓“一毛”是指新教材中引入了如图1所示的卡通插图,该男孩子头上顶着一根闪电般造型的头发,活泼可爱,在此笔者不妨把图中小孩子称之为“一毛”.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人了大量的彩色插图,“一毛”插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仅在《物理》(必修1、2)两书中就有18幅.卡通化的“一毛”为师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且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新教材在正文内容的叙述上也努力做到浅显易懂,活泼生动,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而言,新教材不仅仅是教材,更是一部可以吸引学生的通俗科学读物.本文仅以“一毛”插图为切入点,谈谈新教材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2006年12月第2版第15面“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内容,笔者在教学时感觉教材安排有不妥之处,故作了适当调整,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是新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登泰山记》中的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当我诱导学生讨论本文语言特点时。有学生举手:“根据有关资料(己提前印发给学生).我觉得:教材中该句的标点和《教师教学用书》‘望’义的注释都欠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