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金炎 《师道》2007,(4):53-54
贾代儒,何方人氏也?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私塾老师。他与新课改好像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怎么把他们扯在一起呢?我们且看贾代儒的课堂教学:到了下晚,代儒道:“宝玉,有一章书你来讲讲。”宝玉过来一看,却是“后生可畏”章。宝玉心上说:“这还好,幸亏不是‘学’‘庸’。”问道:“怎么讲呢?”代儒道:“你把节旨句子细细儿讲来。”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写了三种教育思想:以贾政、薛宝钗为代表的应试教育;以贾代儒为代表的监管教育(贾政只求他能“弹压得住这些小孩子们”,别无所求);以林黛玉、贾宝玉为代表的早期民主教育。贾政的教育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以强制、威逼、恐吓以至毒打等种种方式,逼着贾宝玉走读书做官之路,他说得极明白:“应试选举,到底以文章为主……从今日起,再不许做诗做对的了,单要习学八股文章。”贾宝玉则以种种方式抵制、对抗之。于是图穷而七首见,贾政以“荒疏学业”为口实举起了大棒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结果,闹得大家不满,…  相似文献   

3.
贾氏族中义学延用的塾师,有一个据说是“年高有德”的贾代儒。其实,我看他并不是个好老师。通读《红楼梦》,可以历数贾代儒的八条“罪状”,姑且列举如下: 只管收礼,不知出力。薛蟠他“白送些束脩礼物与贾代儒,却不曾有一点进益”。固然薛蟠自己不学好,但贾代儒的只收礼不尽责也是明摆着的。此其一。擅离职守,不谙管理。他有事回家,“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令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又将学中之事交给“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长  相似文献   

4.
关于贾宝玉,我们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说,却又觉得无从说起。恰好手边有一本《教参》,翻到《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对宝玉的这些贬斥说明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这让我想到了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中对贾宝玉的评价:“贾宝玉是中国近二百年颇有魔力的小说人物之一,和其他伟大作品中的某些主人翁一样,贾宝玉以许多方面、许多角度和一切不同的读者相接触,使人无从给他以简单肯定的说明。”是的,我们也不能简单肯定地说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对此,应该进行分析。宝玉第一次出场时…  相似文献   

5.
我们评价任何作品,任何一个艺术典型,都必须忠实于原著,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挖掘作品的微言大义。我想,对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也应如此。在过去的许多评红文章中,把今人才想到的、做到的事情,堂而皇之地加在贾宝玉身上。这就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条件,无形中把贾宝玉拔高了。在对贾宝玉的妇女观问题上,李希凡同志就这样认为,贾宝玉的“抗议、控诉,探索和追求,主要是其通过对妇女的态度体现出来”;“贾宝玉在《红楼梦》一出现的开始,就持着与封建统治阶级对待妇女的传统观点相反的见解。”“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将她们的地位提高到超过了传统的男权的地位”,“突破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规范”,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宝玉受难”情节,隐藏着一个“死而复生”的原型,体现了贾宝玉的神性特征。贾宝玉形象实质上是一个太阳英雄原型的移位再现,曹雪芹及高鹗的结尾设计,分别代表了太阳英雄两种不同的结局出路。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贾宝玉已经广为人知了.近年来,有人提出新观点:“贾宝玉并不是什么‘叛逆者’,而是一个‘多余人’.然而,我认为,贾宝玉既够不上“叛逆者”称号,也还没达到“多余人”的水准,他就是他,一个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有较大逆反心理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他的志趣、言行,都还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人物系统是以贾宝玉为中心的。贾珍、贾琏等红楼公子与贾宝玉形成一种对比关系;王熙凤、探春的才干与贾宝玉的“无才”形成另一种对比关系;黛玉与宝钗,袭人与晴雯烘托了贾宝玉的政治理想;贾母与贾政是贾宝玉性格形成中的一个对立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大观园学校响起钟声。作文课。贾代儒老师看看学生们无精打采的脸,说:“作文课的空气一直很沉闷,这也许跟作文题出得比较死板有关吧?”“有关。”大家说。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中,有两个宝王。贾府里有一个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成天在“内帏厮混”的贾宝玉。在江南的甄家,也有一个“天天逃学”的甄宝玉。这两个宝玉都是生在“富贵温柔乡”,不仅名字一样,外貌举止一般,而且他们都有相同的“乖僻”。但是,到了后来,两个宝玉却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子。甄宝玉当了封建统治者的俘虏,追求功名利禄,走上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士大夫的老路;而贾宝玉却坚持他的反叛精神,始终否定“男尊女卑”的观念和“仕途经济”的道路。通过鲜明的对照,更加突出了贾宝玉的叛逆形象。而封建卫道者们想使贾宝玉成为封建阶级接班人的努力归于失败,这是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1.
关于曹雪芹著《红楼梦》的谐音双关手法,我想补充两点。一是通灵宝玉的谐音。我认为,“灵”是“林”的谐音,“通灵宝玉”意味着“心和林黛玉相通的贾宝玉”。贾宝玉一生下来,就有一块写有“通灵宝玉”字样的奇物。作者是用“通灵”双关,巧妙地预示着另一个主要人物林黛玉的  相似文献   

12.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贾宝玉是一个“聪俊灵秀”与“乖僻邪谬”的“情痴情种”。围绕贾宝玉性格的这一基点,《红楼梦》集中描写了这一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由意识和“意淫意识”,并以这种描写实现了对封建意识的批判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在红学研究中,理解贾宝玉的形象就象理解作者曹雪芹一样困难,这是因为在世俗人眼中贾宝玉是难以理解的。本文在前人评价贾宝玉的基础上,提出了贾宝玉的精神家园是从“苦恋”到“苦悟”,从“拯救”到逍遥”这一命题,并结合作品情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昏黄的灯光下,历经千难万险,我走进了大观园,走近了一个特别的人物——贾宝玉. 走进大观园,才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青春王国.这里大多是我们的同龄人,诸如黛玉、宝钗、晴雯、袭人等都是十几岁,即使是“嫂子”王熙凤,也不过二十岁.他们青春靓丽,生气勃勃,是大观园的核心人物.贾宝玉是这个核心中的核心. 贾宝玉聪明灵秀,待人赤诚.他对读书做官没有丝毫兴趣,不愿走所谓的“正途”.他痛恨“八股文”,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  相似文献   

15.
贾宝玉形象来源于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女娲炼石——“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这种多重转换标志了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曹雪芹通过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把女娲补天精神转化到贾宝玉形象之中,又通过“石头记”神话的石头——“宝玉”与“宝玉”——“石头记”二元对立结构,象征了贾宝玉人生回归的原型。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和“石头记”二元对立结构,是曹雪芹对贾宝玉形象的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这个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所表现的思想意义,融不进“宝玉”向一僧一道要求到红尘“乐享”内容;“宝玉”乐享内容显然是后加进去的。脂砚斋对“石头记”的艺术表现有精彩绝伦之论,但是,脂砚斋并没有理解到曹雪芹运用女娲补天神话对“石头记”的原型意义,也没有理解到贾宝玉形象是女娲神话原型的多重转换象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贾宝玉的感情世界探微刘光钟,邢少山人们历来都认为,《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是由于它塑造了一个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反封建的人物,特别是贾宝玉这个人物,人们是把他当作叛逆者的形象来推崇的。我们说,如果仅仅把贾宝玉当作一个“不肖子”,而忽视了他的内在感情...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曹雪芹是形,贾宝玉是影,《红楼梦》是曹雪芹人生反思;曹雪芹是将贾宝玉当一块无用的顽石在批判。并从“愚顽器质”、“女人形貌”、“病态习性”三方面探讨贾宝玉的性格。最后强调宝黛相恋的结局不是一场爱情悲剧,只是林黛玉的命运悲剧。在爱情问题上,贾宝玉并非悲剧角色。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谜一样的人物,作者对他的身体言说,联结“空”“色”“情”三个不同的维度,是一个立体符号系统。“色”的层面,具有复调意味;“情”的层面,具有悲情意味;“空”的层面,具有象征意味。这三个层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使贾宝玉永远具有原创性、复杂性和深邃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 ,红学界受传统思维的束缚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大多停留在阶层论、社会历史学等学科的范畴中 ,就贾宝玉的形象而言 ,学界大致有以下 3种观点 ,其一 ,以教科书为代表 ,认为贾宝玉是一个封建的叛逆者形象。其二 ,以一些比较文学学者为代表 ,将贾宝玉与俄国 1 9世纪文学中出现的“多余人”做比较 ,认为贾宝玉属于中国贵族阶级圈子里的多余人。[1]其三 ,把贾宝玉做了一定程度的性心理分析 ,注意到了贾宝玉的精神病变 ,从而认为他属于一个他所在社会的精神畸形儿形象。前两种观点侧重分析了贾宝玉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第三种观点已意识到其…  相似文献   

20.
论秦可卿的存在方式及其哲学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作为一个隐喻性的人物形象,其含混的存在方式正显示出“梦中人”的特色。通过她进入贾宝玉、王熙凤这两个红楼关键人物的梦境,将小说中以贾宝玉为核心的“情”的线索和王熙凤为核心的“政”的线索呈现到读面前,并以其自身夭亡以及其形象的替身香菱受尽磨难的事实,辐射了“情”与“政”情节线索中的宗教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