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克"家庭作为多元社会必然的社会现象,背后反映的是现代人价值观的变迁,其存在有相应的外在社会条件,更有内在的心理根源。"丁克"们选择"丁克"家庭模式主要是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伴生出来的种种特殊心理动因的驱使。现试图深入"丁克"们的内心世界,探究"丁克"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以期增加对"丁克"现象的理性理解。  相似文献   

2.
刘晓娟 《文教资料》2008,(31):10-11
人类社会对于情感道德的培育和认识,最先形成于家庭组织之中,家庭是一切人伦的起点,因此,元代杂剧创作中涉及家庭伦理题材的悲剧作品很多,在描写家庭生活题材的剧作中,总是以父子、夫妇、兄弟关系为核心,在剧情中积极表现父子、母子、婆媳、夫妻、兄弟、妯娌、妻妾等伦理关系.本文就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中"谋财背义"模式进行研究,分析这些作品所暴露的置身其间的人们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与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陆家庭伦理关系的冲突是与家庭伦理价值观念的冲突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和人的主体性的张扬;另一方面,个人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也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开来,侵蚀着家庭成员的思想.同时,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家庭中日益成长,并且与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冲突着.多元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也对人们造成困扰.重建家庭的伦理价值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价值观"重建人们的家庭伦理信念是人们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孝"作为伦理道德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它是原始社会末期父家长制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家族血缘关系在伦理道德上的反映.传统的"孝"以赡养父母、养亲敬亲、继志述事、承意尊亲与慎重追远、丧葬祭祀之礼为基本内涵与典型特征.基于自然性的血缘关系的"孝"是一种家庭伦理观念,是维系家庭和谐的一种重要的守则;它也是维持政治秩序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孝"还体现了父家长制下权力的制约、人际的差序伦理以及家国一体、移孝作忠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5.
文中针对丁克现象影响人口增长的问题,通过统计数据并对数据加以分析,现将总人口分为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再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按年龄分成幼年、青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考虑时间连续而年龄离散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考虑到丁克现象对正常出生率的影响,最终建立了具初值条件的常微分方程组模型,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以"孝"治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伦理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的安宁祥和。随着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变迁,家庭伦理也发生急剧的变化。一般而言,个人生活得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这一细胞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有必要解决好家庭伦理问题,使其良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社会剧烈变迁的过程中,以"孝"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和以"忠"为代表的政治伦理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在先秦传世文献中,尊亲和事君、私情和公义时而统一,时而冲突。考察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关于家庭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关系的论述,发现早期儒家关于忠、孝所分别代表的政治伦理和家庭伦理的关系的思想,经历了一个政治伦理逐渐强化并取得对家庭伦理的优先地位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网络行为之所以会对社会伦理产生负面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网络社会缺乏体系完善的网络伦理加以规范与引导.而要完善我国的网络伦理规范,追求一个结构严谨的网络伦理价值体系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一网络伦理价值体系由目的价值、基本价值和工具价值有机构成,其中目的价值处于核心地位,工具价值处于辅助地位,基本价值既是目的价值又是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全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时,隐藏在或被遮蔽于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的家庭伦理尤其是代际伦理问题,常常不被人们所发现和重视,但它确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很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精神,尤其是家庭代际伦理。  相似文献   

10.
冲突与融合——现代家庭伦理教育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家庭伦理教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代际关系错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与中国正处于家庭伦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特殊时期相关;也是代际伦理日益显露的结果;并且更与家长自身的素养息息相关。作为家长,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有助于使家庭伦理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