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利用不同时代的文献语料,考察分析方位词"里"的来源、方位词"里"转化为结构助词"里"和保留在部分汉语方言中的结构助词"里"。典型的表三维空间的方位词"里"产生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五代。金元时期,方位词"里"已完全发展为结构助词"里",其所在的句法环境为:"NP1里NP2"。明代,"里"出现在"单音节重叠形容词/副词+里+VP"句法格式中,相当于"地"。现代汉语方言中结构助词"里"的用法很丰富,相当于"的""得""地"。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里"作为方位词用法的研究很多,对"里"的历时变化和语法功能演变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在金文时期,"里"已产生了表示居住场所的最初意义,是一般名词。由居住场所演化为表示距离的"里",属于"里"较早的引申义,此时仍为名词。作为词缀的"里",由早期的并列式短语"街里、邑里"等,通过词汇化形式演化而来,现在仍然具有较强的组合能力。作为方位词的"里",则是"里"和"裏"意义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3.
正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在文学作品中,对此有精彩描写:"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话或某些方言里我们经常能听到"……下里"这样一种说法,如"私下里、四下里、两下里、八下里"等.对这些"下里"应该做何解释,很少有人言及.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民族学者、民间文学研究者开始了"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整理与研究.50年来,"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整理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司岗里"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整理与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司岗里"神话传说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整理与研究,从而保护"司岗里"这一佤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是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X里X气"构式在汉语口语中较为频繁使用,笔者基于BCC语料库的检索结果,试从构式语法构式压制的角度来分析"X里X气"构式内在的语义、语用和结构特征。笔者发现"X里X气"构式具有将名词化为形容词的功能以及强化形容词语义的功能。词汇方面,构式"X里X气"中的X词汇决定了"X里X气"构式的语义以及词汇感性色彩。  相似文献   

7.
"NP上"和"NP里"的认知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上"和"X里"在汉语里都很常用,意义有区别,也有交叉.从认知和隐喻的角度系统地归纳"上"和"里"的用法,在易混淆的地方进行比较,能帮助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更准确地使用这两个常用方位词.  相似文献   

8.
"请"是汉语里表示礼貌、客气常用的字,英语里与它对等的词是"please"。比如,"请坐"可以说成"Sitdown,please","请进"可以说成"Comein,please"。这样的说法虽然很客气,但语气显然是命令式的。如果我们想要请求别人做一件事情,只用"please"就不够了。比如"请过来一下好吗",这句话里征求对方同意的语气在英语里就要靠情态动词"will"或"would"来表示,  相似文献   

9.
师:这个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齐声):移山. 师:这件事做起来难吗?从文章里找出句子来说明. 生:很难,文章里有"高万仞"方七百里"两句."高万仞"就是很高的意思,"方七百里"就是方圆面积七百里.山又高又大,很难移.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唐五代时期敦煌出土文献以及传世文献作为语料,将"中""里"与"内","内""中"与"里","内""里"与"中"进行比较。验证了现代汉语中"里"具备的"等同义"和"划界义",在唐五代时期为"里""中"共有,而"指代义"却属于"中"独有。现代汉语中"中"拥有的"过程义""状态义""无限义",从唐五代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1.
莱维托夫是美国20世纪有影响的诗人之一,50年代她提出了"有机形式"的诗歌创作理念并终生为之努力.她的"有机形式"思想主要包括:1、诗人驰骋在艺术王国里追寻着一种无上的精神和理想;2、艺术家要善于择取平凡事物入诗,以超凡的眼力平衡理想与现实,探索艺术的灵魂;3、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诗人须投身社会生活,以提升诗歌的品质.简言之,她的"有机形式"创作思想是建立在对生命艺术整体认识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魏夫人的词作虽大都语言清雅秀媚,但有时也用俗语俚辞,真率直朴,天然本色,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反映出宋词庶民化的显特色。朱淑真是一位有独立人格意识和反常思维习惯的、很有艺术天赋的女性,在北宋历时近百年的思想解放和人性觉悟的学新潮后出生并成长起来的她,敢于用许多士大夫都不敢用的词来表现个人的“私情”,证明其新化人身份和反礼教的叛逆女性的形象。李清照是宋型化的标准产儿,是中唐到北宋化转型的新化观念、新价值思维所孕育的一位新型女性的代表。她在其词作中所表现的对生命激情的体验中,升华了自己对丈夫的爱,也升华了内心世界的审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试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大众庸常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立足于池莉的市民小说,对小说中作者非常认同和肯定的大众社会中市民生活及他们的价值观念进行了分析,分析主要从“不谈爱情”和受制时间两方面展开。池莉市民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充分注重日常生活的逻辑,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在大众社会中被平庸无奈的生活消磨着,在金钱和性的双重枷锁的挤压下显得虚妄和奢侈,显示出来的价值趋向是放弃高尚的情感追求,以非常世俗化的功利化的眼光来看待男女之间的关系。池莉的小说中充分关注当下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池莉精心刻镂的市民大众的庸常价值趋向,表现出一种消解价值和意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陈敬容是九叶诗派著名的女诗人。她的一生曲折不平,但她在苦难面前没有低头,一生与诗为伴,用诗来记载苦难生活和情感历程,同时努力地超越自己,诗风不断发生变化。《山与海》是诗人诗艺成熟期的作品,抒写了作者晚年容纳苦难的广阔胸怀,诗中的象征手法和音乐性成为作者执着于生命苦难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文化人格中贯透着浓重的"贵我"意识,它跨越张爱玲的生活界与艺术界,在作家的成长创伤、自恋的日常心性、艺术的"造梦"方式等领域多重交融,最终生成了作家"生活与艺术"的个性化景观。进言之,这种人格力量对张爱玲的文学想象具有如下展拓:深化文本的悲剧意蕴,生成美学形象的实用主义内涵,推进其对人性的多重思考,形成文本特有的主题话语。  相似文献   

16.
“为着生活而写作”,成为苏青这位都市职业女性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言说姿态与表现方式,并以此区别于“五四”以后任何一位女性作家的创作理念。她的散文创作从文学的神圣崇高中剥离出来,写人类普遍意义的日常情境与世俗生活,反映出她在尘俗生活中寻找情趣的市民文化的品格。苏青散文中“性别意识”来得特别鲜明,但她又能直面女性的性格弱点,撕毁女性的假面具,并且发出独到的批判声音。  相似文献   

17.
从王安忆所提到的“世俗的张爱玲”这一说法出发,指出张爱玲的世俗只是一个外壳,而内里却是浓重的虚无。现实生活中的张爱玲早已完成自我虚无化,她的一生都处在虚无之中,而在她的小说和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世俗,实际上是一种“自欺”现象。因此,对于生活在虚无之中的张爱玲来说,是不可用世俗来修饰的。  相似文献   

18.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9.
突破与困惑--谈池莉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萧红的人生历程视作一个生命文本加以阐释,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代表性作品,解读其创作的独特主题意蕴———生存与怀乡,揭示了萧红艺术世界中涵纳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