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特别喜欢音乐游戏,尤其是对游戏活动中的动物形象感兴趣,大多数幼儿能正确地区分不同力度、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跟音乐做一些模仿动作,但在游戏过程中,常常只满足于游戏情节,而忽视  相似文献   

2.
吴媛媛 《学前教育》2005,(10):36-36
活动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班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是:随音乐的节奏尝试按自己的想像自由地做模仿动作、律动和简单的舞蹈动作,动作协调优美,能表现出音乐的力度、速度变化和情感。为此,我选取了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中的《玩偶进行曲》,这首曲子节奏鲜明,富于童趣,便于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和情感。  相似文献   

3.
通过概念学习引导幼儿进行舞蹈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韵 《早期教育》2002,(11):4-5
长期以来,舞蹈创作被拒之于幼儿园舞蹈学习大门之外,幼儿园中的舞蹈学习大都以模仿为主。模仿是舞蹈学习的必经之路,但舞蹈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模仿的阶段。 幼儿能否进行舞蹈创作?从出生之时起,幼儿就在自发地、本能地“创作舞蹈”。3岁的幼儿能够想到跟随音乐做小鸟飞的动作;5岁的幼儿可以模仿电视中的新疆阿姨跳新疆舞;6岁的幼儿可以根据音乐的风格、节奏,自由舞蹈。这些事实都证明:幼儿是具有舞蹈创作能力的。幼儿舞蹈创作的目标不应定为创作出一个完整的、优美的舞蹈,只要幼儿能通过动作创编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舞蹈美的理解即可。  相似文献   

4.
郭毅浩 《教育导刊》2011,(10):64-67
律动是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类型之一.是指在音乐或节奏的伴奏下,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的音乐活动,其特点是节奏感强,动作形象简单。小班幼儿具有动作发展快、爱模仿、“认知依赖于行动”等特点,从这些特点来看,律动是一种符合小班幼儿学习需要、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类型。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上音乐活动课单纯要求幼儿模仿,有时还用口令来训练幼儿的动作,等孩子学会了再配上音乐。教唱歌也是如此,让幼儿按我的要求一句句地学唱,轻重强弱和快慢全听我的。这样教学,尽管我费了很大劲,但效果总是不理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上。小朋友刚入园时,我就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幼儿直接感受音乐,用舞蹈动作的美来使幼儿对音乐感兴趣。我常常在音乐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朗诵歌词,弹奏优美的曲调,用悦耳的声音唱幼儿能理解的歌曲,跳一些舞蹈,做一些有节奏的…  相似文献   

6.
崔月娇 《考试周刊》2014,(7):188-188
幼儿在玩打击乐感受音乐魅力时,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用生活中常用的语言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并逐步进行基本节奏的记忆与模仿,通过动作的配合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节奏,同时"小小乐队作用大",培养合作意识,增强纪律感和责任感,真正成为幼儿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7.
幼儿韵律活动的核心是通过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引导其感受音乐的节律,从中获得愉悦,并通过自己身体的律动再现这种节律和表达自己的愉悦。开展小班韵律活动,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有节奏感和重复性的曲目,教师指导语言要具体、明确、适时,动作指导要从自然动作到模仿动作,再到表现动作,让小班幼儿的随乐节奏动作变得更富有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常为幼儿把握不住舞蹈动作而烦恼。我从实践中分析,幼儿做不好动作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幼儿对单调的讲解、手把手教舞蹈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他们只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而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第二,由于多数教师是一个人带班,在示范过动作后,就弹琴为幼儿伴奏,而幼儿在尚未记住动作要领时就一下失去了依托,没有了模仿对象,因而也就很难跳下去。针对上述情况,我就尝试着设计舞蹈图谱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认准两条:一是必须要让幼儿感兴趣,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性,二是必须让幼儿能看懂。以教舞蹈《树叶》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9.
沈瑶珣 《考试周刊》2014,(85):195-196
<正>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节奏感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就成为幼儿教育音乐活动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如何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呢?我选择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作为研究目标,初步探究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一、从寻找声音中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锐性并且让幼儿初步接触节奏。1.在音乐活动中模仿表现节奏,初步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意图3~4周岁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模仿能力和初步的创作冲动。为了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而设计了“动感娃娃”活动。本活动以“电动娃娃”作为切入口,让幼儿从观察到模仿,从模仿开始到简单的动作创编,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音乐的快乐及舞动的乐趣。二、活动目标使幼儿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帮助幼儿学习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三、活动准备电动娃娃一个,活动音乐一段,录音机一台,自制小舞台一个。四、活动过程(一)律动入室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按…  相似文献   

11.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本文从感受音乐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标 1.通过欢快的音乐节奏及自由形象的模仿动作,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能力,提高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2.教育幼儿懂得保护青蛙,爱护庄稼。 准备:青蛙头饰若干。场地设置:庄稼地在中间,是青蛙的“家”;四周是害虫“家”。  相似文献   

13.
彭海鸥 《教育导刊》2003,(11):18-20
闻一多先生指出:“舞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是以人体动作、姿态作为物质媒介,在有节奏的连续运动中塑造形象的艺术。幼儿舞蹈是一种以模仿动作为主,经过艺术加工、整理、组织而成的特殊动作。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生动的舞蹈内容,不仅能使儿童获得  相似文献   

14.
巢文佼 《考试周刊》2013,(22):193-193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是艺术与运动的高度结合。体育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幼儿不仅提高了对动作及节奏的模仿能力,还加深了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提高了各项能力。体育舞蹈是一门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和感情表达于一体的艺术,是无声的语言,幼儿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内心的感悟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在表现的过程中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学习新的节奏型过去教幼儿掌握不同的节奏型,一般是采用老帅拍节奏,幼儿模仿的方法,比较枯燥。近年来,我们试探着通过语言的节奏来帮助小朋友掌握新的节奏型。平时我们说话是有节奏的,有时节奏较快,有时节奏较慢,有时还有停顿。四足岁孩子的语言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要求他们有节奏地说一句话,是不太困难的,然后再让小朋友  相似文献   

16.
从我踏入工作岗位就开始接触趣味形体操,跟随教练学习幼儿基本体操教学.趣味体操包含走、跑、跳、平衡、波浪、踢腿、弯腰等基本动作,在选择合适音乐基础上,根据音乐节奏、速度和旋律,配以操节口令,把基本动作编排为成套简单而又富有艺术性体操,以培养幼儿身体各部位灵活性和协调性.趣味体操是体艺特色教育中最重要内容,包括韵律操、歌表演模仿操、民族舞蹈操、器械操、戏曲操和武术操等."趣味形体操课程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的研究"是我园园本课题之一,几年以来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幼儿模仿操     
幼儿模仿操,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锻炼有关部位的肌肉,培养好的生活习惯。练习时有坐有站,随着音乐节奏做操。洗脸:中指从鼻旁开始,经眉毛到脸周围做洗脸动作。1、2拍先向上,3、4拍从上到下,重复练习一共两个8拍(图一)。  相似文献   

18.
活动1 拍拍小皮球(适合2岁~6岁幼儿)活动对象分析2岁~6岁的幼儿,虽然掌握了大多数日常基本动作,但还不够协调,同时他们也喜欢模仿父母或老师的动作。活动通过教孩子随着欢快的音乐学习拍皮球,让孩子体验节奏的感觉,以提高孩子动作的敏捷和协调。活动步骤1.准备一小段音乐(最好是孩子熟悉的,轻松欢快,1/4拍,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2.让孩子熟悉这段音乐,告诉他播放所需的时间。3.父母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打(双手、单手都可)小皮球,让孩子模仿。4.提高动作难度,如随节奏挪动脚步,向前走,向后走,或和孩子玩接力赛(亲子合作在…  相似文献   

19.
王淑艳 《甘肃教育》2014,(11):56-56
正好动和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利用各种物品敲打发出的声音来探究这个奇妙无比的世界,这种探究特点也为幼儿参与节奏活动提供了心理基础。儿童音乐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感受生活的节奏之美来提高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一、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听的兴趣,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的节奏音乐是听觉艺术,在婴儿时期,幼儿就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20.
谢芳 《天津教育》2022,(18):70-72
<正>幼儿现阶段主要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认知主要以幼儿自身实际行动获得的主观经验为主,认知事物时需要借助物体的表象。音乐律动主要是肢体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但这一阶段的幼儿很多时候并不能想到能符合音乐特点的动作,教师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创编肢体动作,促进音乐律动游戏化进程,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的效用。一、律动活动含义肢体动作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能促进幼儿对律动音乐节奏、旋律、节拍等音乐元素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