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高校建设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作为我国高端人才重要培养途径之一的高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历史使命。笔者在分析当前高校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后,提出了相应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创新教育是我国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重要课题.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高校研究生素质教育要树立创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结构,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健全教育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从而促进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国的历史航程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研究生是将来国家建设的栋梁人才,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国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研究生人才的任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运用三中全会精神,在实践中创新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适应深化改革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服务,成为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陈馥强 《教师》2021,(8):61-62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助于丰富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内容。根据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培养现状,文章作者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即以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为依托,以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合力搭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参与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研究生自主创新平台的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其首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渠道。为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校应努力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搭建学术攻关平台、实验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和校园文化平台。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国际经济竞争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科研团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运作模式,以及该模式在团队目标、团队文化、团队结构、团队资源、科研项目、保障激励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发展的基础是人才,竞争的焦点也是人才。高校集科研与教育于一身,担负着向社会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重任。高校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是21世纪国家科技进步的推动者。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担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是各高校关注的焦点。 除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高质量的人才应具有良好的素质。目前世界各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中,最受重视的是研究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这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在于突破旧的理论框架而实现创新目的。纵观科学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江苏省工科类研究生创业教育现状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从转变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路和培养研究生自身创业能力出发,提出研究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顺应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政府等外部支持环境,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验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在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 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增长.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应当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环境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研究生实验技能现状以及产生原因,探讨了如何构建和实施研究生实验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生是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肩负着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研究生是高校共青团建设的中坚力量,重视并加强研究生团学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发展与创新的需要,是有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研究生会是研究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重要载体,旨在增进研究生思  相似文献   

11.
认为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主体创新动力不足、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培养环境和育人生态有待优化等现实困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趋势,也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以“超限”理念全面引领育人创新,围绕理念引领、路径优化、实践育人、优化生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以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而高校的教学资源跟不上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成为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瓶颈;而随着企业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研究生为企业提供技术及人力支持。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能使高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改善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需求和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状况,是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从培养目标的定位看,更应注重培养其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从事科研的创新能力。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应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战略目标。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四大模块的调查内容,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统计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并总结出研究生创新教育的一些普适性经验,为我国高校提升研究生创新教育质量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方案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地方高校应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探讨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专业课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在不断做出调整,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大融合大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也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教育理念,加快研究生的培养从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转变,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研究生培养重数量,培养方法上陈旧,依然是以老师为中心开展教学,学生处于被动。这种培养方式如果不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非常难,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研究,通过研究找到有效的措施,加快研究生的培养从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转变,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人才在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提出高校要通过推动国际科研项目合作、开设国际师资课程、邀请外国专家访学等国际合作模式来加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针对材料学科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展开国际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基本目标,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为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普遍存在合作机制与形式松散简单、课程保障机制缺乏、师资力量难以适应需求、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为实现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目标,应从优化政府促进功能、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保障、加强师资建设、创新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健全利益分配等方面优化地方高校研究生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在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培养目标倾向学术型人才、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单一及导师队伍素质结构不健全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理想的人才培养策略体现在培养目标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导师素质结构等.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民族自立的根本,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国部分高校的研究生院开展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研究与建设。本文在分析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的背景后,对目前创新计划的内容作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佳摇篮,如何培养具有探索与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课题。文章分析高校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微环境现状,探讨什么是“微环境”及“微环境”的内涵,并从高校研究生培养所需的创新微环境角度对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进行探讨,通过对个人、团队和高校多视角进行分析,阐明研究生心理素质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团队搭建、课程体系规划及重视专业知识教学是构建微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