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原"作为古代一种文体萌芽于秦汉时期,如<吕氏春秋>之"原乱"等,成熟于唐代,代表作为韩愈之"五原",以后各个时期也不乏佳作,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之"三原".自五四新文学提倡白话文运动,"原"之为体便停止发展而被现代学术论文形式取代.  相似文献   

2.
<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妹"之"静女",有的学者训作"美女".本文认为,"静"通"靖","靖"含"善"、"淑"义,因此,"静女"即"善女"、"淑女",而非"美女".  相似文献   

3.
王力<古代汉语>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一文中出现的词语"凑?注释为"轻薄的样子",而王伯祥<史记选>则注为"自得貌".文章从多个角度证明了训"沾沾"为"自得貌"是确解.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庄子>一书的言说方式入手,旨在揭示体现在<逍遥游>中的人生境界--"无待",以及人生态度--"无为".并借此说明<庄子>的言说方式与其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池莉的小说<生活秀>和由此改编的同名电影<生活秀>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当代女性命运的关注,但主要由于切入视角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前者是女性意识的自我表达,我们称之为"女人秀";后者则是一种强势的男性视角下的女性的话语和意识的被淹没和解构,我们称之为"秀女人".从比较中我们可以洞见女性话语在当今社会的尴尬地位,并能发现女性在当代境遇中被遮蔽的更深的真理.  相似文献   

7.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文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宿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8.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历险故事姊妹篇".该文对比了两部历险记,认为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其实是一个人物的两个侧面,即作者对自我理想人格的塑造.这两个人物是"合二为一"的,由此也能发掘出两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存在着从"自度"到"度他"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从推衍形式及其范畴基础这两个方面比较中西两种思维形式,中国思维形式表现为"纯粹关系映射推衍",其推衍形式是"关系映射",其范畴基础是"纯粹关系";西方思维形式表现为"实体关系套接推衍",其推衍形式是"关系套接",其范畴基础是"实体关系".对此,可以从<尚书*洪范>和<工具论*范畴篇>这两个中西思维的范本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周易>爻辞的产生,或以卦名、或以卦辞、或以前出爻辞为联想点而来."大畜"卦上爻爻辞中的"何天之衢",字面义为负荷着天的大道,其立义联想点是卦名"大畜".  相似文献   

11.
论苏轼诗词中"鸿"与"鹤"意象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词中鸿、鹤两种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前者具体化为飞鸿、孤鸿、归鸿,分别象喻了苏轼人生历程中的青年、壮年、老年阶段的生命体验,后者以"驯鹤"为主要形式,象喻了主体的品格.  相似文献   

12.
马叙伦从"<说文>学"和"六书"说出发考察中国文字,"六书二系"说是他的理论核心;他通过实践分析认为俗字不合"六书","六书"理论适用于金石刻辞文字;并吸收新材料新方法研究"六书",阐释许慎的文字学思想.马氏的文字学思想固守传统,相对保守,但保守之中也表现出进步性,如"三书说"和语源学的思想对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的魏晋六朝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晚清时期著名的“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对于魏晋六朝的推崇,一方面固然有其民族革命的功利动机在内,另一方面,也是他在认真考察中国学术发展史后所得出的关于魏晋六朝“其言循虚,其艺控实,故可贵也”的学术结论使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蒙太奇”的基本原理、方法。并依据人的认识规律、生理特征、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及体育教学的要求,从体育教学中新授课、复习课的两门主要类型课种进行了剖析,以体育动作技术结构为先决条件,在借签“蒙太奇”技法的基础上,构想了几种适应于体育教学的方法。在近几年体操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的运用。旨在全面地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丰富体育课的教学手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从人的社会性来看“形式”和“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莱夫·贝尔将“有意味的形式”中的“意味”界定为“神秘意味”,并不能视为贬义色彩上的神秘主义。因为不但人的存在需要神圣之维,而且审美也需要这一维度。贝尔的神秘主义的贡献就在于,他始终强调这一维度,并坚持真正的审美情感必然包含着对“纯粹形式”中的“神秘意味”的领会。也许正是贝尔所强调的东西,构成了人的审美和动物“审美”的一个区别。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是一种“现代才子气”的佳品。这种才子气主要表现在写景的笔调和抒情的恣肆上。郁达夫写景的才气得力于他对自然的感受,在景物中融注真情以及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他姿肆的抒情则展现了一种真诚与坦荡的现代人格精神。精致的景物描写与率直的抒情形成了强大的张力,构成了郁达夫游记散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芋粥》是芥川龙之介取材于《今昔物语集》写就的历史题材的小说.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芥川都对原作进行了再创作.形式上的再创作主要体现在让叙述者“外显”这一点上.而通过分析《芋粥》中叙述者的类型,可以更好地对文本进行叙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审美形式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相反,马尔库塞认为,艺术的政治潜能在于艺术本身,即在审美形式本身。本从分析其对“审美形式”一词的特殊规定性入手,探讨马尔库塞对学艺术的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观点,并试图纠正学界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4 0年代 ,赵树理的创作因“歌颂”了解放区的新生活被认为是《讲话》精神的体现。但是 ,这是对赵树理的一次误读。赵树理一直坚持走为农民创作的道路 ,他的作品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在形式上与《讲话》的倡导一致。赵树理作品并不以“歌颂”为主 ,这是赵树理在解放后陷入写作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徐成淼散文是他散文创作理念的实践,在中国散文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他的散文注重追求文本的艺术性,由于其对散文艺术的追求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的很多散文形成一个突出的特色,即“超越时空”。这种“超越时空”的特色,大多不是通过专门的议论或抒情来完成,而是渗透在文本的叙述中,甚至于无法将其从叙述中剥离开来,因此,他的散文具有很强的艺术整体感,是匠心独运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