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国档案》2015,(1):68-69
法国:公共图书馆惊现莎翁《第一对开本》在威廉·莎士比亚生前,他所写的许多剧本尚未出版,直到1623年(莎士比亚去世后7年),他的同事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才将所有能找到的剧本合并出版,名为《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和悲剧》,内含36部剧本,其中18部是首次出版。由于此全集是以对开本的形式印制,因此,西方通称《第一对开本》。该书被认为是莎士比亚一半戏剧作品的唯一可靠文本,是全世界最珍贵的书籍之一。现在,法国北部一家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之前不为人知的《第一对开本》,使全世界已知的该书现存总数增至233本。  相似文献   

2.
王法宁 《兰台世界》2012,(25):90-91
萧乾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及知名记者,一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及西方文学的翻译工作,他向国内的读者翻译与介绍了西方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撰写了300多万字的散文、特写及翻译作品等。萧乾在对西方文学作品翻译的选择与探索上有着其独特的视角,其翻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就是出于对青少年及儿童作品的偏好,并且翻译这个作品也能为青少年做一些启蒙性的工作,很有现实与教育意义。因此,萧乾翻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在1956年出版后,就广受欢迎与热评,并在第二年重新进行了印刷。作为中国知名  相似文献   

3.
刘松  夏登山 《出版科学》2023,(2):97-104
自1858年《墨子》首次介绍到西方后,历经百年跨语际翻译出版,跻身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代表系列丛书》《企鹅经典》《牛津世界经典》等西方权威经典丛书之列。《墨子》在西方的经典化离不开西方出版机构的大力推介。非营利性大学出版社主要面向专业读者和研究人员,强调译本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使得《墨子》更容易进入教育场域,获得主流意识形态认可,成为学院化经典。商业出版机构则在图书设计、营销推广等市场化运作方面更具优势,而且十分看重译本的可读性,因而极大提升了《墨子》在普通读者群体中的影响力,使其经典地位得以赓续。考察《墨子》英译出版史,重点分析西方商业出版社市场化运作和大学出版社学术性出版在其经典建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当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坚力量的出版界提升出版内容吸引力、国际竞争力、传播影响力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传论》终于出版了,当我将样书捧到本书作者赵澧教授手上时,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莎士比亚,这位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文坛巨人,对于中国读者是那么熟悉而又遥远。人们一遍遍地翻读他的作品,但关于他的生平,关于他的作品的创作背景,却知之甚少。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对他的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现在,由中国人写的《莎士比亚传论》出版了,现在,人人都可以同作者一起走近莎士比亚,探寻莎士比亚人生的踪迹。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是中国人民最敬仰的作家之一,也是中国较早接触的西文作家。以前中国知识界称莎士比亚为莎翁,此称呼不是由于他的岁数大,而是出之于对他的尊敬,他生于1564年,逝于1616,只在人间度过52年。 大约在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前后,西方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时,介绍了莎翁的剧作。当时一些刊物刊登过他的著作片断。莎翁的作品最初在中国出版,是1903年上海达文出版社出版的,书名为《澥外奇谭》,这本书收入莎翁剧作10个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艺术家莎士比亚一直是西方文学批评界的风向标和关注热点,如歌德所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二十世纪莎评简史》采用珍珠项链般的历史叙事手法,内容详实,结构脉络清晰,将20世纪西方莎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客观而又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对于研究20世纪西方莎士比亚文学批评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宝贵的史料价值,也为莎士比亚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出版业转向。出版难,使著作者叫苦连天。正儿八经的书出不来,那就只有投出版家和芸芸众生的所好吧! 近来,徐斌先生等连续推出两书:《反常的人性——癖》、《虚弱的人性——怕》(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初出版)。在《怕》的“后记”中徐先生作了坦诚的自白: “按时下说法,我本来是个搞正经学问的人,研究莎士比亚也算是有了一点名气。……在中国这个扫盲仍然是一个大问题的国度里,莎士比亚研究能获得多少知音  相似文献   

8.
去年猫头鹰出版社之令人注目,不在于有多高的营业额,而在于该社总编辑郭重兴如何大力调整公司体制,一步一步落实培养专业编辑人的想法,并且在今年有了开花结果的表现,像《新莎士比亚全集》、《步道系列》、《人类经典》、《Art Book》等系列的出版都是具体的例子。 1991年成立的猫头鹰出版社,最早的出版走向是引进  相似文献   

9.
符旭 《大观周刊》2012,(1):13-13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分别为西方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代表,都有着相似的主题——复仇.但这两部悲剧在几个方面又表现出鲜明的差异,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是从清咸丰六年(1856)传到中国的。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是伴随着一种典型的文化传播——宗教文化的传播而来的。当时,上海墨海书院刻印了英国传教士慕维廉译的《大英国志》,提到“舌克斯毕”,即今天通称的莎士比亚。从那时起,“埃汶河畔可爱的天鹅”在异域文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占尽了第一把交椅。在中国被研究最多的外国作家是他,第一个出版了全集的外国作家是他,甚至第一个出版了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要     
通俗绝对不是庸俗。去年夏天,我们有一个设想,要在经济学、哲学、史学、法学、美学等范畴内组织一批通俗读物,面向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而物色作者时,我们恰恰把目光放到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身上。社里最近出版的《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和不久将要出版的《与官员谈中国政策》,就是两种货真价实的通俗读物。《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出版后,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白话演义”,短短半年,重印2次,达8万册,光邮购就近2000册。有了《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的成功,我们对实施“请名家写通俗读物”这一战略树立了信心。于光  相似文献   

12.
王建敏 《兰台世界》2012,(28):15-16
梁实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及翻译家,尤其对莎士比亚作品有着翻译方面的权威,其翻译作品主要有《英国文学史》及《莎士比亚全集》等.梁实秋先生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着重要的贡献,其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时表现出和谐圆融的审美情操,并融合了西方古典的美学思想.另外,梁实秋的翻译实践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对话精神,尤其是其对翻译作品中文化内涵的传递,文学形式的输入及语言风格的再现等方面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深圳市委前任宣传部长杨广慧著《投向新视野》一书,对深圳特区的宣传思想工作,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与体会。 杨在书中讲到企业文化,他归纳了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特别着重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他说西方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企业环境、价值观念、英雄人物、典礼和仪式、文化网络。  相似文献   

14.
西尔维亚·毕奇是一个传奇。她在巴黎左岸创办的"莎士比亚书店"成为美国"垮掉的一代"的汇集地、美英法等国文学家的雅集之所,创造了文坛盛景。她因文学巨著《尤利西斯》而在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人,却具有伟大出版家的卓越品质。  相似文献   

15.
2020年西方左翼思想译介的著作相比2019年有所减少,但依旧是一个丰收年,国内各大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大量重要的西方左翼思想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阿多诺的《阿多诺选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哈贝马斯的《在自然主义与宗教之间》、福柯的《对活人的治理》,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朗西埃的《审美无意识》、阿甘本的《散文的理念》、巴塔耶的《爱神之泪》和加塔利的《混沌互渗》。此外,202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巴迪欧的《论电影》和《追寻消失的真实》,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罗兰·巴尔特的《论拉辛》和朗西埃的《无知的教师:智力解放五讲》。  相似文献   

16.
对西方出版管理体制的几点看法(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员魏玉山、杨贵山撰写的《西方六国出版科学管理研究》一书即将出版。所长袁亮同志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对西方国家出版管理体制的演变、宏观管理、出版法律制度以及综合管理手段作了概括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借鉴的思路。 因本文篇幅较长,本刊分两期刊发。  相似文献   

17.
五、美学美学方面的著作,在50年代曾出版了6集《美学问题讨论集》以及几本个人的文集。60年代的头5年,翻译出版了一些苏联、西方的美学论著,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代表了当时中国对西方美学理论研究的水平。70年代末以来,社会对美学的关注和兴趣日益增长,形成了美学书籍出版的热潮。1981年出版了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之后,具有相当水准的学术专著一本本问世,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学史著作的出版。第一本问世的中国美学史著作是文  相似文献   

18.
熊茵 《出版广角》2013,(2):76-77
《牡丹亭》是昆曲中一部著名的爱情剧作,它分为55出,包括《惊梦》《寻梦》《婚走》《再生》等。在昆曲的早期剧作中,大部分作品都是围绕政治主题展开,例如《浣纱记》《宝剑记》《鸣凤记》等,也有少部分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戏曲。到了明朝的万历年间(1550),一位可以和西方戏剧家莎士比亚相媲美的戏剧家汤显祖诞生了。他所写的《牡丹亭》将大家闺秀的  相似文献   

19.
《出版工作》编辑部: 《出版工作》今年第1期发表了舟自横同志《何谓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一文,对我社去年2月出版的《生命与爱》一书提出的批评是对的。《生命与爱》是用一个旧版本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英文版近日在第63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首发后,引起了西方学者和出版人士高度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部分外国书商、参展者和学者表示,该书对于西方普通读者来说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阅读价值,对于西方学者向普通民众介绍中国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建议继续完善中国图书在西方出版和发行的渠道,进一步提高面向西方的自我描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