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栋生老师写过一篇<把"人的教育"写在我们的旗帜上>的文章,有读者讥之为"乌托邦",认为"人的教育"是"明天的空气",在现今中国不可能实行.王栋生老师回应说:"把人的教育说成是'明天的空气',这种极端消极的言论是对教育的亵渎,因为即使在应试教育猖獗之际,依旧有无数的教师坚守理想,努力实践着'人的教育',否则我们将面临更糟糕的环境!也正因为教育界还有这样的'三户',所以我们对教育改革应当充满希望." 这里有两点意思很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师:读读课文第三段,把生字圈出来. 生:生字有"除"疲倦". 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 生:"除"是数学中"除法"的"除".我是这样记的,"除法有时会有'余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学生"看作动词.以"学"与"生"的和谐共存为基础,认为"学生"内在地包含了几项应有之义.第一,为什么学:造就绚丽多彩的"'人'生'";第二,怎样学:要"生"学,不能"死"学;第三,学什么:以知识为媒介,臻达"人生之道".对这些意义的认识,有助于人们更深刻理解"学生"一词所蕴涵的应有之意,这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培养、对于学习化社会的建构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教育人生(1985~2004)"黑板上四个略显稚气的美术字,在右下角的几簇小花的点缀下是如此的醒目。望着同学们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宣布道:"今天的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当一回主持人',今天我们学习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做一期'教育人生',今天将在我们班选聘新主持人--"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欢腾。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提供隋树森先生的分析是:"‘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高考中,每年都有不少考生把作文试题与某部名著(或某个历史人物)联系起来,采用编述故事的写法,对话题的内涵作出传神的诠释,写出了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评价这些作者"皆以极大的机智、全新的视角、挥洒自如的笔墨,把名著的'峰峦'打碎了'重组',再塑出一座天然浑成、气象全新的'山岳'……(令人)一经细读,便油然生出赞美之情。"故事新编为我们在写作中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吴燕蓓 《教育》2022,(6):37-38
在"上海市语文德育实训基地",跟着于漪老师学习了三年,听到很多于老师的金玉良言,我特别有感触的就是:"教育需要教师拥有滴灌心灵的睿智,将'真、善、美'一滴一滴地灌入孩子的心中,让这些种子慢慢地孕育、生长,慢慢地具有'人'的样子:有人心、有人性、有情有义……"  相似文献   

8.
2005年11月27日晚央视3套的"联合对抗"节目中,当红花旦主持人王良在给挑战者刘文涛读题时,有这样一题:"李白诗句'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的'陈王'指的是谁?"大凡有一些古文学素养的人都知道,"陈王"指的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曹子建,在此毋庸赘言.可"平乐"之"乐"字是否如王良所读之"yuè"音呢?我们不妨推敲一下.  相似文献   

9.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成功发射和回收"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后,以"飞船"和"卫星"为背景的问题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下面运用能量观点分析"飞船"及"卫星"在发射、变轨、运行、回收、着陆过程中系列问题,以提高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我迷惑地问及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时,我的师傅唐老师讲了这样一个初看与班主任工作毫无关系的词--"运动".他说:"衡量一个班集体发展水平及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高低,有两个标准,一是这个班集体的'运动'水平,二是这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运'和'动'及其关系的处理水平.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是班主任在上位'运',学生们在下位'动';班主任在内部'运',学生们在外部'动'."  相似文献   

12.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指导学生读(识、用、记)图是地理教学的特色和地理常规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就需要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读图法"进行教学,是现代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图法"在实施中,可分成思考、交流、巩固和信息反馈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学生不会写作文,又不知写什么的问题,近六年来,笔者以形式结构为中心作了一些写作训练的尝试.现做一阶段性盘点. 一、关于"起承转合" 何谓"起承转合"?<现代汉语词典>注释是:"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这种行文顺序往往也是我们平常的思维顺序和表达顺序.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一面到多面,由外在到内涵,逐渐深入,逐渐清晰.这一过程,有曲有折,有阶段性,其间蕴藏着"起承转合"这一法则.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习>2011年第3期尹长生老师的<缘何称"白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北宋词人柳永,为人放荡不羁,流连坊曲,被仁宗御批'且去填词',他受辱不得志,只好自我解嘲地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叙述似乎很合情理,但是查找这个典故的出处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正好把其中的"因"与"果"弄反了.  相似文献   

15.
读完《江苏教育》(2004.9B)"争鸣"栏目中的《好课拒绝"彩排"》一文后,颇有感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彩排"的耗时耗力深恶痛绝。如今,我想说的是"好课需要'彩排'"。  相似文献   

16.
"三生教育"自2008年在云南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以来,得到师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和普遍欢迎,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本性教育的渴望.刘延东委员说,"开展热爱生命、学会生存、了解生活的‘三生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实现生命的价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范旭  彭樟清 《初中生》2002,(16):26-28
"现在的班干部也真‘吃香',什么‘三好学生'‘文明少年'都有他们的份,犯了错误也不用挨批评……"听了这一席话,班长章平火了:"胡说八道!你懂什么?你知道当‘官'的滋味么?"  相似文献   

18.
"忍"的诠释     
我算是白活到今天,都长这 么大了,还不明白什么叫"忍"。 作为学生的我,只好请教老师。 语文老师说:"对于聪明人 来说,'忍'可能是'忍辱负 重'。而对于一个胆怯的人,则 是'忍气吞声';到了一定限度, 他会'忍无可忍'。"  相似文献   

19.
"莫须有"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意思是‘也许有'.后来用来表示凭空捏造.""百度百科"的解释则是:"(我)寻思着有、(我)认为有,相当于‘说你有你就有'.还可以解释为‘不需要有'."  相似文献   

20.
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 "文本给读者留下的不确定的'空白', 等待读者用想像去'补充'。补充的过程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经验去再创造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留有"意义空白", 而这"意义空白"恰恰是构建想像空间,启迪学生想像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