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陈述: “三大题”虽然已有“不可能”定论存在,但它仍然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不可能”与“未解决”之争!由来已久,它们是公元2400多年前古希腊人提出的三个平面几何作图解问题,人们的“可解”与“不可解”认识发展成为“未解决”与“不可能”之争!双方争论的持续时间之久,跨越时代之多,介入人数之众之广都是世间罕见。在国外几乎所有的数学大著中都要重重地加上一笔,认定这是“不可能”问题,因此大多以讨伐,批判,贬辱形式对待“未  相似文献   

2.
不可能     
世上许多事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水变油”就不可能 ;“水变酒”也不可能。男变女更“不可能”;人类单亲繁殖更“不可能”。水可能往高处流吗 ?除非你用抽水机 ;除非你用虹吸管 ;除非你用电脑动画 ;除非你分不清上下方向 ;除非你在太空 ;除非你特别会画图……图上的水也会流动 ?还会往高处流 ?根本不可能吗 !不信你拿张图来给我看看。这是一种“不可能”图形 ,只能画得出 ,不可能做得出的。不信我也拿几张图来给你看看 :怪了 !这个箱子是不可能成立的吗 ,这个人根本不可能站在里面吗。他肯定是在变魔术。不可能真是“崂山道士”的。人“…  相似文献   

3.
梁晓健 《科教文汇》2013,(11):139-139,141
“不准”和“提倡”是两种教育现象,但它们的背后,却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准”是在消除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是一种教育专制;而“提倡”却是在拓展学生发展的可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I0001-I0001
“现在的科学研究结果一般认为硝酸盐本身是无毒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郝凤桐解释说,但是亚硝酸盐如果大量进入人体的话,可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血液失去携带氧的能力,从而出现缺氧症状,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对亚硝酸盐更广泛的忧虑还在于它在人体内可能转化成亚硝胺,而后者是一种致癌物。”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文化记忆被一种合理的“技术文化”所消隐或取代,面对当代技术文化的极度张扬,人类应对技术理性的宰制采取反思性立场。拯救技术文化“意义危机”的可能出路在于,恢复技术文化的经验地位,重新阐释文化现代性,走向一种多重文化的技术政治学,以厘清技术与人的本质之间内在的关联度,探析“技术文化”所隐匿的可能世界及其对人类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6.
过去几个世纪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一系列一度被打上“不可能”标签的事情变成可能。那么,现在的“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是否也会变成“可能”呢?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参加的一个内部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感慨:中国科技界“有个毛病”,很多科技成果离落地总差“最后一公里”,总欠“一口气”,其实稍稍往前推一把可能就成了。  相似文献   

8.
《科学生活》2013,(2):32-35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等说明,可能是厂商最常用的误导性小花招之一。当你在超市里放下一盒普通食品,转而拿起另一个标有“无脂肪”或“全天然”的盒子时,你可能已经上当了。  相似文献   

9.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可能很难认为一些动物拥有太多的人格,但它们可能和人一样拥有个性。“娜塔莎”就是一只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的黑猩猩。这只天才黑猩猩被研究人员描述为“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10.
我们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时候,常常会注意到不同现象_间的关系。其中有一种关系是这样的:在某某条件下,某现象一定发生。例如“明天早上,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当我把一块石头放在水里,它一定沉底;”“在正常的气压下把水热到一百度(摄氏表),水一定沸滚;”……。这样,在相应的条件下,这样的现象叫做必然的。但是有时候,在某某条件下,某种现象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例如,“当阴云四合时,大概要下雨:”“我掷下一颗骰子,可能掷出六点;”“叫一  相似文献   

11.
夏华东 《金秋科苑》2012,(9):106-107
据一项最新研究说,我们星系——银河系里可能存在几十亿颗潜在的可居行星。而在我们的银河系里,80%的恒星是红矮星。这一最新发现暗示,银河系里可能存在几十亿个可居世界。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的银河系里可能存在几十亿颗潜在的可居行星,其中包括100个“超级地球”,它们距离我们的太阳系不超过30光年。一项对银河系里的红矮星进行的研究发现9颗“超级地球”,其中2颗位于适宜液态水存在的“可居带”里。  相似文献   

12.
“小白”——当你大声呼唤爱犬的名字时,它可能正在为你“画像”。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听到主人的召唤时,犬科动物的大脑活动可能要比之前的推测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3.
来自浙江省农科院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表明,蚕宝宝的“口粮”可以由桑叶变为“豆腐渣”,这意味着退桑还田将成为可能,“工厂化养蚕”将有科学技术作为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项科研成果将是养蚕业的一次“核裂变”。  相似文献   

14.
要做好事     
请你认真观察下方的等式,开动脑筋想一想“要”“做”“好”“事”这4个字分别表示什么数字?好事好+要做好/要做好事答案解析两个三位数相加不会超过2000,因此“要”字只能是“1”。“好”加“要”等于两位数,而“要”字是“1”,因此“好”字可能是“9”,也可能是“8”(因为“事”加“做”可能要进位,则8+1+1也可以等于两位数),由此我们分两种情况行进分析。  相似文献   

15.
“嘿,”罗伯特对妻子说,“我要去做一次长途旅行。你可能要好多年都见不到我,但我一定会回来看你。”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在向同行展示研究成果时,可能谁也不会希望被激烈地质询。然而现在,如果你拿出一张精美的宇宙图片,这样的质询看来将难以避免:“这是一张观测照片还是计算机模拟图?”因为,这很可能是“虚拟宇宙”中的计算机模拟图!  相似文献   

17.
导弹在成为当代高技术战场主战兵器“明星”的时候,一场“厄运”正悄悄地降临在它们头上。一批集新概念、新原理、新能源、新材料、新结构为一体的反导弹武器异军突起,正在研制的“八大金刚”,可能成为21世纪导弹的新“克星”。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不少人认为,生态灾难有可能致人类于死地。生态灾难的危险性可能是现实的,甚至可能比一场核大战更危险。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希望人类“节制需求”的呼声。也许,“节制需求”是人类的一种出路,但更好的出路也许是节制生育。一、地球能养活多少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科技》2003,(5):46-47
科学家长期不懈的野外“追踪”,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完整的古海底“黑烟囱”,亿万年前生长在海底的“黑烟囱”不仅能喷“金”吐“银”形成海底矿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关。 这一成果以封面文章的方式刊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说完之后,也不加论证,因为孔子是“慎于言”的,话一多说就可能有失。不过。孔子的“慎言”却为后人的阐释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近见有刊出文章说“不知生,焉知死”与“不知死,焉知生”是一回事,二者可以循环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