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最后两句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的"子云"即是西汉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  相似文献   

2.
杜一帆 《现代语文》2004,(11):37-37
一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认为我在向大家介绍农科院的新成果了。如果是这样,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呢?因为———萝卜不是别的,正是我。我,因特别爱吃萝卜而得此外号,但因为我脾气不定,所以,外号就变成了两个———“红萝卜”和“青萝卜”。高兴时,我就是“红萝卜”(因为它很甜);而发火时,则变成了“青萝卜”(因为它很辣)。这两个“萝卜”各具特色,也各有味道,于是,它们就成了我的“化身”。瞧,它们来了。“红萝卜”的自述嗨,大家好!我叫红萝卜,我很甜,很爱笑,也喜欢帮助别人。但是,那个青萝卜老是同我作对,而且还喜欢把我挤到一边………  相似文献   

3.
铜仁市地处贵州东部,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是铜仁地委、行署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辖17个乡(镇、办事处),国土面积1515平方公里,人口36万.……  相似文献   

4.
上次谈作文要懂得“清醒”二字,这是任何文章最起码的规矩,但是仅仅做到“清”、“醒”还是不够的。俞曲园老人说:“然清矣,醒矣,或失之太薄,则亦不足言文,所以失之薄者,何也?无意无辞也。”确实是这样,假如一篇文章只是做到线索清楚、语言通俗明白,却内容单薄、言辞平淡,也不足称为好文章。孔子所谓:“言之不文,行而不远。”所以真正的好文章还需内容充实、语言优美。要做到这两点真是谈何容易?尤其是应试文章,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美文,一定要在平时多练习才可以做到,要多读书才能积累论据,做到“取之左右逢能避免使文章流于“薄”,薄者…  相似文献   

5.
①人生旅途中各个阶段所提出的问题,都有各自的特点。②倒数第三自然段用省略号,作了由点到面的拓展。③将抽象的话题,以具体而微的事情出之。  相似文献   

6.
历代注释家都把《论语·乡党》第八章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解释为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的意思 ,乃至有人进而认为中华之饮食文化是由此发展起来。但这种理解显然不符合孔子的一贯主张及其为人。本文通过对“不厌”、“脍”和“细”的分析 ,推断此二句当是表达孔子“饮食不要求精细”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三毛文集《哭泣的骆驼》中《大胡子与我》一文有这样一句话: "一起出门去买东西,他这也不肯要,那也不肯买,我起初以为他责任心重,又太客气,后来才发觉,他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情愿买一样贵的好的东西,也不肯要便宜货。"  相似文献   

8.
某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学生检讨书老师看不懂》的记者来信,提出要重视中小学生滥用“网络语言”现象,因为学生的检讨书中出现了“但是当时她那种口气真是7456(气死我了———编者注。下同),所以我才说她是恐龙”、“不喜欢对老师PMP(拍马屁)”、“希望老师不要还是286”等让老师看不懂的网络语言。本人对此有不同看法。这些网络名词仅仅是数字的谐音、汉字的首写拼音、计算机的并不遥远的祖先的名称而已。只要是稍微涉足网络的人,很快就会知道这些简洁明了的网络语言。这份学生的检讨,稍懂网络的我就能并不很费力通读下来。退一步说,即使老…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上初中二年级的女生,今年14岁。按说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和最天真无邪的阶段'可是,我却觉得我们这些中学生的心灵,已经被残酷的竞争摧残得千疮百孔,在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连成人都会感到吃惊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长期束缚着国有企业领导手脚的就是政府对国有企业领导的考核制度不键全,考核内容不切实际,考核指标强调量化比例,定性化的指标含混不准确,这是大多数企业领导所奉行的在职期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我们一些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理念,却从传统教学的"满堂灌"这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结果让"自主"变成了"自流","放松"变成了"放纵".  相似文献   

17.
18.
邵雯可 《师道》2007,(11):4
知道龙应台,是在若干年前。电视里采访她,那个女子,短发,中性打扮,似乎那回还系了领结,坐姿也很潇洒,不见有半分女子温婉或柔媚的样子。那一刹那,我被深深震撼了,原来世间竟有这样的女子,好似一阵清风,不是细柔的清风,而是带着豪爽的清风。那时的印象很模糊,只知道她似乎是个  相似文献   

19.
20.
师:在古代文学批评中,"以意逆志"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虽然学术界存在不同的阐释,但今天课上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指的是:从自己的想法、感受出发,揣度诗人的情志.(投影显示:意,读者的想法;志,作者的情志;逆,迎,揣度)比如,我们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首先看到开篇四个字。(请学生)——你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