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艳 《科教文汇》2007,(12S):212-213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发音轻柔、典雅、华丽而委婉,表现力极为丰富。在华夏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上,筝历经2500多年之流传,不断发展、完善,在历史音乐文化的大浪淘沙中独树一帜。众多抚筝听筝者借筝喻世、思人、赋情,建构起中国民族音乐长河中独特的筝文化。本文借研究魏晋南北朝至宋代音乐和文学作品对筝所表现的风格、意境等,尝试探讨古代筝艺“以悲为美”的艺术内涵,以达对古筝艺术“管中窥豹”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明确了音乐基础教育不仅是专指某种音乐艺术技巧的教育,而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的、整体的反应方式的教育,教师要借现实生活材料发挥音乐教育以乐辅德之效、借多元化的整合与拓展发挥音乐艺术教育以乐益智之效、利用综合化音乐教学发挥其以乐怡性之效,提高音乐课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多元音乐文化视角透视吴碧霞演唱的"中西合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音乐文化的总体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声乐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而对中西声乐文化长期以来的摩擦、交流、融合,一直是声乐界普遍关注和现实发展的问题.本文主要以青年歌唱家吴碧霞在对待中西两种唱法中成功采取的“中西合璧“的艺术实践为例,探究其“中西合璧“的文化渊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尤其是中国戏曲文化.牢牢把握这种戏曲文化的特点,把握当今声乐文化发展的方向,在中西声乐文化交汇中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态.未来在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中,必将走向文化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被选择,还会被借鉴,形成全新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4.
音乐艺术是人类艺术发展和文化延续的"动态"传承,是无法被复制的文化瑰宝,具有高度的民族原创性、传承性、保护性和教育性,在我国艺术领域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代文艺学研究领域中,音乐艺术传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学者针对该课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相关理论成果也日益丰富,为我国音乐艺术传承事业提供了重要参考.由汪毓和编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音乐史纲》一书,集合了众多该领域专家学者的历史研究成果,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音乐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地总结和介绍,在我国音乐艺术传承和延续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古琴文化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我国音乐艺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文化在从始至今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不同时代环境、不同演奏者、不同风格的演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逐渐衍生出更为多样的情感价值,其作为音乐文化艺术的情感表现力愈发鲜明.古琴文化属于中国的独一无二的艺术文化,以强大的情感表现力成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作为传统的音乐文化表现形式,古琴文化在一代代乐者的演奏中表现出突出的情感特色,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如何充分发掘古琴文化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力,让其更好地与现代音乐艺术交织融合,是古琴文化在当代传承面临的一大困境.笔者在四川音乐学院西南音乐研究中心资助项目(xnyy2019020)支持下,结合《古琴艺术理论与实践》一书展开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由于人文精神的过早觉醒,又因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礼乐教化为中心的道德理性.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禅文化"思想影响下的文人都追求一种宁静恬适的艺术情趣和一种平淡朴素的艺术情调,并把这种情趣和情调带到生活中,使生活艺术化.每当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望迭,胜衰之变也常会体现在绘画艺术的题材上,而禅道的盛行要求画面之笔墨简而淡、寄托物象、抒写意绪.日本画家在学习中国绘画艺术时,对汉学、汉诗、中国绘画理论都下过一番功夫,不仅能充分理解中国明清、中国绘画艺术之要谛,更能在消化日本古典艺术的基础上充实其精神和技法,因而创造出了不少优秀作品.本文试对"禅文化"下的中日绘画艺术进行了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7.
演奏力度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的丰富内涵,演奏力度处理得是否准确而细腻,是衡量古筝演奏者是否具备优良的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筝曲及现代创作筝曲的普遍力度形态分析入手,来探讨古筝演奏力度的规律性问题,从而切实提高演奏者根据筝曲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性运用演奏力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秦"之称,为昔日的"秦代"、"秦地"、"秦人"代称,与周、秦、汉、唐的历史发展有关。"秦声"之称,来源颇古,既包含了当地风俗人情,还包揽了当地的文化艺术审美。"筝"产于秦地故称"秦筝",制作工艺延续至今。现代的"秦筝"是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9.
刘小玲 《科教文汇》2010,(2):132-132
实施古筝教学,既能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促进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儿童热爱民族音乐,充分感知中国筝文化的丰富底蕴,提高他们音乐素质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实施古筝教学,既能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促进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儿童热爱民族音乐,充分感知中国筝文化的丰富底蕴,提高他们音乐素质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演奏力度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的丰富内涵,演奏力度处理得是否准确而细腻,是衡量古筝演奏者是否具备优良的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筝曲及现代创作筝曲的普遍力度形态分析入手,来探讨古筝演奏力度的规律性问题,从而切实提高演奏者根据筝曲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性运用演奏力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乔露  占琦 《百科知识》2021,(36):5-6
构建陕西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中之重,文章以如何讲好陕西故事为核心,立足陕西现状,借民间文学之力,构建陕西故事的本土化审美和趣味策略.通过对民间文学在构建陕西故事中的应用研究,一方面对当下民间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思考与创新路径;另一方面拓宽了陕西建立文化自信的渠道,为树立陕西文化大省的形象提供了具体措施,为讲好陕西故事、传播陕西声音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艺术.音乐语言所描述的音乐形象给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发展,并重视意识实践.在音乐教学中应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就给音乐教学提出新任务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葛雪婷 《科教文汇》2007,(11Z):209-209,219
演奏力度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的丰富内涵,演奏力度处理得是否准确而细腻,是衡量古筝演奏者是否具备优良的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筝曲及现代创作筝曲的普遍力度形态分析入手,来探讨古筝演奏力度的规律性问题,从而切实提高演奏者根据筝曲艺术表现的需要,创造性运用演奏力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陶冶心灵和塑造人格的效果.语文不仅只有文学知识,更包含了如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试从音乐和美术方面探讨,灵活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将音乐、美术融于现代文阅读教学、古诗词教学、作文教学,将三者巧妙融于语文课堂,使之变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6.
以宁波图书馆网借服务的服务效果作研究,结合正常运营期与疫情应对期的两个阶段,探析了"后疫情时代"网借服务的支撑效力,回顾与展望了网借服务的多维体系构建,以期为图书馆更好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玲玲 《大众科技》2014,(6):179-183,188
综合性艺术院校秉承培养综合性艺术管理人才的宗旨,要求培养出来的艺术管理者必需在掌握艺术相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综合管理学方法,从事相关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在侧重音乐学方向的艺术管理相关专业中,音乐基础技能的掌握,是理解、评价相关音乐文化事象的基础。文章通过对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类基础课程"声乐技巧与合唱指挥"教学为例,旨在探索如何提升艺术管理类人才艺术修养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汉代侯瑾《筝赋》中有云:"包群声以作主,冠重乐而为师,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筝者矣"。我国历来对古筝就很推崇,称古筝为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群声之祖,万乐之师。  相似文献   

19.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社会的课堂.以老子的哲学观念衡量,空间属于"无"的范畴,需要有形的界面围合实现其意义.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的张小冬就是这样一位将智与美结合的建筑结构学者,摩挲古迹,描绘新景,将智与美结合,在建筑艺术中彰显结构智慧.  相似文献   

20.
声乐艺术是以人体为乐器,以美妙人生体观音乐的一种艺术形式.多少年来,伟大的声乐艺术家、教育家,在他们的演唱历史及教学历史中,为我们后人总结了大量的演唱经验及理论,让热爱声乐艺术的人们,在获得美妙声音的路途中,不断的摸索、学习、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