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大半生生活在吐蕃时期,受家庭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张议潮藏汉文兼通,这在他抄写汉藏两种佛经的尾题中得到证明.他还曾跟随吐蕃高僧--翻译家、校阅大师法成学习藏文.从他学习吐蕃文、取吐蕃名"赞热"、抄写吐蕃文佛经以及早年赴逻些接受召见,还有夺取政权后极力挽留法成等等举动中,我们看出张议潮有很深的吐蕃情结.  相似文献   

2.
吐蕃时期文献浅议索黛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包括新疆出土的竹木简牍、敦煌藏文文书写卷和吐蕃本土的金石铭刻三个部分,对研究八、九、十世纪吐蕃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生产关系以及藏族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一、竹木简牍绝大部分在新疆南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3.
唐与吐蕃交往密切,二者通过战争、和亲、使者往来等,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其中包括大量的中原史籍传入吐蕃,对吐蕃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P.T986《尚书》和P.T1291《春秋后语》为例,对中原史书传入吐蕃的过程及其影响进行简单考察。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敦煌卷子P.2555中所录数十首诗为敦煌使吐蕃使所作,并非一般所认为的是被吐蕃所俘的敦煌人所作。诗中描述了吐蕃占领区的山川风物和风土人情,填补了献的空白。诗还写及作的思乡怀友之情。本对敦煌使出使及被拘禁情况,以及诗作内容,都作了详细论述。由于诗产生于吐蕃占领区,又为唐人佚诗,所以极为珍贵。总之,使蕃诗不仅有很高的学价值,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了解唐代青海境内情况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吐蕃告身,汉文史书记载甚少,惟敦煌出土藏文写本及其他有关藏文文献中记载较多.本文依据敦煌吐蕃文写本,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探讨了吐蕃告身的演变,指出吐蕃告身的章饰,是用瑟瑟、金、金涂银、银、铜5种字样,各分大小,嵌在3寸的褐上,戴在臂前以辨级别的.从敦煌藏文文献看,最早的告身并非如上所述那样的完整.  相似文献   

6.
从敦煌资料看儒学对吐蕃的深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古藏文文献和莫高窟吐蕃时期的壁画,整理出儒学对吐蕃的思想观念层面、政治制度层面和器物层面上的影响和特点,分析了儒学传入吐蕃的途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认为它反映了青藏高原与中原地区早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蒙元时期的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吐蕃与回鹘的文化关系.主要探讨了吐蕃与回鹘的两次大规模接触,敦煌吐蕃文写卷对吐蕃与回鹘文化关系的反映,译自藏文的回鹘文佛经以及吐蕃与回鹘二者在文化方面的相互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突厥──维吾尔文献中的“吐蕃”名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突厥──维吾尔文献中的“吐蕃”名称问题尹伟先与“维吾尔”一词在藏文文献中很早就出现相仿,“吐蕃”一词在突厥卢尼(Runic)文碑铭中业已出现,在维吾尔族古代文献中此词出现频率亦相当可观,充分体现了维、藏民族之间根深蒂固的密切联系。一.引述:“BO...  相似文献   

9.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许多稀世的古代遗书卷子。它除大量的汉文写卷而外,还有许多是用吐蕃(藏)文、龟兹文、于阗文等诸多种文字书写而成的。为研究我国和中亚各国的历史,增添了许多新的资料,大大丰富了它的研究内容。近读《西北史地》1987年第2期所载王尧、陈践两先生的论文《归义军曹氏与于阗关系补证》,收益颇多。王、陈两位先生在文中公布了P.t1284号吐蕃文书中的第三封  相似文献   

10.
十善法是佛教一切善法的基础,通过对法藏敦煌藏文文献P.T.4V《十善法广论》的译注和内容分析,结合藏文文献探讨吐蕃时期佛教伦理道德法对吐蕃法律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陆离 《家教指南》2005,(3):93-98
敦煌文书P.3699<祈愿文>中的天下僧统触坚为公元824年以后的吐蕃佛教宗师;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都教授为当地最高僧官,下属有若干寺院教授,每个寺院教授具体负责管理敦煌僧团中某一方面的事务,该做法应来自吐蕃本部,为吐蕃僧官制度所特有;吐蕃统治敦煌中前期有一位翟姓沙州都教授,法号当为乘恩,原名翟涓.  相似文献   

12.
敦煌写本吐蕃文雇工契(P.T.12974)为探究吐蕃文契约的样貌及其雇佣关系的性质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本件吐蕃文雇工契与同期汉文雇工契相比较,在文书格式上保持独立特色的同时,更多地承袭了汉文契的模式;在雇佣关系方面契约双方地位较为平等,基本上是以役力换取粮食,属于帮工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敦煌文书P.3568号<普贤菩萨行愿王经>的译者吐蕃沙门无分别进行了考证,认为他就是汉藏传世史籍记载的赞普赤松德赞和赤德松赞在位时期的吐蕃著名僧人朗巴弥垛巴(rnam par mi rtog ba),又称为南拨特计波.<普贤菩萨行愿经>在吐蕃、汉地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敦煌文书中保存有多件汉、藏文译本,对研究吐蕃佛教史、唐蕃交流史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关于吐蕃联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吐蕃赞普娶妻方面,对吐蕃公主外嫁则研究甚少.文章试图从吐蕃公主外嫁的史实、联姻引起双方关系的变化和其特点三个方面对吐蕃公主外嫁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5.
吐蕃瓜州节度使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蕃瓜州节度使是吐蕃占领瓜沙地区后将其本部的军事部落联盟组织与唐代的节度使制度相结合、在瓜沙地区设置的一种吐蕃域外军政机构 ,隶属于吐蕃东道节度使 ,其辖区为瓜沙二州 ;又是吐蕃统治敦煌的最高官员 ,把持着瓜沙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宗教各方面的大权 ,是吐蕃赞普在该地区的最高代言人 ,在唐蕃争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公元7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上半叶以来,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与今滇西北以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进行了密切的接触.本文主要引用出自敦煌的藏文文献,结合有关的汉文文献,通过对南诏与吐蕃关系的三个阶段的讨论,揭示两个政权之间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事件及政治、军事联系等.  相似文献   

17.
才让 《家教指南》2021,(2):9-20
《尊胜陀罗尼》是较为流行的密宗经典,内容主要包括缘起、佛顶出陀罗尼、陀罗尼使用及功效、陀罗尼仪轨及功效、结尾等.敦煌藏文写本中有两种抄写类型,一是摘抄其中的陀罗尼文,包括意译和音译;二是抄写全文.P.T.54A和P.T.368属于不同的译本,二者的差异十分明显,没有完全相同的句子.P.T.54A是吐蕃译师益西德译本,后世得到流传,收入《甘珠尔》中;而P.T.368不见于《甘珠尔》,属于敦煌轶经.  相似文献   

18.
公元7世纪上半叶松赞干布时期,印度佛教正式传人吐蕃境内,开启了佛教在藏区的传播、发展、演变历程。印度佛教之在所以此时正式公开传人,一方面是其长期向吐蕃渗透传播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藏文的创制、佛经的翻译、尼婆罗和亲以及巩固王权之需等多元因素的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19.
《河西学院学报》2019,(3):38-44
根据《国图目录》,国图藏敦煌吐蕃时期《大般涅槃经》写卷有49号,其中17号可以缀合,2号可以集合。经过缀接,国图藏敦煌吐蕃时期《大般涅槃经》写卷实有35件,半数以上首尾完整,含有尾题的写卷占总件数的74%。经过考察,国图藏敦煌吐蕃时期南本《大般涅槃经》写卷其实只有2号。从整体来看,敦煌吐蕃时期《大般涅槃经》的抄写逐步走向了衰退。  相似文献   

20.
吐蕃周边交通的研究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向来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而且研究内容主要以“唐蕃古道”为主。笔者对古今吐蕃周边交通方面的资料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对吐蕃周边的交通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希望以后对吐蕃周边交通的研究能够打破单一的“唐蕃古道”研究,而在吐蕃通往西域的道路、吐蕃通往南蛮的道路、吐蕃通往印度的道路、吐蕃通往中亚的道路都有系统性的研究,从而对吐蕃王朝时期的交通和文化有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