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传媒消费主义一方面体现为传媒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即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消费为目的,围绕自身产品(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来组织生产。这种变异使传媒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又成为自身文化产品的推销者,传播者的角色变更正使它的运作理念、制度安排、生产流程、叙述模式等发生着消费化的改变。商业逻辑正入主新闻传播并成为其内在驱动力,使得新闻传播这种人类的精神交往活动被物化。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包含复杂的意味,不可持简单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佘世红 《中国出版》2012,(18):43-45
消费社会是消费主义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消费主义文化是消费社会中的文化表现的主要形式。在微博语境下,消费主义文化生产主体更多元、生产的内容更多和传播的速度更快。更为重要的是,在微博语境下,消费主义文化的大量生产表现出一种悖论:一方面消解了传媒的公共性,另一方面却逆向刺激传媒的公共性,促使传媒公共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网络社会中风行着各路以"哥""姐"为称号的人物,引发公众和传媒的热议,其中典型的如"犀利哥"、"凤姐"。本文认为,无论是否出于炒作目的或存在网络推手助推,这些"哥""姐"们接受的是大众狂欢式、围观式的消费。在传媒消费主义视域下,"哥""姐"现象之热背后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式微,人文精神和传统消费文化价值的沦丧,以及大众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弱化。  相似文献   

4.
消费文化影响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电视把各种文化叙事和视觉艺术手段都用于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构建,通过各种符号使受众体验各种消费主义的快感。电视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消费社会对公众消费欲望的充分培养使得电视综艺节目的娱乐消费精神找到了重要支撑。《一年级》是湖南卫视一档原创校园成长真人秀节目,于2014年10月17日开播,讲述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的成长故事,从学生、老师、  相似文献   

5.
象征性的符号化消费作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的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消费社会与大众传媒的普及而广泛为人们所接受的。符号是建构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它不仅进行商品推销,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创造出虚假需求,直接导致了消费异化,进而对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符号化消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从而警示世人。  相似文献   

6.
胡亚婷 《新闻窗》2009,(3):104-105
电视媒介与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一种崇尚和追求通过消费来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体系和行为实践。受这种价值观支配的人看来,消费的目的不是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而是彰显地位、权利、荣誉,确证社会身份、取得社会认同的手段。消费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进入生产相对过剩时代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消费主义在中国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媒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在网络时代,对民族文化的宣传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空间。本文作者对当下民族文化发展视域下的大众传媒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众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思潮发源于西方,但随着全球化浪潮风行世界,其影响已经波及我国。本文从阐述后现代主义概念入手,对我国大众传媒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投射和渗透下出现的种种现象加以梳理和分析,对当今大众传媒在文化工业生产中消蚀意义、热衷于制造“追星”群体和消费“热点”等冷峻审视,并对如何走出消费社会消费主义的阴影,重建精神生态的平衡系统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陈蓉  丁丽琼 《新闻世界》2012,(9):225-226
在如今消费文化日趋丰富与多元的今天,大众传媒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以《中国好声音》为例,从传播学角度浅谈在消费文化视野下,受众需求发生变化的同时,大众传媒的娱乐化。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是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或生活方式。消费主义要求人们不只是把消费看做日常生活的一个必要环节,而是要将其当做人生的根本意义之所在。消费主义的外在表现就是把消费数量和种类日益增长的物品和服务作为至高无上的追求,可以说消费主义是炫耀性消费和享乐主义消费的大众化。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与支配下,消费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传统意义上的实际生存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11.
孙晓 《青年记者》2016,(13):63-64
媒体消费主义盛行的迷思 近年来,随着消费主义理念在我国社会的广泛蔓延和不断强化,在消费文化的裹挟包围之下,媒介文化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①消费主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同时放大了这种需求,进行了消费内容再生产再扩散.在受众强大的消费主义信息需求面前,媒体倾向于奉行消费主义,致使消费主义深度侵入媒介文化之中,形成合谋,导致媒体消费主义盛行.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大众传媒必然浸染上浓厚的消费主义偏向,并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消费主义价值观传播与扩散最有力的兜售器.它通过"商业广告、时尚杂志、明星报道、电视偶像剧、生活方式报道"等具体的媒介文本形式,以"展示魅力,直接推销劝诱"、"塑造偶像,间接榜样示范"及"加大生活方式报道,积极诱导消费"等多种不同的路径,不断向受众进行消费主义的全面说教,从而实现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的立体化传播与扩散.  相似文献   

13.
严兰  李翠 《新闻世界》2011,(7):266-267
本文选取兰州地区广受欢迎的一些"街头小报"为例,通过对其广告、文学故事、娱乐新闻等栏目的解读,并结合运用消费主义文化的相关理论,认为"街头小报"与消费主义的结合,既发展了报纸自身,也促进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杨健 《青年记者》2012,(2):23-24
物体、消费和传播媒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媒介被认为是消费主义文化传播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工具,是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传媒通过建构消费场域对消费主义进行意指生产,媒介文化与消费主义彼此处于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  相似文献   

15.
安博 《今传媒》2014,(6):151-152
网络作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其具有优于先前如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硬件载体。因此以互联网为其硬件核心的网络文化也具有不同于先前各主流文化的全新特征。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预言了基于新技术条件下,作为艺术生产者的作者与作为艺术消费者的读者界限的模糊,而互为主体性的二者也使艺术生产与消费开始融合为一体。这种具有参与性与互动性特征的网络文化因此也具有了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但是在网络文化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警惕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以及消费主义对网络文化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观念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领域的一股思潮,抗日雷剧裹挟其中,一段时间内"统治"了电视荧屏。本文以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为基础,从文本、受众、体验三个方面探讨抗日雷剧受欢迎的现象,并揭示消费主义在其中的运作。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的文化责任迈入新世纪,我国的社会经济加快转型,而转型期的文化状况令人忧虑。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德国社会学家乔治·西美尔在《现代文化中的金钱》一文中,分析了金钱所导致的社会分化,揭示了文化被金钱主宰的境遇。西美尔认为,以金钱为目标的市场经济尽管能促进经济繁荣,同样也会引发社会动荡。金钱和消费瓦解了事物的内在本  相似文献   

18.
当文化产品已成为文化工业批量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当今这个消费主义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中国大陆的图书出版市场又呈现出怎样的文化特质呢?在传媒和市场的合力推动下.普通大众的阅读文化又是怎样被引导和塑造的呢?面对这样的一种阅读文化。我们又该秉承怎样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青春偶像剧是广受青年观众喜爱的艺术样式,在大众文化、消费文化语境下,青春偶像剧既是一种青春消费,同时又具有消费青春的特征,文章从青春消费、炫耀性消费、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探讨青春偶像剧中的消费主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安若 《青年记者》2006,(2):37-37
媒体中大量的社会新闻的报道在开启人们消费意识上起到了先锋作用。但是社会新闻的制作也带上了化工业生产的影像,在媒介生存发展竞争的大背景下,传媒集团极力营造消费主义的氖围中,社会新闻利用其强大的社会性和传播性优势,展开了本来就“软”的新闻“可售性”的变革。社会新闻的这种趋势在消费主义的大背景下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张力”,呈现出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社会新闻开始注重新奇怪异,娱乐功用;娱乐新闻的报道开始注重“花边新闻”而不是演艺行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市场经济着眼于消费的运作机制,为了迎台受众实现生产消费的最大化,媒体以消费为导向进行“新闻生产”,体现出了社会新闻为迎合消费而呈现严重的“消费主义化倾向”。所谓的消费主义倾向,即是指传媒着眼于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欲望的创造,对物的符号意义的强调及其所营造的“消费社会”的氖围。因此,消费主义实际上足一种为商业集团的利益所驱动、为大众传媒所推广、将越来越多的人群卷入其中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化帝国主义”和“媒体帝国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