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桶理论”,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作为报业也是如此。报社要持续发展,就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生产关系问题,一个是企业文化问题。而企业文化问题中的核心环节就是建立团队精神,把员工有效地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2.
王国莉 《大观周刊》2011,(30):223-223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周边长短不一的木桶,其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相似文献   

3.
贺文辉  陈庆 《中国广播》2007,(11):66-67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即一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由围成木桶的最长木板决定,也不是由木板的平均长度决定,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桶的容量,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提出过几个方案:一是补短,即把最短的木板补成最长的木板,这自然是最佳选择;二是扬弃,即去掉那块最短的木板,也许围成的新桶容量比旧桶小、三是舍弃,把整个木桶扔掉,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木桶理论”与图书馆人负管理吴神译(咸宁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贮存水量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所论及的“木桶理论”。图书馆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图书馆系统的各个不同因素和管理过程中的各...  相似文献   

5.
任何系统结构都靠整体功能发挥作用,只要有一个因素受限制,其他的因素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叫限制因素定律。人们把这一定律喻为:一只木桶的容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于是,人们又把这一定律叫做“木桶理论”。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规则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集合)。  相似文献   

6.
管理学上的短板效应(也称木桶原理),是指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将这一原理运用于观察地方媒体的数字化之旅,也可以获得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一块由长短不齐的木板箍成的木桶,那块最短的木板最终决定着木桶的盛水量。要想提高木桶的盛水量,只有加长那块最短的木板。从本质上讲,新闻报道中“那块最短的木板”,就是精品生产的主攻方向或突破口。结合报纸、电视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从采写什么稿件的角度来讲,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在重大题材的报道上寻求突破。重大题材的报道最能引领时代潮流,体现企业中心工作和职工群众的本质愿望。记者、通讯员一定要用主要精力抓影响全局的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成就,抓独具新闻“垄断”意义的特种题材,抓最能体现中央和集团公司最新精神的…  相似文献   

8.
正又迎来了上海书展。徜徉在书香袭人的展馆中,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做一个读者是不容易的。走进书展的就是读者吗?不一定。否则,你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书展上人如潮涌,而大学隔壁的书店却门可罗雀。有些人逛书展其实和逛庙会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他们只是想到人多的地方"轧闹猛",到文化活动现场去"凑趣",购书不过是"搂草打兔子"。何况,书展上能零距离地接触各路名人,增加以后"嘎三胡"的资本,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熟知这么一个事实:一个木桶由好几块木板拼成,若其中有块板上而有个漏洞,那这个木桶的窑水量多少,与其它的木板无关,而由这块烂板的破洞的位置决定。从这个平常的现象,有人抽象为所谓“烂桶板效应”:某一总体水平由该集合中最差的个体决定。假如把图书馆当作一个集合总体,它的总体水平则由图书馆的藏书、工作人员等“个体”因素去确定。而在这些因素中,能具有“烂桶板效应”的恐怕是工作人员这一集合体。图书馆工作人员这个集合体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图书馆总体水平。再缩小一下范围,把图书馆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现状的基础上,从新木桶理论的视角,探讨一流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提出3方面措施:一是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固其桶底;二是合理用人,树好长板,用好短板;三是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整好“桶箍”,补好“板隙”.  相似文献   

11.
“木桶理论”与期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木桶原理"导入期刊管理学研究,是一种新的视角,也是一种新的方法.对其进行协商性解读.不仅可整体把握"木桶原理"新老元素的要义和特征,对办刊的战略和策略也可尝试管理学意义上的推导、验证和提升.本文旨在用"木桶原理"假说来提出期刊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谌嘉 《编辑学刊》2004,(6):12-14
一、学术书未必不赚钱 出版学术书到底赚不赚钱?这一问题时时困扰着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社和它们的编辑.我个人的体会是,学术书的读者尽管是"小众",但只要认真去做,巧妙去做,那就未必不赚钱.根据有三:  相似文献   

13.
期刊策划的方法、手段、技巧、套路是"策划之技",而策划者的知识内功、思维方式、传媒素养才是"策划之道".从"策划之道"的视角审察教育期刊策划活动,策划之高度取决于思想之高度,策划之深度取决于专业之深度,策划之厚度取决于文化之厚度,策划之力度取决于执行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最近到几家企业采访,一进厂区,首个环节就是被领到企业博物馆参观,了解和认识企业的发展史和企业文化.从和几位企业家的聊天中发现一个新现象,他们眼下最感兴趣的,就是四处搜集老物件,整理所在企业和产业的相关史料、实物,用来筹建或丰富企业博物馆.甚至有企业家发出感叹:"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博物馆." 记得几年前,企业博物馆还属"小众",或者起源于一个历史研究员的寻宝,或者是一次异国旅行中的刺痛,或者有囊括中国当代艺术精品的气魄,或者有珍藏企业发展点滴以供"静思反省"的理想主义,少数企业把自己放在历史的洪流里承前启后,勾勒坐标,建成了一个个企业博物馆.而大多企业并无此意识,顶多就有个"陈列馆",展示一下不同时期生产的代表性产品和荣誉证书. 但这几年,企业博物馆建设完全可以用"风生水起"来形容.  相似文献   

15.
"木桶原理"是西方管理学中一个十分出名的理论.如今"木桶原理"在经典的"短板"理论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长板"理论,内涵愈加丰富.把"木桶原理"植入学报研究,对学报的差异化战略进行解读、分析和提升,是一种新的视角,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港版三贴近":为商界代言、为商家服务谈及《香港商报》扭亏为盈,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黄扬略说,核心是他们办报的基本思路——香港版的"三贴近",也就是报社确定的"为商界代言、为商家服务"战略思路.香港是个市场化程度特别发达的城市,又是联通两岸三地、汇通世界各地市场信息的中枢,如何把报纸办得让港人喜欢,让港人获益是核心问题.为此黄扬略力推"为商界代言、为商家服务",从而"办一份最受香港商界欢迎的报纸,提升《香港商报》在两岸三地以及海外华人社会中的公信力、影响力".即借助品牌活动扩大影响力;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增强市场运作能力;大力拓展海外版图,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部管理,从效率的角度讲,最早的泰勒制是"点效率时代",到福特的汽车生产流水是"线效率时代",那么今天则进入了"系统效率时代".效率不再取决于一点或一线,而是取决于:系统的完善、协调和良好运转,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避免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掣肘,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实行"简单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我看来,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无论是管理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出版业目前至少需要关注三个问题:体制改革、技术吸纳和文化酿造.其中,体制改革是解决生产关系问题,技术吸纳是解决生产力问题,文化酿造是解决内容生产问题.这里主要想讲文化酿造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时事新闻是地市党报不可或缺的报道内容,如果把整张报纸比作一套丰盛的大餐,那么地方新闻理所当然是"主餐",而时事新闻则属"辅餐",但它同样是整个"大餐"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特有的地位.地方党报时事新闻版最主要的稿件来源是新华社稿件,其内容丰富,报道权威,导向正确.但新闻来源高度一致,再加上对时事新闻的价值认定类似,编排思想趋同等因素,各报就面临一大问题,即时事新闻的雷同性.面对同一新闻来源,如何实现"独家特色"是我们经常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如何改变这种格局,使报纸的时事报道"与众不同"呢?  相似文献   

20.
短板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著名的原理,又称木桶原理。即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组成它的最长的板块,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板块。所有的漏洞和缝隙都会导致水的流失,弥补了漏洞和缝隙,木桶盛的水自然也就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