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但是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但是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本文旨在分析声音教学中歌唱心理的作用以及歌唱中产生心理失控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几点提高心理调控能力的方法,供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3.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不仅在于技术的娴熟,由心理、心态的正确调整而达到的感情的充沛也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感情支配的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孙亚飞 《文教资料》2008,(20):146-147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但是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  相似文献   

5.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不仅在于技术的娴熟,由心理、心态的正确调整而达到的感情充沛,也是歌唱表演的必备条件之一.感情支配的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但是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音乐艺术不是单纯的歌唱方法和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歌唱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歌唱心理对演唱的作用和影响。歌唱心理是歌唱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反映,认知歌唱者在歌唱学习、艺术实践中的心理变化规律,是提高演唱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音乐艺术心理学与音乐教学始终贯穿在音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歌唱心理支配和影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歌唱心理意识的外在反应就是歌唱的行为,所以说歌唱艺术是人的歌唱心理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声情并茂的舞台表演,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艺术表演追求的最高目的.舞台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但是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它们的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时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仅要确立正确的声乐观念,同时还要重视师生的心理状态。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许多声乐前辈得出的结论,使我对这两个问题有了以下的认识:一、关于教学心理歌唱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演唱者全身心的艺术创作过程,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如果一个演唱者出现心情不好、胆怯恐惧、注意力难以集中等一系列反常现象,那就势必影响教与学的正常进行。因此,教学、演唱事业的成败与心理因素是密切相关的。歌唱的要求首先是“思想”上的歌唱。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歌唱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歌唱是发自心底的感情流露,要做到…  相似文献   

9.
在声乐中过多的紧张,不仅会严重影响演唱的顺利进行,还会导致不良的歌唱心.歌唱艺术是人的声音和语言的结合.歌唱的最大目的是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感觉,那么,为了表达的感情最生动,我们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基本技能与唱歌的方法.在声乐学习中,心理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思想导致不同的效果.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歌唱水平与舞台实践的影响.本文对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歌唱心理学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消除张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阅读者通过本文可以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提高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科学之一,歌唱自信是心理学研究歌唱心理的重要内容和科学理论依据。歌唱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它体现了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歌唱心理研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作用体现,其目的是在正确的发声方法的前提下,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以获得更优美的声音和更加精彩的演唱效果。而演唱中的恐惧心理会受信心、情绪、性格、意识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及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运用感情的转移和激发歌唱的欲望等手段,是克服恐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秀博 《文教资料》2010,(29):107-108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其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与动作。歌唱艺术可分为歌唱技术和歌唱表演两大部分。其中,歌唱表演的本质在于它的主观表现性,即如何使内在的情感获得形态的活动.从而使欣赏者从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而歌唱表演的效果。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歌唱表演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郭啸 《华章》2012,(14)
心理因素始终影响和支配着演唱技能、技巧,以及艺术感情的发生和发展.歌唱活动的高级行为是心理意识的外在生理反应,歌唱艺术是人的心情艺术,歌唱离不开感觉与知觉、意识、想象、情绪和情感、能力以及个性等重要心理因素.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心理因素对歌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声音、感情和肢体语言是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不同声乐作品如何运用肢体语言;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恰到好处的运用情绪、情感是完成歌曲演唱的重要条件之一。心理状态在歌唱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歌唱心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技巧的正常发挥,只有善于控制和调节自我心理状态,才能达到最佳的歌唱状态。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克服依赖思想,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良好的歌唱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歌唱与发声的生理动作受心理意识支配和控制,运用声乐心理教学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演唱实践,培养学生通过思维、分析、综合,使自己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意识,指导歌唱发声机体灵活准确地运动。同时克服盲目被动学习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声乐歌唱艺术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适当安排培养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课程;另外声乐的学习大部分还是课后练习,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能逐渐形成。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应从平时练习做起,从个人单独练习做起。  相似文献   

17.
正确的歌唱心理状态,在歌唱训练和艺术实践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其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调动是培养学生歌唱心理的很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歌曲的创作以感情为创作的源头,通过作品表达其创作的主题思想。感情支持在歌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感情使歌唱的呼吸动力更强;感情对歌唱的咬字、吐字有强化和渲染的作用;感情丰富了歌唱的旋律色彩;感情对歌曲主题思想具有精神支撑作用;同时,通过歌唱让感情得以释放并转化为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声乐学习中一定要重视歌唱心理的培养,因为歌唱心理的状态直接影响歌唱的效果。而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则必须重视情绪、情感、性格、气质的培养,歌唱欲望和表现欲望的培养,以及潜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一、歌唱中的情声气 歌唱是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存在于歌唱当中的情、声、气是歌唱系统中的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