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如何根据语文教学这个特点,向孩子传授相应的知识,教会孩子创新思维的方法尤为重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需要坚持创新地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因此,探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朱元枝 《湖南教育》2003,(10):43-43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由过去的教“学问”转变为现在的教“思维创新”。 一、调动学生探索创新的激情。教学中,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有一种轻松、愉悦、自由的心理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容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调动学生探索创新的激情。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本文试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体育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体育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轻松、民主、融洽、和谐、愉快的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教,教学就会成为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甚至"教"会成为遏制"学"的力量。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活"起来,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一、善于组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6.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十分关注学生思维尤其是高阶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前串后联、质疑问难、求异创新,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探究性、结构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要鼓励学生经历“理智的探险”“理智的历险”。为学生的思维而教、为学生的高阶思维而教,应当是“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主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方法多种多样,教无定法,贵在得当。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8.
周恒旭 《成才之路》2011,(13):18-18
历史教学的探究创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创新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激发质疑问难,产生探究动机,调动内在潜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和环境,并达成对历史的认识和思维能力升华的教  相似文献   

9.
<正>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在疑问中创造和更新的。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创新机遇。以往的教学对学生评价的标准是学生是否牢固地记住了老师所教的知识,是否能熟练地运用老师所教的方法并按老师预设的范式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围绕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个性、创新动力、创新思维品质、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中,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创造性的教和学是数学教学的主渠道;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完善的教学评价标准是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想、学习兴趣、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创新精神.围绕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动力、创新的思维品质、创新品德、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来进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中,创造性的教和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数学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韩冰 《语文天地》2011,(6):35-36
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思维是指不拘泥于原有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  相似文献   

13.
朱嘉风 《考试周刊》2011,(52):73-74
"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教学现象令多数语文教师甚感头痛,针对这种现象,作者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教材、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主要从作文的立意、构思、语言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学生重视积累知识,养成习惯,写出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14.
秦艳 《中小学电教》2009,(2):107-107
<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中心问题,愈来愈被社会各界重视。目前,"为创新而教,为创新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成为全体教师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认为,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开放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探索式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思维的迁移发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迁移发散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得到落实。 一、从解决问题的方法着手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广泛,有的增长学生知识,有的教学生如何做人,有的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也在进行迁移发散的思维。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捞铁牛》时,有  相似文献   

17.
当前 ,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核心 ,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成为创新人才的前提条件。一、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沃土教与学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要落实“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标 ,就需要“学”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教师只有转变观念 ,主动放下权威的架子 ,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一员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 ,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应坚持“民主、平等+引导”的教学理念,教师让教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让学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让权于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要求为核心价值的人文精神已作为教学的本质特征得到了重视和强调。人文精神的教学,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对教学的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的直观感悟和创新思维,使教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教与学是课堂教学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性,增强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