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道》是李春平最新创作的一部力求全方位展示巴山盐道历史文化的小说,他突破了以往对城市和官场的书写,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写作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在叙事方式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地域文化和风俗的书写等方面都有着精彩的展示.这部小说在历史与文学写作的交织中,建立了一种清新明丽的叙事风格,塑造了一批“良”“善”的人物形象,再辅以独特的地域风俗和巫文化描写,探索出了一条用文学写作发展地方文化的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邓友梅小说包含着浓郁的鲁迅因子.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在邓友梅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身上得以生存和繁衍.同时邓友梅小说的文化精神和艺术手法也延续了鲁迅传统,邓友梅通过那五、邵清远、玉宝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社会大背景的描绘,批判了国民劣根性,进而达到批判封建文化的目的,延续了鲁迅的批判立场:在艺术手法上,邓友梅小说现实主义的创作和白描语言手法的运用构建了故事和人物的载体,也是对鲁迅艺术手法的承继.  相似文献   

3.
人物塑造在微型小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塑造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要依据表达的目的和需要,选择恰当的塑造人物的表现形式.微型小说塑造人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故事式塑造人物形象;散文式塑造人物形象;对话式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战争小说对于兵器和武艺的描写常常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关联,具有程式化、夸张化乃至神化的艺术表现倾向。从兵学文化的视角看,实际上呈现为兵学文化的物化形态和某种审美仪式。  相似文献   

5.
曹文轩小说《草房子》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儒释道文化的对话与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使这部小说焕发出崇高美、自然美和虚静美。另外,《草房子》当中隐现着农耕文明、渔猎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态的美学因素,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复合的特色。从审美意境来看,《草房子》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调之美。  相似文献   

6.
大量使用粗俗语是向本贵小说中突出的用语现象.向本贵小说中的粗俗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含蕴.对其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塑造人物性格是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主要手段。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优劣与否取决于创作手法的运用。《创业史》在人物性格塑造上成功地运用了对照理论,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形象各异的人物,形成了系列人物的对照系统,为我们呈现了一群真实、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这在十七年小说创造中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8.
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色在其人物性格的塑造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传统小说以生活故事化形态塑造人物形象,而吴敬梓则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即以性格小说型形态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反对脸谱化,人物更为真实,小说以人为中心,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性格的载体,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变动性也体现了《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9.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人物这三要素中,人物是中心要素.因此,阅读小说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分析小说创作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就必须把握人物性格这个关键.而人物性格分析得透彻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乃至对整篇小说的把握.因此,教师的对新教育观念、独特的分析角度.不仅会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和创新欲望,使学生记忆深刻,学到的东西实在.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想以“与众不同“的教育观念为突破口,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爱情小说在俄国流亡作家布宁的创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中,女性人物形象构成了其小说世界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作家反映现实、呈现生存本质的功能显现,也是他探索情感世界奥秘、叩问个体生命意义的一种形式,更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对形而上哲学思考的一种文化表征。研究布宁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布宁小说、解读俄罗斯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物、情节、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鉴赏小说,应聚焦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  相似文献   

12.
小说<当代英雄>是19世纪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代表作,它不仅在内容、题材上有所创新突破--塑造了"多余人"毕巧林的人物形象,而且在叙事手法上也有别于其他传统小说.从小说的叙述逻辑层面看,小说的叙事时序呈现多元化跳跃性,叙事视角也出现了多重转化.这使<当代英雄>具有现代性的叙述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陈染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陈染小说中呈现的形形色色的现代人的孤独状态.阐述孤独及孤独感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重新认识孤独的美学意义,使人在更高的层次上超越孤独,塑造不羁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家井上靖在其中国西域题材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中国人物形象.虽然作者塑造的这些中国人物形象有的也许不够丰满,但难能可贵的是对这些中国人物进行的塑造始终是正面和积极的.因此,这些中国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与价值.其一,奠定了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基调.其二,丰富了日本文学的审美情趣.其三,颠覆了前人文学作品中有关中国人负面形象,为中日文学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韩少功是湖南人,他的文学创作深受楚地民间巫性文化的影响.其小说<爸爸爸>不论是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展示、环境叙述、语言表现还是写作思维的形成,都带有鲜明的巫楚民间文化特征.小说在对巫楚民间文化进行批判的同时也体现出对这种文化的留恋和皈依.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白先勇同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深刻影响,同为后世留下了少而精的短篇小说,所以在鲁迅的《呐喊》、《彷徨》与白先勇的《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中,比较人物形象塑造的畀同有可行之处。两篇短篇小说中采用现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塑造了一批不幸的人物形象,并对作品中不幸的人物形象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也能看到白先勇对鲁迅人物形象继承后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曾麒霖 《文教资料》2012,(18):20-24
郁达夫在小说经常用"月"的意象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等,"月"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意象的塑造、异国文化与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等,使郁达夫在小说的构建中对"月"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8.
鉴于古典戏曲“叙事理论体系”中的人物“类型”论,回归小说文本,换角度对小说人物进行塑造.从小说文本的戏曲观演文化切入,重新审视、体会小说中各异的人物形象.根据演剧活动中受众群体的不同,进而分析曲目、唱腔以及演唱方式的态度差异性,从而呈现出性格、文化修养、精神面貌以及价值追求各异的观众类型.  相似文献   

19.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20.
《说岳全传》是以宋史为情节基本框架、以明代"说岳"小说和有关戏曲讲唱文学为基础改编而成的英雄传奇小说,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受民间文化与时代思潮的影响。本文试从正统文化、游民文化、市民文化三个维度探析小说中牛皋形象的塑造内因,并揭示其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