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月,或许不再是黑色了,却转而被换上离别的印记;七月,学校的英雄树又穿上了新的绿裳,那是蕴含希望于生命的色彩;七月,再一次漫步在这熟悉的校道,而我却不再是这里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西瓜的启示     
我家靠墙边的地里长着许多太阳花,有一棵西瓜苗也长在那里。 这瓜苗是野生的,可我却始终照科着它。大概六月上旬,西瓜藤上长出了一个小西瓜,并且不断长大,我每天注意它。可到了七月份,它基本上就不再长了,大小也就是一个橘子的样儿。到了七月中旬,阳光越发的猛烈,藤渐渐变黄,我十分担心这小西瓜。[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王普庆 《黑龙江教育》2001,(7):I001-I001
七月流火。七月是万物竞长的季节,七月是生发希望的季节,七月也是流光溢彩的季节。新千年、新世纪第一个七月的第一天,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周年纪念日。八十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大地有了希望,中国人民有了希望。八十年的历史证明,新中国的诞生,孕育于这一天;中华民族的强盛,始于这一天;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所有成果,都离不开这一天。  相似文献   

4.
七月流火。七月是万物竞长的季节,七月是生发希望的季节,七月也是流光溢彩的季节。新千年、新世纪第一个七月的第一天,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周年纪念日。八十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大地有了希望,中国人民有了希望。八十年的历史证明,新中国的诞生,孕育于这一天;中华民族的强盛,始于这一天;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所有成果,都离不开这一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黑龙江教育的辉煌。翻开黑龙江解放前的教育史,可以看到的是一派沉重。1930年全黑龙江共有小学2210所,在…  相似文献   

5.
50岁,已经50岁了,他的人生却迎来了流亡。巴黎火车站。当他不得不从这里离开自己的祖国到邻国避难的时候,他的护照上的名字不再是大名鼎鼎的维克多·雨果,而是一个请人伪造的假名“兰文”先生;他的身份也不再是受人景仰的著名作家,而是一个经营食品生意的普通商人;  相似文献   

6.
自学考试──又一个大学校园童沫晶今年七月,在那幢熟悉的宿舍楼前,送走了相处三年的大学同学;在进出了不知多少次的校门前,告别了我的大学,也告别了整个学生生活。回头望望那不再属于自己的校园,低头想想曾经朗夕相处的同学,心里的感觉有些酸涩。回到家里,我有气...  相似文献   

7.
“七月的天气超乎寻常的闷热,七月的心情也异常的烦躁。七月的骄阳无情地炙烤着我们的身心……”,凡是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败阵下来凄楚的绝望就是:独木桥另一头的风景从此不再是我们憧憬的圣地,更不再是我们幻想的天空。 我们无需抱怨什么,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有竞争就定会有失败。没有人会倾听我们无力的呻诉。但是,我们的人生就会因此而黯淡了吗?不,我决不相信。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蕴藏着一个坚定的人生信条那就是:“人生处处是考场,东方不亮西方亮”。既然在高考战场中我们不是凯旋者,那么就让…  相似文献   

8.
走进新课改这几年,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沉闷与乏味,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课堂变得热闹了,语文味儿却变淡;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课变多了,学科性却丢弃了。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几种与语文这一门学科不和谐的现象:一是肢解文本,将完整的文本拆得肢离破碎,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9.
元代诗人范德机,生活疏远大自然,艺术构思重视社会意义,因而他诗中的山水风景,不再真切动人;意蕴加深,形象却变得平淡无味。这是社会的必然,也决定了“宗唐”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十五岁那年,发生过很多事,最糟糕的是初中毕业后不能读高中了。政策是极简单明了的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前出生的,一律回家务农;七月一日以后出生的,都上高中,而我的学籍登记表上记载的是“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一日生”。  相似文献   

11.
“七月派”理论的领袖人物胡风提出了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强调主观与客观的融合进行艺术的创造。“七月派”小说家重视主观的作用,却未脱离现实主义。主观“突入”客观带来了“七月派”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19岁随想     
十九岁的我们不再幼稚,却仍年轻;十九岁的我们并不成熟,却不懵懂;十九岁的我们,已学会用沉溺于泥泞的口气叹息,将昔日的美态看成今天俗不可耐的做作之举,将狂热的心跳凝结为平滑的冰雕。  相似文献   

13.
继续跋涉     
并不是每一次攀登都能达到顶峰,当你已筋疲力竭的时候,未必就能领略到“一览众山小”的美景;并不是每一次跋涉都会有结果,也许你跨越了万水千山,却仍没找到梦中的那条河;并不是每一次付出都会有收获,当你以真诚去浇灌友谊之花时,未必就能结出甜蜜的果;并不是每一次拼搏都能开怀一笑,也许你秉烛夜读,熬尽通宵却未能报你以胜利的火。然而你不能因此而不再去跋山涉水,不再去付出与拼搏,否则你将永远不能领略到山的雄伟、水的磅礴,否则你将永远不会品尝到奋斗的辛酸与成功的欢乐。结果是美好的,然而奋斗的历程则更值得诉说,你的…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尽头     
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报讯(张暴)七月的盛夏,迸发着火热的激情;七月的校园,洋溢着不舍的情怀;又是一个相互祝福的季节,又是一个放飞希冀的时刻。“耐得三年寒窗苦,换来梅花扑鼻香”,又一批学子告别母校,怀揣梦想,踏上人生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于七月派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徘徊状态,原因主要是:针对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的七月派现实主义理论与创作,所作出的分析、阐释都缺乏一种更为阔大的格局。以七月派小说创作而言。在当时的时代里这些作品已经出现了某些先锋性的品质,如摹写人物心理的内倾化、以俗世生活为对象、重视个人视角的实践意义、向民间叙事立场靠拢等等。这些艺术因素,在新时期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叙事”、“民间化叙事”的潮流中,一般被视为新的品质受到关注与研究,然而,约半个世纪以前的七月派小说中早已出现的类似特点,却没有引起学界相应的关注。这只是关于七月派研究的许多疏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严复晚年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早期的政治思想是进步的,他主张变法图强,鼓吹自由民主,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倡开发民智。但是,进入晚年,他的政治思想的主要倾向却趋于保守。他不再呼唤变革救亡,而强调教育救国之路;不再热衷于自由民主的传播,而呼喊抑制自由;由竭力提供西学转向推崇孔子学说。民国初年军阀政治黑暗,共和制度遭践踏,严复对此感到沉重的失望,这是促使他“不惜与自己前言宣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缘由聚焦】 走进新课改几年,在新课程理念的熏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沉闷与乏味,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课堂变得热闹了,语文味儿却变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课变多了,学科性却丢失了。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对文本解读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与语文这一学科不和谐的现象:一是肢解文本,将完整的文本肢离破碎,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完整性。二是浅尝辄止,将解读停留在文本的字面上,一目十行,浮光掠影,忽视了文章的艺术性、内隐性;三是脱离文本,将课外大量的所谓相关知识引进,东拼西凑,喧宾夺主,搞所谓的“资源整合”,“拼盘教学”,忽视了文章的主体性、本源性;四是曲解误读,自己没有真正领会文本的主要价值,强灌硬输,忽视了文章的原生性、主旨性。  相似文献   

19.
安静     
王冰鸿 《现代语文》2004,(12):30-30
对于一个有幸考得还不错的准大学生来说:六月是锣鼓喧天;七月是船头惊鬼船尾惊贼;八月是尘埃落定;九月是美丽新世界;十月是“衣锦还乡”;十一月就像一块烧得通红的炭,一下子掉进冷水,在里面-啦-啦地翻滚,最后咚的一声沉到底下,变得安安静静了。  相似文献   

20.
七月的畅想     
张丽 《山东教育》2005,(27):57-57
“七月——”翻一翻日历,数一数日子,心中设计着七月的快乐行程;在阳光如瀑布般流泻的七月,我将背上行囊,让习惯了宽阔平坦马路的双脚,走出森林般耸立的楼群,去走一走乡间的泥泞与沟坎,去爬一爬有着伟岩身躯的山岩,让自己的双眼去看一看海浪的汹涌与无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